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論述了當今偵查模式的各基本類型的劃分及其特點,重點 運用結構主義原理,對偵查目的與偵查程序結構的關系、偵查程序的縱橫向結構等問題進行 了探討。
關鍵詞:模式 偵查目的 偵查模式
中圖分類號:DF7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084-03
偵查模式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同時也是偵查程序研究的基礎性問題。模式指 某一系統的結構狀態和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關系經過概括、提煉和抽象所形成的樣式。但 是對于偵查模式一詞,學者們的界定并不一致,就連名稱上也不統一。除了偵查模式以外, 還有偵查構造、偵查結構等稱謂。有的學者認為:偵查模式是指在一種理論背景中,對偵查 運行系統的結構進行的一種抽象概括,是對偵查運行系統內要素間關系的提煉和確認。還有 的學者認為:偵查模式是指“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行使哪些權力,采取何種偵查手段,受 到哪些權力制約等制度的總稱?!辈藢纱蠓ㄏ档膫刹槟J礁爬楫斒氯酥髁x訴訟觀支 持下的對抗制偵查模式,或稱彈劾式偵查模式和職權主義訴訟現支持下的非對抗制偵查模式 或 稱審問式偵查模式。①也有學者認為:“偵查構造論”是借用訴訟構造論的原理把偵查 置于整個刑事程序中,對偵查程序中的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系統考察的理論。②還 有人提出確定不同偵查模式的標準:一是偵查權的分配;二是司法審查機制的運行方式;三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地位;四是辯護律師的參與范圍。認為一般而言,任何一個國 家的偵查程序在上述四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足以顯示出它對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保障力度 ,也足以體現它的基本“訴訟”樣式。③
綜上,筆者認為偵查模式基本類型的劃分主要有以下四種分法:(1)糾問式偵查模式, 彈 劾式偵查模式和訴訟式偵查模式;(2)一步式偵查模式和二步式偵查模式:(3)集中式偵查 模式和分散式偵查模式;(4)專門化偵查模式和一般化偵查模式。本文將在第一種分類方法 上進行較為詳細的探討。
一、糾問式偵查模式、彈劾式偵查模式和訴訟式偵查模式
要全面闡述這種分類方式,筆者認為有必要運用結構主義原理對偵查自的與偵查程序結 構的關系、偵查程序的縱橫向結構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1.偵查目的:偵查模式的特點。
歷史進入20世紀50年代,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發生了引人矚目的變化,其標志為結構主 義的悄然興起。④各具個性的事物要素基于何種原因而組合出各具特征的結構模式,這 是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必須回答的問題。⑤綜觀兩大法系國家不同模式的偵查結 構,我們發現,不同的偵查自的對于形成不同模式的偵查結構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在日本 ,關于偵查的目的有三種絕然不同的觀點。其一,認為“偵查的最終目的是提起、追行公訴 ”。其二,作為前述觀點的反駁,認為偵查的結果并不一定限于起訴,還有不起訴處分,所 以“偵查是與公訴相分離的程序,是具有決定起訴一、不起訴的獨立目的的活動?!逼淙?, 以當事人主義為背景,認為偵查不應該只是偵查機關單方面的活動,作為審判的準備程序, 偵查是由偵查機關和被懷疑人及其辯護人雙方進行的準備活動。因而,偵查自的是偵查機關 和被懷疑人及其辯護人為審判做好準備。由上爭論可知,偵查目的實際上包括兩方面重要內 容:一是偵查主體有哪些,二是偵查的行為指向何處。偵查目的概括了偵查程序的一般精神 ,限定了偵查活動的范圍、作用和意義。一方面,它是偵查程序結構的基點,它決定了偵查 程序結構的內容、結構規模以及類型;另一方面,偵查程序結構是實現偵查目的的手段和方 式。⑥
2.不同偵查模式的劃分及其特點?;趯刹槟康牡牟煌斫?,形成了不同的偵查結構學說 ,并進而影響了實踐中不同 偵查模式的形成。國內學者常引用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與前述日本三派不同的偵查目的觀 相對應,認為比較定性化的偵查模式學說有三種,即糾問式偵查模式、彈劾式偵查模式和訴 訟式偵查模式。
