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律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職業群體,其在法律實踐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 的文化,是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的組成部分。文章就律師文化的構成及發展路徑進行了分 析探討。
關鍵詞:律師文化 內涵 社會職業群體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081-02
我國律師業的發展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在這段時期,經律師界的共同努力,律師業獲 得了一定的積累,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我國法治建設步伐的加快,律師業進入了一個全面 發展、整體提高的重要階段。對律師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隨著人類 社 會由經濟型社會向文化型社會的過渡,文化已成為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社會職 業群體的發展,也同樣需要文化的支撐。中國的律師群體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實踐、積淀 、過濾、揚棄和升華,已逐漸走向成熟,律師文化也逐漸從社會文化的枝節中成長為一個 獨特的新枝。
一、律師文化概念辨析
文化、法律文化、律師文化是處于三個不同位階層面、內涵呈遞進關系的關聯概念,對律師 文化的分析離不開對文化、法律文化含義的界定。文化,無論是從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 、人類學的視野考察,都是一個爭議極大的多義語匯。不同的研究者從各自的標準出發,給 文化以不同的定義,賦予其不同的內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于文化的定義。大致說來, 通過對學者們各種文化概念的分析,可歸納出以下三種不同的文化觀:(1)廣義的文化觀。 《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解釋有三方面意思:一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 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二是考古學用語,指同一種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三是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如學習文化。文化通常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 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這個意義上,文化與“文明”同義。(2)狹義的 文化 觀,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在這個意義上,文化是指人類 在長期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精神文明”。(3)最狹義的文化觀 ,指 人們對自然、社會的各種觀念形態的總和,它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上的反映。
與此相對比,作為下位概念的法律文化顯然也有廣義、狹義、最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文化 是指作為人類文明的法律現象的總和。狹義的法律文化則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有關法 律的精神財富的總和,主要包括制度法律文化與觀念法律文化兩部分內容。最狹義的法律文 化則是指人們有關法律的群體性認知、評價、心態的總和,即前述狹義法律文化中的觀念法 律文化。
律師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下位概念,是法律文化的法律組成部分。律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 職業群體,其在法律實踐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已特有的文化,是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的組成 部分。即律師文化是律師這一職業群體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下,在長期的法律服務實踐 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和法律文化一樣,包括律師制度文化、律師行為文化及律師觀念 法律文化。律師文化是為廣大律師普遍認可并共同遵守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可以 說,中國律師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兼容古今中外的文化底蘊與營養。律師文化之所 以成為一種文化,需要律師這一群體的大多數成員普遍體現出某些共性,體現出某些共同 的精神品格、共同的信仰、價值追求、行為規范、道德標準和職業素養。 要形成律師文化 ,需律師這個群體成員之間經長期的實踐、思索和滲透,共同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認同一 些基本的原則、觀念和道德標準,使之融入到律師個人的言行當中,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并以一種良好的社會群體形象出現,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成果, 成為社會文化的一種并易于與其他社會文化區別,為社會其他階層和群體接受和贊許。簡略 地說,律師文化的內涵集中體現在律師的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它具體應包含四個 層次的內容:律師的理念、律師制度、律師的職業規范和律師的修養。
二、律師文化的內涵
1.律師的理念是律師文化的基礎與核心。 律師的理念是律師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是律師必須具備的精神品格,它決定著律師的倫理準 則和努力方向。法律至上和當事人中心是兩個基本理念:前者要求律師必須崇尚法律、尊重 法律、依循法律、捍衛法律;后者要求律師必須以當事人的利益為出發點,有效維護當事人 的利益,為當事人保守秘密,發生利益沖突時以當事人利益為優先選擇。在這兩個基本理念 之下,還有律師獨立于當事人的理念,探求真相的理念,捍衛權利的理念,平衡選擇的理念 ,以及公平競爭的理念等等。
