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班級文化建設不僅需要正確的教育思 想指導,也需要適用的管理理論指導。文章從管理學的視角在物質層、制度層、視覺層等三 個方面論述了班級文化的建設,并闡述了班級文化的設計和實施。
關鍵詞:高校班級 班級文化 層次 設計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121-02
高校班級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織載體。班 風是校風的基礎,班級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沒有 得到足夠的重視,班級文化管理基本上停留在經驗管理的層面。因此,筆者擬就班級文化建 設作一管 理學思考,對于高校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實現班級管理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具有理論價值 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班級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它彌漫在社會的各個地方,對人們的生活構成巨大影 響。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學者對傳統管理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們發現, 在企業競爭發展過程中,文化力量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于是西方企業界掀起了一股企 業文化潮,誕生了威廉#8226;大內的Z理論。在威廉#8226;大內之后,又產生了組織再造理論(邁克#8226; 哈默M.Hammer)、學習型組織理論(彼得#8226;圣吉Peter M.Senge),這些理論都滲透著理論構 建者對文化的理解和反思,這些理論的誕生標志著管理從科學管理階段向文化管理邁進。廣 義的班級文化就是班級成員在共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共同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班級文化是在社會文化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它以所在高校中的校園文化為根基 ,而又不乏獨特的個性特征。
二、班級文化的層次
班級文化可以解剖為三個層次——精神層、制度層、視覺層。
1.精神層。精神層主要包括班級成員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和行為風格、班級輿論、學習態度,以及為班級成員所認同的文化 意識和思潮。精神層是班級文化中的深層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班級文化有無精神層是 衡量一個班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班級文化的主要標志。班級精神文化作為班級成員在共同的 學習、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群體意識,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無形教育力量和巨大影響,不 僅影響和制約著每個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規范和約束著每個學生的行為,而且對學生的未 來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2.制度層。班級文化制度層是班級文化中的中層文化.是班級精神文化的外化,主要是 針對班級學生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部分,它規定了班級成員在共同學習生活中應當遵守 的行為準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一般制度。這是指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意義 的學習和生活管理制度,以及各種責任制度。如班級會議制度、行為規范制度、民主參與制 度等等。(2)特殊制度。指班級內非程序化制度,如骨干培養制度、考評獎懲制度等等。 與一般制度相比,特殊制度更能夠反映一個班級的管理特點和文化特色。(3) 班級習慣。 指班級成員在日常交往中約定俗成的非正式規范、主題活動、內部節日等等,是靠偏好來維 持的。
3.視覺層。班級文化的視覺層是班級文化中的淺表文化,是班級利用有限的物質資源創 造出來的外在形象,是班級精神和班級制度的外化,是班級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內容。班級 視覺文化,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布置、宿舍的環境、代表班級的符號等。教室、宿舍環境布 置和環境保持有獨特的文化作用,充滿文化氣息的學習生活空間,讓學生在里面學習生活容 易產生一種精神洗禮的感覺,使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班級文化的設計
班級文化要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時代的主旋律,結合學校、專業和學生的實際 ,在精神層、制度層、視覺層進行系統化、規范化來設計。
1.精神層上的班級文化設計。精神是思想,是理念,是指導人行為的深層驅動。在精神 層上要做到以下幾點:(1)時代精神。在精神層上的班級文化要反映時代主旋律,體現先進 文化發展方向,引導學生旗幟鮮明地堅持真善美、反對假惡丑。(2)自強精神。引導學生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知自我, 能做出客觀的自我分析、自我評價, 能夠主動去適應生活,適應環境,能夠以寬容的胸懷對待不同的認識和看法。(3)團隊精 神。在班級里營造一種團結友愛、積極向上、平等互助的氛圍,引導班級中的成員做到人人 熱愛集體, 同時又被集體所愛。(4) 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在大學學習中學會掌握學習方法 及時刻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積極探索科研,勇攀科學高峰。