(1)彈劾式偵查模式。一般認為英美法系國家采用當事人主義訴訟觀支持的對抗制偵查模 式,又稱彈劾式模式 ,強調偵查活動的基本內容是將國家偵控機關與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均視為地位平等的當事人 ,不承認任何一方當事人(主要是國家偵控機關)有優于地方當事人的偵查權。發現實體真 實的權限不能集中于偵查機關,被疑人作為偵查主體可以為審判作訴訟準備;為形成實質上 的對抗關系,偵查中賦予被疑人以沉默權、律師辯護權和保釋權。偵查具有審判準備程序的 性質。強制偵查行為實行令狀主義,即強制處分以具備法官簽署的令狀為前提。被疑人身體 受羈束不是由于調查原因,而是為了將來審判程序的順利進行。⑦
這種模式的特點具體體現如下:
a.不承認罪案調查是國家機關的專門權力,強調偵查機關與嫌疑人地位的平等性、對 抗性,強化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訴訟地位和訴訟能力。
b.不承認偵控機關單方面的強制處分權,法官作為第三者 介入偵查,監督、制約偵查活動。彈劾式偵查模式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有兩個:一是公民權 利觀念;二是政府權力有限論 。⑧
彈劾式偵查結構以公平地做好審判準備為偵查自的,體現了偵查程序中的當事人主義。 因而,這種結構是英美國家的基本偵查結構。它能夠較好地保證程序公正,但在發現客觀真 實的道路上設下了許多坎坷。
(2)糾問式偵查模式。大陸法系國家的職權主義訴訟觀所支持的非對抗制偵查,也叫審問 式偵查模式,則強調 國家機關職能的發揮,認為打擊犯罪是第一位的,不強調犯罪嫌疑人的積極性,偵查機關為 偵查主體,而被懷疑人是調查客體,二者不是對等的當事人;審判前,偵查機關對案件要作 大致的結論,因而,偵查具有預備裁判的性質;偵查目的系查明實體真實,為此賦予偵查機 關包括強制處分權在內的各種權力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縱向結構上,偵查不排斥成為公訴的 準備程序。一般認為,大陸法系國家采用了這種偵查結構。我國1979年在制定刑訴法時借鑒 了前蘇聯的立法體例,而前蘇聯的法律從歷史淵源上說屬于大陸法系,所以我國偵查程序結 構也有與糾問式偵查結構相類似之處。
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有:
a.偵查機關擁有較大的權力,且行使權力有較大的自由,較少的限制。
b.嚴格限制犯罪嫌疑人行使訴訟權利。⑨
在迅速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方面,糾問式偵查結構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從而適合于國家 控制犯罪和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但是,由于權力過于集中,以及司法抑制措施不夠,故而難 免造成偵查機關權力的濫用。
(3)訴訟式偵查模式。作為修正糾問式偵查結構的結果,訴訟式偵查結構克服了糾問式偵 查結構的不足。它以 決定起訴或不起訴為偵查自的,該結構具備下列特征:強調檢察官介入偵查具有做出起訴或 不起訴決定的權威性,重視第一次性偵查機關(司法警察)與被疑人及其辯護人的關系;偵 查是在檢察官居于三角結構的頂端,司法警察與被疑人成為三角結構的兩底角這樣的訴訟結 構中進行的。此外,這種結構還強調偵查作為一個訴訟階段的獨立性。但是,檢察官與司法 警察同屬于控訴方這一事實,使得它只能成為一種構想。⑩
當然,事實上,多數國家的偵查模式都不屬于哪一種純正的結構模式,而是不同程度的 混合體,只是以一種模式為基礎前提。
3.有關偵查程序的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的劃分。以上所述的三種模式是比較定性的學說???之,偵查模式必須與偵查目的相統一、否則 偵查程序結構將失去根基。偵查自的對于偵查程序結構的這種支撐作用,不僅在于它指明了 各種結構模式的發生原理,即目的不同則結構不同,而且在于它勾勒出偵查程序結構的經與 緯——橫向(主體間的關系)和縱向(程序間的關系)。因而,有人提出了偵查程序的縱向 結構和橫向結構的劃分。
一是偵查程序橫向結構——一兩方組合和三方組合偵查模式。
偵查程序的橫向結構,是指偵查機關與被疑人在偵查活動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偵查 機關與被疑人以何種關系進行組合,可分為兩方組合和三方組合兩種模式。
(1)兩方組合偵查模式。