“若將法律化成人們的日常準則和心靈信仰……法律便不只是冰冷的外在規則,而且必然 內化為人們心靈的價值期待和外在的行為操守。”這是法治社會的最高境界,現在為時尚早 ,但律師應當以實現這一點為目標,并首先具備法律至上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構建法治社 會最重要的思想和心理基礎,它是指法治社會成員將法律作為其信念、以法律規則作為行動 準則并接受法律后果的心理狀態。”不把法律當一回事的人,一旦當了執業律師,將會褻瀆 神圣的法律。《律師法》規定,報考律師資格和司法資格考試的人,不得有故意犯罪記錄, 執業律師一旦犯故意罪,必須清除出律師隊伍。法律的這些規定是保證不具備法律信仰的人 不能當律師,喪失了法律信仰的律師將被清除出局。對律師而言,不能只有法律意識,必須 將之上升為法律信仰。法律意識是一個很泛的概念,用法律信仰來表述更能體現律師的社會 屬性。在現階段,相對于警官、檢察官和法官而言,律師更易于奉行法律至上的信仰。
有同行認為法律至上和以當事人為中心是律師的兩個基本職業原則,是律師文化的基礎 和核 心。筆者認為,以當事人為中心是針對律師是受托人的身份而言,但其前提是基于當事人所 托的事項合法,最終目的是實現其合法利益的最大化。對當事人的非法目的和非法利益,律 師不應助其實現。因此,依筆者之見,精確的提法應當是“以當事人合法利益為中心”。基 于此,“以當事人合法利益為中心”宜列入法律信仰的范 疇,“以當事人合法利益為中心”是法律信仰在具體法律事務或個案中的表現。
讓法律賦予的權利得以依法自由行使和實現是法治社會的法治核心,是法律信仰的最終歸宿 。律師作為法律之師,是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幫助社會的個體依法自由行使和實現法律賦予 的權利,律師在具體法律事務工作中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幫助、引導當事人實現和正確行使法 律賦予的權利,包括訴訟事務和非訴訟事務中的權利,也包括程序的和實體的權利。
如何行使法律賦予律師的權利,以及律師如何幫助、引導當事人行使和實現法律賦予的權 利,是以法律為器的律師是否具備良好的精神品格的體現。有的律師常常知其不可為而為, 知其可為而不為,這就是因為缺乏法律信仰。夯實了法律信仰這一基礎,這些問題就好解決 。比如,在起草合同的時候,要一并兼顧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對等; 在自己的當事人敗訴的判決生效后,要勸說自己的當事人尊重判決、履行義務,而不應向當 事人提供逃避義務的方法。
2.律師制度是律師文化的載體。 律師制度是指規范律師行為的各項法律制度的總稱,律師制度是規范律師從業的法律制度體 系,屬于廣義的制度范疇。律師制度是國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首先包括律師 制度,具體是規定律師資格和執業紀律、執業道德,律師業務范圍及權利義務,律師法律責 任以及律師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其次包括與律師制度相配套的偵查、起訴、審判等訴訟制度 ;再次是指以觀念形態存在的制度,包括人權保障、司法獨立、控辯平等、控審分離等法律 意識和精神。律師制度作為律師文化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決定著律師文化的發展方向 。一個國家律師制度的好壞,決定著律師業發展的速度,決定著律師業發展的方向。同時, 律師業的發展水平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法制文明程度的高低。
律師制度是律師文化的凝固化和現實化,同時律師制度也是律師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客觀現實 保證。一般來說,某種制度的建立意味著人們對于相應的觀念的肯定和認可,從而這個觀念 才在特定的社會和文化中獲得主導性地位并發揮其作用。有一定的律師文化觀念才會有相應 的律師制度。律師行為準則需要一系列律師制度的建立及對律師制度的實施來加以保證,而 律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則是構成律師行為文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成為律師行為文化 的載體。即通過律師制度建立的狀況就能夠看出律師文化的風貌和發展狀況。我國現行律師 制度體系中,從《律師法》到《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從《律師執業行為規范》 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規范法官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公正若干規定》,以及各種 訴訟審判制度等,這些法律和制度中都是這個時期律師文化的外顯。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和社 會生活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司法制度改 革的深入,對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律師隊伍、律師的素質、律師 的執業水平、律師執業機構等都需要有更大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把律師制度建設放在首位 ,通過構建制度體系來發展律師文化、規范律師行為,從而滿足國家的需要、時代的需要、 法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
3.律師的職業規范是律師文化的外在表現。 律師的職業規范是在理念之下形成的具體的行為準則,具有倫理和行業的約束力。比如,正 當開展業務,不夸大宣傳、不貶損同行;保守當事人秘密,不將當事人的信息(包括違法犯 罪人的信息等)告知第三人;對法律誠信,包括不向法庭說假話,暗示或慫恿當事人說假話 ,不故意出示假證誤導法庭。尊重事實,忠于法律。講求誠實信用,律師應當本著公平、真 誠與恪守信用的精神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并貫穿于提供服務的全過程。盡職敬業,接受 客戶委托后認真履行職務,不因工作疏忽而損害當事人利益,不向對方當事人謀取利益,更 不能出賣自己當事人利益,不威脅、勒索自己的當事人。對司法機關廉潔,不采取行賄、不 正當利益等方式影響司法人員;規范執業,按行業規則開展業務與管理,規范收費,不私自 收費、不亂收費;等等。律師職業規范是律師執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是律師文化在法律 實踐中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律師贏得社會承認和信任的必要保障。律師職業規范直接關系 到律師工作的成敗及整個律師隊伍的形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律師職業中的具體體現。
