摘 要: 2004年4月6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對外貿易法》。根據修 訂后的《對外貿易法》,從2004年7月1日起,中國的個人也可以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 國修 訂后的《對外貿易法》規定,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 照修 訂后的對外貿易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 織或者個人。這意味著7月1號以后,普通百姓將可以個人身份,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
關鍵詞: 修訂后的《對外貿易法》 個人從事貿易 潛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D222.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078-03
一、我國《對外貿易法》概況及修改
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可以經營外貿進出口的全國性企業只有14家,而25年后的 今天,有外貿經營權的內資企業達到近12萬家。在外貿經營企業飛速增長的背后,我國對進 出口經營權的管理也經歷了幾度放開的曲折經歷。
《對外貿易法》的修訂是適應我國外經貿發展的需要.現行《對外貿易法》制定于1994年7月 ,當時我國正 在進行艱難的復關談判,談判的結果很難預料。由于1992年我國經濟對外開放使得我國對外 經貿獲得迅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又不得不制定正式的對外貿易法規,所以,當時的《對 外 貿易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時效性。自從1994年以來,我國外經貿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對 外 貿易額從1994年的2366億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8512億美元,居全球第4位。自2001年加入WTO 以來,我國逐漸開始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對外貿易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外貿 法在對外貿易管理、對外貿易促進與對外貿易救濟等方面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外經貿發展的需 要。
歷經數年的修改,新版《對外貿易法》已經正式出臺,其中“自然人也可從事對外貿易 ”、“貨物貿易和技術貿易的外貿經營權放開”是最惹人注意的內容。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 外貿經營權門檻幾乎完全撤除,越來越多的外貿經營主體讓市場競爭急劇升溫。毫無疑問, 這對傳統外貿公司來說是個嚴峻挑戰。
此次外貿法的修改,除一些原則性規定外,大部分內容都有變動,其中修改的內容主要 涉及外貿經營者的范圍、貨物貿易和技術貿易的外貿經營權、國營貿易和進出口許可等三大 方面。過去我國的外貿體制實質上是國家壟斷。企業想要從事外貿經營,必須獲得原外經貿 部或各省市外經貿委、局的認可,獲得許可權。政府壟斷外貿在國際上被認為是貿易壟斷按 照WTO多邊規則和我國的承諾,我國將逐步清除或修改與這些規則、承諾相抵觸的貿易制度 ,這次對《外貿法》的修改即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二、新法允許個人從事貿易
1.個人從事對外貿易。
新外貿法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修改就是,外貿經營者的范圍再次擴大,享有外貿經營權的 門檻再度降低。修訂前的外貿法的規定,我國的自然人不能夠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根據 我國的入世承諾,在貿易權方面應給予所有外國個人和企業,不低于給予在中國的企業的待 遇。如果外國的個人能在中國開展外貿活動,中國的自然人也應當能夠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 動。因此,新外貿法給對外貿易經營者的概念重新做了解釋:是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 他執業手續,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 他組織或者個人。這意味著普通百姓將可以以個人身份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同時表明,今 后我國從事外貿活動的經營主體在原來的基礎上將更加多樣化。
修訂前的外貿法規定,從事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必須具備相應條 件,并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許可。新外貿法將這一款修改為:對外貿易經營者經 依法登記后可以從事貨物進出口和技術進出口貿易。此規定不僅符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3 年內取消對外貿易權的審批,放開貨物貿易和技術貿易的外貿經營權的承諾,而且減少了限 制,簡化了審批手續。。
根據中國入世承諾的國民待遇原則,既然外國的自然人能在中國從事外貿活動,那么中 國的自然人為什么無權呢?特別是在技術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邊貿活動中,中國自然人從 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現象已經大量存在。因此,中國自然人能否成為外貿經營主體,在外 貿法修訂過程中為國內業界廣泛關注。新外貿法規定,從2004年7月1日起,除了法人和其他 組織外,個人也可以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
商務部官員認為,個人經營外貿的條件現在已經基本成熟,但新版外貿法并不意味著任 何個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從事進出口貿易。事實上,經營外貿仍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法定程序 ,包括到外經貿主管部門進行資格備案、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以及到海關和銀行完善相關 手續等等。個人可以經營的對外貿易,單純從自然人的意義上說,應指知識產權,因為自然 人可以作為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人,作為無形動產知識產權也可以在國際間轉讓。如果個人從 事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從工商管理角度講,首先應成為經濟實體(法人),比如注冊為個 人獨資企業,才能進行相應的經營活動,從事貨物或技術進出口還要進行備案登記。