大陸法系國家將發現案件事實真相作為刑事訴訟的主要目標。他們的審判前程序基本都 被設計成國家偵查機構針對涉嫌犯罪的人進行的追訴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為被告人提供的 防御機制總是顯得過于弱小,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者看來,控辯雙方在審判前的平等對抗既 不可能,也不必要。雙方雖然對立但卻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抗,偵查過程運動速度快, 被疑人很多情況下居于被調查的客體地位,司法抑制的觀念較為淡漠。這種模式也被稱為兩 方組合的模式。 兩方組合的本質是偵查職權主義,它近似于前述的糾問式偵查結構。
(2)三方組合偵查模式。
英美法系刑事訴訟時主要目標是解決控辯雙方(也就是國家與人)之間的爭端。為了實 現這一目標而在訴訟中奉行所謂“平等武裝”原則,在偵查程序中,警察和被追訴人的地位 是完全平等的,辯方力量比較強大,足以和警察進行對抗,而同時法官又以第三方介入偵查 ,和控辯雙方構成一個三角形結構,并居于頂端,其目的是為了進行司法抑制。這種司法抑 制主要有三種形式,即令狀主義、查禁審和預審。這種模式被稱為三方組合的結構模式。B11
三方組合的本質是偵查當事人主義,因而與彈劾式偵查結構相吻合。B12 這兩種模式分別側重于控制犯罪和保障刑事訴訟的公正這兩個不同方面,可謂各有利弊。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兩大法系的融合,這兩種偵查模式在很多方面呈現出了共同的 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第一,普遍建立了針對偵查行為的司法授權和審查機制;第二,普 遍建立了對審前羈押的司法控制機制;第三,被告人的沉默權和律師幫助權得到較為普遍的 確立;第四,辯護律師在偵查中的參與范圍得到擴大;第五,普遍通過司法裁判程序對偵查 活動進行制約。B13
二是偵查程序的縱向結構。
縱向是相對橫向而言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圍的 其它事物發生某種聯系或關系。在刑事訴訟中,程序間的聯系顯得更為緊密。偵查程序的縱 向結構就是指偵查與起訴、審判之間的組合關系。
(1)偵查與審判間的本位關系——中國式、日本式、法國式。就偵查和審判的關系而言,立 法者的思想觀念是以偵查為本位還是以審判為本位,是刑事 程序整體布局的關鍵。在這個問題上,有審判本位和偵查本位之分。偵查本位在理論上難以 找到其存在的根據,但立法思想上的偏差及法律環節上的缺乏卻可以實實在在地促成偵查本 位。它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偵查機關具有超強的自決權;二是偵查結論極富權威性;三是起 訴和審判依賴于偵查。偵查本位在法制不健全的國家能夠成為一種時尚,原因在于公眾心 理、法官素質及刑事訴訟立法等因素的影響。 在當今世界,偵查和審判常見的結構模式有三種典型形式。其一是中國式,即偵查與審判 之間表現為一種無調控機制的流程關系;其二是日本式,指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切斷偵查 與 審判之間的聯系;其三是法國式,即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設立預審制度從中制約偵查和 正式審判。
(2)偵查與起訴間的繼承關系——結合型偵訴結構、分離型偵訴結構。 偵查與起訴之間的聯系是偵查程序縱向結構的又一個層面。從偵查活動的內容看,偵查 活動可以區分為依據事實真相撤銷案件的內化活動和發現有罪事實而收集證據的外化活動。 當偵查成為外化活動時,起訴必須繼承偵查所沒有也不可能完成的訴連任務,從而使偵查與 起訴發生聯系。在大陸法系國家,檢察官的指揮偵查權甚至不分內化和外化即將起訴活動延 伸至偵查領域。因此,比較各國的立法和實踐,偵查與起訴之間的承繼關系可以概括為兩種 形式:①偵查程序與起訴程序相交叉或完全結合;②偵查程序與起訴程序彼此分離和獨立。 本文稱前者為“結合型偵訴結構”,稱后 者為“分離型偵訴結構”。
結合型偵訴結構將偵查程序與起訴程序交叉、結合在一起,結合型結構中,偵查屬于提 起公訴的準備活動,起訴則占居主導地位并左右著偵查活動的進程及結局。不僅在權力分配 關系上,偵查權被視為檢察權的一部分,因而檢察官是理所當然的偵查主體,而警察常常是 檢察官進行偵查的輔助機關,而且在程序立法上,偵查程序往往落座起訴程序的準備階段, 偵查程序雖有比較明確的開端,但無明顯的終結方式。簡言之,偵訴結合旨在對偵查權與公 訴權二者的功能發揮上做出偏重后者的選擇、它是大陸法系國家多用的結構形式,是一種制 約、效率型的結構。
分離型結構中,偵查和起訴互不交叉,并且分別由不同機關執掌,偵查程序相對完整和 獨立。在制定法或判例法上,偵查權都不隸屬于公訴權,偵查程序也不是起訴程序的副產品 。雖然從理論上說,偵查難以排除成為起訴的準備活動的可能性,但是,公訴機關不得因此 干涉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它具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偵查和起訴分別由不同機關進行,并 且互不參與;二是偵查終結時偵查機關應對案件的處理做出結論。這是一種分權效益型結構 。