4.律師的職業修養是律師文化的柔性內涵。 一個優秀律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 ,而且要有突出的職業能力和個人魅力。律師要有廣博的知識面,良好的人文素養,思維敏 銳、邏輯清晰、表達準確 、談吐優雅,尊重司法人員、尊重對手。在法律實踐中始終做到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具有 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和責任心,忠實維護國家法律與社會正義。同時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 質,充滿自信,敢于向困難挑戰,百折不撓,用高超的智慧與才能解決難題。這些修養既來 自律師職業之需要,更來自于對古老的中華文化的傳承。
三、建設發展律師文化的路徑
有什么樣的價值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律師文化的精神內涵和行為內涵的關系也是如 此,兩者相互促進、互為表里。先進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律師文化會指導律師更好地進行 法律服務,反過來律師執業行為也會影響律師文化的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 的十四大以來,我國律師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律師在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與 民主與法治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律師隊伍已經發展成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 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培育健康發達的律師業對于建立完善的國家司法體系無疑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使律師文化的行為內涵充分實現,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完善律師制度體系。制度不等同于文化,但兩者有一定聯系,律師文化會指導人們去 制定合乎其精神實質的制度,用這些制度去約束指導律師的執業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制度體 現一定時期的律師文化。因此,完善健全律師執業制度和規范,也是律師文化建設的重要內 容 ,是踐行律師文化行為內涵的必要手段。從《律師法》到《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 ,從《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規范法官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 公正若干規定》等,這些法律和制度中都是這個時期的律師文化的外顯。2006司法部在全國 范圍開展了律師隊伍集中教育整頓活動,為期一年的整頓活動,也是把制度建設放在首位, 其實質是通過構建制度體系來發展律師文化、規范律師行為,努力把律師隊伍建設成為堅持 信念、精通法律、維護正義、恪守誠信的高素質隊伍。
2.營造律師文化氛圍。律師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社會的認同和評價至關重要。所以我 們提倡律師多一些哲人氣質,少一點商人習氣,做學者型的律師,創學習型律師事務所,讓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在品質充分顯露,以提升律師的形象和社會公信度。提倡通過改善辦公 環境,設計所徽、所標、印制宣傳畫冊、創辦所刊來展示律師風采。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 區不同民族之間律師文化都會有差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文化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去 建設和發展,每一個律師、每一個律師事務所都是律師文化的創造者,都有可以去營造既有 時代特征,又有鮮明個性的文化氛圍,使律師文化內涵豐富多彩。
3.樹立律師榮辱觀念。我國目前一些地方不健康的司法環境已經影響到律師文化的健康發展 ,反 映在律師的執業行為上也非常明顯。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難以真正獨立,行政干預現象 嚴重,司法不公,法律監督不力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這樣的環境中,律師往往會感 到進 退兩難,無所適從。很多有正義感的律師在茫然和困惑時,會重新審視自己心中的律師文化 理念,甚至會出現對自己心中正確的理念糾正歸偏現象,從而導致有些律師為識“時務”, 違心地按另類規則辦事:拉關系、搞假證、引誘當事人或自己給法官行賄等。這種情況也導 致司法界丑聞時有發生,這些律師文化建設中極不和諧的音符值得我們深思。每一位律師, 都要牢固樹立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從業思想,努力提高抵制腐敗現象侵蝕的自覺性 ;積極倡 導高尚、廉潔的道德風尚,做到廉潔自律;培養自己堅持真理,維護正義的信心和勇氣;恪 守職業職業道德,遵守職業紀律,認真履行職責,忠實地維護國家法律和社會正義。
總之,律師是律師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我們必須牢記自己的使命,嚴格依照法律和自己的職 業操守辦事,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以維護律師業健康發展為榮,以損害律師形象、破壞司法 公正為恥,為律師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謝暉.象牙塔上放哨.法律出版社,2003
2.[美]愛德華#8226;希爾斯著.傅鏗,呂樂譯.論傳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宋占文.律師文化:“知行合一”的結晶.中國律師,2005(11)
(作者單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