2.修改后少人問津。
新《對外貿易法》降低了外貿經營權門檻,首次允許個人從事進出口貿易。不過,據了 解, 新外貿法實施一段以來,人們所預計的個人踴躍申報外貿經營權的局面并沒有出現。這一 方面是因為個體工商戶從事外貿經營要承擔無限責任,具有較大風險,寧愿注冊一家公司, 以外貿公司的形式從事外貿經營活動,承擔有限責任;另一方面,從事外貿經營不僅需要一 定的成本,還得有一定的客戶和一定的渠道,要形成固定的對外商業渠道和合作伙伴,需要 一個過程。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修訂看似對個人做外貿“松綁”,其實并無太大的實質意義。 目前上海做外貿業務的個人,一般都依托在公司的名義之下。一種是為國際客戶和國內廠家 牽線搭橋,提供國際貿易的中介服務,換言之就相當于國際客戶在國內的采購代理,根本沒 必要申請外貿進出口權。個人具體操作訂單,之前可以聘請外貿代理做進出口業務。現在政 策放開,如果個人申請外貿經營權,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壓力相對較大。真正做大了并 能自己申請外貿經營權,可能已經脫離了個體工商戶的概念。
按照新的外貿法,個人要做外貿,首先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成為一個 外貿經營者。但目前對于個體工商戶的概念,一般停留在做小餐飲、服裝銷售等個體經營行 為,從事外貿經營的個體工商戶還是一項新內容,因此工商部門可能會針對此類個體工商戶 制定出登記注冊必須的基本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投資者要從事外貿交易會冒很大的外貿風險。風險一方面來自合同 ,由于依法辦理工商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獨資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承擔無限責任。如果合 同條款選擇不當,責任承擔過大,一旦經營失敗,不但個人的經營財產會損失,而且家庭財 產也會負連帶責任。另一方面,外匯匯率變動、國際市場行情等商業風險瞬息萬變,個人一般從事的是市場 變化幅度較大、批量較小、季節性變動大的進出口。這些經營活動容易受到其他商業因素的 影響,還將受到政治因素、客戶素質的影響。這就要求準備進行外貿活動的個人必須對相關 產品、市場、客戶信譽相當了解,對外貿規則和國際行情相當熟悉,如此在國際市場中才能 做到如魚得水。
因此,在新法剛投入施行的時候,還有各方面因素阻礙個人從事外貿進出口,所以新法頒 布之初,并沒有太多人響應。
3.新法實施遇到的困難——與國稅政策 “打架”。
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放開了外貿經營權,在這一新法的鼓勵下,一 些個人外貿公司紛紛成立。然而,國家稅務總局發出的《關于加強新辦商貿企業增值稅 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卻給了這些個人外貿公司兜頭一瓢涼 水。根據《通知》規定,剛剛成立的外貿公司根本無法開展外貿業務。眼下,那些成立不久 的小型外貿企業正苦不堪言。國家稅務總局的《通知》明確要求對新辦小型商貿企業改變目 前按照預計年銷售額認定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辦法。新辦小型商貿企業必須自稅務登記之日起,一年內實際銷售額達 到180萬元,方可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這一規定使得新開辦的個人外貿公司無法取得 一般納稅人資格。而沒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就意味著無法辦理出口退稅,那么每出口一單業 務都將損失出口金額的6%~17%。這對于企業來說是無法想象的,目前商貿企業 毛利只有3%~5%,外貿企業生存的基礎就是退稅。如果不能退稅,個人外貿公司做出口業 務,做得越多將虧得越多,個人外貿企業根本無法存活。
據了解,目前我國新增的外貿主體有3800多個,在商務部網站的公眾留言板上,可以看 到,每天針對這個《通知》的意見很多。許多個人外貿公司都表示,國稅總局這一政策明顯 與新外貿法相抵觸,違背了國家鼓勵出口的初衷。這樣一來,新外貿法對個人放開經營權的 重大突破就成了一紙空文。
國稅總局這一舉措是出于發票管理上的考慮。這一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一些不法分子經常 偽裝商貿企業一般納稅人,騙取增值稅發票后,在短時間內瘋狂虛開發票作案,給國家稅收 造成重大損失。為了堵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國稅部門只有明確 企業有一定的規模,有正常經營的業務才給予一般納稅人資格。
國稅總局與商務部的抵觸使得一些已成立個人對外貿易公司的人面臨著“生死線”,也 使一些想進入對外貿易領域的個人望而卻步。
三、新法可操作性有待加強
作為外貿領域的基本法,《對外貿易法》需要由眾多單行條例以及相關部門的執行規章 進行配套,否則將難以執行。目前,針對貿易救濟方面,我國已經出臺《反傾銷條例》、《 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以及23個相關部門的執行規章。但不可忽視的是,也有很多部 分還沒有任何配套條例和規章,如維護外貿秩序、知識產權保護等。據透露,考慮到條例制 定過程較復雜、耗費時間長,為保證7月1日新法的順利實施,目前國家各部門正在緊鑼密鼓 地研究配套的執行規章。在日后的實施過程中,再逐步將執行規章上升為配套性的單行條例 。
總之,新外貿法較原外貿法更為系統和更具有操作性,新外貿法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能 夠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維護中國國家經濟安全以及對外貿易利益,但同時對中國政府 部門實施外貿法的行政能力以及協調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維護對外貿易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戰 。
參考文獻:
1. 胡忠孝.“入世”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法律視角之分析.法學評 論,2001(1)
2. 韓立余.論WTO下的企業權利.法學家,2001(3)
3. 張漢林,郭渾儀.論入世與外貿法的修改與政策建議.國際商報(京),2001 .2.25
(作者單位:廣東發展銀行溫州支行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