4.進一步探討。綜上所述,偵查模式可分為三類:
(1)糾問式(審問式)偵查模式,又稱大陸法系國家職權主義訴訟觀支持的非對抗制偵 查模式,或可說是兩方組合的偵查模式。
(2)彈劾式偵查模式,即英美祛系的當事人主義訴訟現支持的對抗制偵查模式,又可稱是三 方組合的偵查模式。
(3)訴訟式偵查模式(由于檢察官與司法警察周屬控方便得它只能成為一種構想。)。
筆者認為,既然彈劾式偵查模式,糾問式偵查模式的分類法是偵查模式的一種重要分類法 ,它們分別相當于三方組合和兩方組合的模式,而三方組合和兩方組合是從偵查程序的橫向 結構的劃分上得出的分類法,因而相應地從偵查程序縱向結構的劃分上得出的模式:(1)中 國式;(2)日本式;(3)法國式(從偵查和審判關系而言)以及分離型偵訴結構、結合型偵 訴結構(從偵查和起訴關系而言),也應考慮將其作為偵查模式的一種分類方式。
二、一步式偵查模式和二步式偵查模式
從偵查步驟來看,多數國家的警察機構都采用二步式偵查,但也有些國家的警察機構采 用一步式偵查。所謂一步式偵查,即整個偵查過程沒有明確的階段劃分,一個案件的偵查工 作由一個部門的警員從頭到尾負責,因此又可以稱為一貫式偵查。所謂二步式偵查,即案件 偵查過程明確地分為初步偵查和后續偵查兩個階段,而且這兩個階段的偵查工作由不同部門 的警員分別負責,所以又可以稱為分段式偵查。
一步式偵查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一般化偵查體制下的一步式偵查;一種是專門化偵 查體制下的一步式偵查。
二步式偵查把整個偵查過程分為初步偵查和后續偵查兩個階段。初步偵查階段的主要任 務是詢問報案人、受害人、目擊人及有關群眾并初步勘查現場,以便查明案件的基本情況并 盡快收集可能與作案人有關的信息;然后寫出報告,轉給負責此類案件的偵查人員。后續偵 查階段的任務是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來查明案件情況,并全面收集證據和查緝作案人。
一步式偵查與二步式偵查也是各有優點。一步式偵查有利于加強偵查人員的責任心并減 少案件偵查的環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互相推倭扯皮的情況;而且,一步式偵查可以 簡化偵查管理和案件分配,便于在人員較少的情況下安排日常偵查工作。二步式偵查有利于 在人力使用上揚長避短、提高效率,并能較好地集中力量偵破重大犯罪案件和疑難案件。
三、集中型偵查與分散型偵查
集中型偵查與分散型偵查是西方警察界爭論已久的一個問題。集中型偵查與分散型偵查 的問題有兩層含義:其一,一個國家的偵查人員所隸屬的是全國統一的警察組織或其他具有 執法功能的組織,還是各地獨立的警察組織或其他具有執法功能的組織;其二,在一個警察 機構(局或廳)或其他具有執法功能的組織內,犯罪偵查力量是集中于總部還是分散于各分 局或區署。第一層含義上講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犯罪偵查制度問題。第二層含義上講的是一 個具體警察機構中的犯罪偵查體制問題。
一個國家整體的犯罪偵查制度問題主要涉及該國家的警察體制問題,而一個國家的警察 體制又是由這個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所決定的。從世界上兩大主要法系的情況來看,大陸法 系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屬于集中型,因此,其警察體制也具有集中型的特點。即全國的警察 力 量都統一受中央政府的領導、或者說中央與地方的警察機構之間具有隸屬關系,而且這不同 層次上的警察機構組成一個集中統一的體系;英美法系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屬于分散型,因 此其警察體制也具有分散型的特點,即各地警察機構分別受當地政府的領導,中央與地方各 級警察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集中型和分散型的警察體制各有優劣、雖然集中型警察體制有利于統一執法、加強地區 之間的聯系和提高全國打擊犯罪工作的效率,但是它缺乏適應地區特點的執法靈活性。在幅 員遼闊的國家中,這一問題尤其明顯。此外,一些西方國家的人們懼怕一個集中型警察體 制 會導致“警察國家”,所以他們寧愿選擇效率較低的分散型。當然,在選擇集中型或分散型 警察體制的問題上,一個國家的政治傳統起著重要的作用。
分散型警察體制雖然可以避免集中型警察體制的某些弊端,但是其致命的弱點是缺乏執 法的統一性和效率。