2.制度層上的班級文化設計。班級制度層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制度建設的民主 性和科學性問題。(1)制度建設的民主性,就是要求班級的基本制度都應由師生一起討論 共同確定。這樣的制度,既能夠有效地杜絕不良的個體文化對班級成員的影響,又能為日后 的班級管理實現公平和公正奠定基礎,還是師生、同學之間維持和諧人際關系的保證。(2 ) 科學性就是要求班級制度具有可競爭性和激勵性,特別是要加強班級管理的激勵。所謂 班級管理的激勵,就是運用激勵手段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從而達成班級管理目標的過程 。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馬斯洛(A.H.Masl0w,1908-1970)、麥克萊蘭(David C.M cClelland)、赫茲伯格(F.Hers berg)、弗魯姆(V.H.Vroom)等諸多學者的研究與發展, 管理激勵理論日益豐富。在班級管理中,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維克托#8226;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和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來構建班級管理激 勵系統。班級激勵有兩個基本前提: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全面、明晰地掌握學生需求 的關鍵點;其次,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可供選擇的 激勵方式,除了目標激勵以外,還有參與激勵、榮譽激勵、情感激勵、負激勵等 。同時在 特殊制度的設計上要能夠緊緊圍繞班級的精神來設計,如體育活動要強調團結、進??;專業 競賽要激發班級的學習精神等。
3.視覺層上的班級文化設計。視覺層的文化的設計也是班級形象塑造的一種體現, 是班 級理念和班級制度的外化??梢酝ㄟ^適當布置教室,懸掛標語、圖片,甚至學生作品,讓教 室中的每個細節都體現出班級精神;還可以經常開展學生宿舍美化設計比賽,引導學生建立 健康和諧的宿舍環境, 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四、班級文化的實施
站在企業管理角度來看,企業文化的實施,實際上是企業的一次變革,通過這種變革, 把企業的優良的傳統發揚光大,同時,糾正一些企業存在的問題。對于高校班級來說,它 的組織存在的方式跟企業有所不同,它是階段性的(時間一般三到四年),比企業來說相對 松散(很少有固定的課室),因此,班級文化的實施有其特殊性。高校班級文化的實施最好 是在學生剛入學即班級成立之初就實施,但是也可以在班級成立之后出現相關問題后進行變 革。但無論在哪個階段,筆者認為班級文化的實施都要有導入階段、變革階段、鞏固階段、 “三自”階段。
1.導入階段。班級文化實施的導入階段要做到從思想上、組織上、氛圍上做好班級文化 實施的充分準備。(1)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要建立以輔導員為核心,班主任和任課老師 推動,班干部實施的領導小組。(2) 評估舊的文化。無論學生是剛入學還已學習一段時間, 他們針對新文化的實施,通常有四種態度:第一種,思想上理解認同新文化內涵,行動上支 持其實施并能按照要求規范自身行為;第二種,思想上理解認同新文化的內涵,但不能按照 新文化的要求規范自身行為,而是保持原行為軌跡;第三種,思想上對新文化內涵知之甚少 ,對其實施持有懷疑態度,依然保持原行為軌跡;第四種,對新文化的實施持有明顯的敵意 。領導小組通過正確分析員工對新文化實施的不同態度,從而可以判斷出各種態度學生的比 例情況,做到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3) 建立高校的執行機制落實班級文化的實施, 同時建立全方位的傳播機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班級文化的實施中來。
2.變革階段。變革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落實。(1) 進行由上 而下的觀念更新,將班級文化的精神向學生灌輸,通過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新文化 的內涵,采取各種手段,組織學習領會新文化的內容,確立符合要求的的行為標準。(2)
建立健全班級的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形成良好的班級習慣。(3)做好班級視覺層的設計 ,如班徽的設計、口號設計、課室和宿舍環境的設計等。
3.鞏固階段。班級文化的鞏固階段,變革逐漸從突擊性工作轉變為班級日常工作,領導 小組工作也要從宣傳推動變成組織監控。(1)總結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將 成 熟的做法通過制度鞏固,建立起完整的班級文化體系。(2 )建立完善的班級文化制度,其 中應包括班級文化的實施制度、表彰制度等,通過建立規范化和制度化業文化實施機制來解 決實施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來規范學生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使多數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逐漸 符合新文化的要求,最終達到新文化長期順利實施的目的。
4.“三自”階段?!叭浴笔侵赴嗉壩幕M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階段,這是班級文化實施的最高層次。這個階段,通過對班干部的高度授權和大膽使用,使 班級文化的精神實質完全融入到學生思想中,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做到“三自”。本階段要成 功實施,一方面要注意確保新文化的實質已被多數學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具備了思想基礎 和 制度基礎;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他們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新 力,并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授權。
參考文獻:
1.張德.管理學是什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德,吳建平.企業文化與CI策劃(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馬麗華.高校班級文化建設芻議.黑龍江高教研究[J],2003(5)
4.張聲雄.創建學習型組織,成為競爭中的強者[J]. 企業與文化,2006(4)
(作者簡介:曾準,廣東商學院學生處學生教育科副科長,講師,經濟師 廣東廣州 51032 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