第二層含義上的集中型與分散型是就一個警察機構的內部組織情況而言的,而且一般來 說只有在較大城市的警察機構中才會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小警察局沒有分局和區署,所以偵 查人員自然都集中在總部。
毫無疑問,集中型偵查與分散型偵查各有優點。集中型偵查有利于偵查工作的統一指揮 和警區之間的協作;有利于集中力量打擊嚴重犯罪活動和流竄犯罪活動;也有利于提高偵查 人員的專案偵查水平。分散型偵查有利于加強偵查人員與本區巡邏警察的合作,有利于偵查 人員熟悉當地的社會情況和犯罪活動規律,也有利于案件偵查工作的分配和管理??傊?,任 何一個警察機構在決定采用何種偵查體制時,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全面地權衡利弊,以求 找出最佳方案。
四、專門化偵查與一般化偵查
犯罪偵查人員的分工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根據犯罪的種類進行分工,即實行專門化 偵查;另一種是根據管轄的地域進行分工,即采用一般化偵查。
采用集中制的警察機構,其偵查人員都集中在總部,人員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多。因此, 可 以分為若干專門偵破此類犯罪案件的隊組,開展專門化偵查。在有些警察機構中,雖然偵查 人員并沒有被正式分為各種專業偵查隊組,但他們在實踐中自發地形成某種專業劃分,即某 些人熟悉偵破某類犯罪案件的方法并積累了較多的經驗,而且偵查部門的首長在分配偵查工 作時也認可并注意發揮這種專長。然而,在采用分散制的警察機構中,偵查人員都分散在各 個分局或警區,因此,每個分局或警區的偵查人員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不具備劃分“專業 ”的條件,所有偵查人員只能是“趕上什么案件就偵查什么案件”,即一般化偵查。
從理論上講,專門化偵查是較一般化偵查更高層次的偵查分工方式。但是從實踐的角度 來看,二者各有長處。專門化偵查有利于提高偵查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利于幫助偵查人員 掌握某類犯罪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并積累較豐富的專案偵破經驗,因而有利于提高破案率,特 別是重大犯罪案件和疑難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此外,專業化偵查還有助于提高偵查人員的破 案責任心和專業興趣,還可以加快對新警員的專業培訓。
一般化偵查便于對犯罪偵查工作的管理,特別是便于對偵查力量的值班安排和任務分配 ,不會因“專業”劃分而造成值班安排的困難和各分隊承擔“工作量”的不均衡。而且,一 般化偵查可以節省警力——在同一個城市內,如采用一般化偵查,用較少警力就可以應付犯 罪偵查工作,而采用專門化偵查則需要較多的警力。
由此可見,一般化偵查體制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較快地適應社會中犯罪情況的變化 。當然,一般化偵查對偵查人員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因為他們必須能夠偵破各種各樣的犯 罪案件。由于專門化偵查和一般化偵查各有優劣,所以有些大型警察機構便采用了二者結合 的方式,即在總部實行專門化偵查,在分局或警區實行一般化偵查。這代表了世界各國犯罪 偵查體制的一種發展趨勢。
注釋:
①⑧⑨呂萍著.中外偵查模式之比較.公安研究,1999(3)
②孫長永著.偵查程序與人權.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
③B11B13陳瑞華著.刑事訴訟法學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④結構主義起于何時,尚存爭議。其在法國的廣泛應用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參見盛曉 明主編.古今西方哲學教程.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
⑤《大英百科全書》1997年版作過這樣的表述:“結構主義是對于社會。經濟、政治和文 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現象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現象的性質。”
⑥⑦⑩B14陳嵐著.偵查程序結構論.法學評論,1999(6)
B12左為民.價值于結構——刑事程序的雙重雙析.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法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