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先從理論角度闡述課征個人所得稅的原因及應稅所得范圍,又通過幾個具體 案例詳細解析了不同薪酬所得的高校人員交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最后,講明申報個人 所得稅的具體辦法以及違章處罰額度。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計稅 征管 處罰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122-02
一、為什么要課征個人所得稅
課征個人所得稅的理論基礎,即為什么要課征個人所得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3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為1418億元人民幣,占國家稅收總 收入的比重從1994年的1.4%增長到6.5%。2007年個人所得稅稅收達3185億元人民幣,比 2006年增加733億元人民幣,增長29.9%。已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
2.為達成社會公平的目標。個人所得稅法擔負著調節社會財富分配、防止貧富差距過大的重 要任務。
3.存有自動穩定機能。稅收的自動穩定機能,又稱之為內在穩定功能,說的是稅收可以不經 過稅率的提高,即可與經濟運行自動配合,并借這種作用對經濟發生調節的作用。通常,多 種稅收都含有這種功能,而個人所得稅制因其采用累進稅率,而使其所得彈性大于其他稅收 ,即稅收的增加幅度大于所得的增加幅度,或者,稅收的減少幅度大于所得的減少幅度,故 其自動穩定機能更加顯著。因此,在經濟繁榮時期,稅收的增加率為高,可自動阻遏膨脹的 趨勢;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稅收的減少率較國民所得的降低率為大,故可阻遏繼續緊縮 的趨勢。
4.避免資源配置的扭曲。稅收的有差別征收,會引起商品之間相對價格的改變,使資源由生 產效率較高的部門轉移到生產效率較低的部門。這樣,效率降低的部分就稱之為超額負擔。 這種因課稅而產生的后果通常稱之為資源配置的扭曲。由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不會改變商品 之間的相對價格,因此,常常被認為不會引起資源配置的扭曲,也不會產生超額負擔。因此 ,個人所得稅比起商品勞務稅,更能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
二、哪些所得要交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件》第八條、稅法第二條所說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規定明確,工 資、薪金所得應根據國家稅法統一規定,嚴格按照“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 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徑掌握執行。除國家統一規 定減免稅項目外,工資、薪金所得范圍內的全部收入,應一律照章征稅。(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它所得。
本文詳細講述工資薪金所得如何計稅。
例(1)某高校王老師2006年10月崗位工資額680元,薪級工資額295元,地區差2元,省補貼 1 450元,獎勵148元,崗位補貼1500元,獨生費5元,電話費200元,加班費200元,課時費500 元,車補200元,養老保險300元,醫療保險80元,失業險50元,住房公積金300元。
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實發數為準還是應發數為準?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工資、薪金 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20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 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王老師10月應交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答:①獨生子女補貼不屬于工資性質的所得,是屬于其子女的福利, 不應計工資的應稅所得 ;②加班費,課時費;應按規定與當月工資合并計稅;③電話費,車補,個人因公務用車和 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后,應按照“工 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 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繳納個人所 得稅。公務費用的扣除標準,由省級地方稅務局根據納稅人公務交通、通訊費用的實際發生 情況調 查測算,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確定,并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④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 、養老保險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 定金融機構實際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不計入個人當期的工資 、薪金收入,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超過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 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應將其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 得稅。
當月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680+295+2+1450+148+1500+200+500-2000-300-80-50-300=2045(查表:超過2 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按15%-125計算)
應納稅額2045×15%-125=181.75元
王老師當月應交個人所得181.75元

例(2)某高校劉老師2006年7月份到外地出差上課,領取差旅費津貼1000元、誤餐補助500 元;月底領取本月工資3800元,課時費500元,政府特許津貼100元,三險一金400元。請問 ,劉先生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答:①政府特許津貼屬于免稅項目,不計稅;②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差旅費津貼和誤餐補 助不屬于工資薪金所得,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誤餐補助范圍確定問題 的通知》(財稅務總局1995年8月21日發布的文件規定不征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 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 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 貼,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課時費應按規定與當月工資合并計稅。
當月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3800+500-2000-400=1900(查表)
應納稅額=1900×10%-25=165元
劉老師當月應交個人所得165元
例(3)某高校外籍老師山姆,每月工資薪金8000元,住房補貼1200元。山姆應當繳納個人 所得稅是多少?
答:住房補貼對外籍個人以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仍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020號)的規定暫免征收個人所得 稅。外籍人員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是 否由中國境內或境外的企業或雇主支付或負擔,均屬于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除依照中國 政府參加的國際條約、簽定的稅收協定或者有關政策規定可以免稅或減稅以外,都應按工資 、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與中國公民相同。但是 ,外籍人員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在每月20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的基礎上,還可附加 減除費用3200元。
應納稅所得額=8000-2000-3200=2800元
應納稅額=2800×15%-125=295元
山姆當月應交個人所得295元
例(4)某高校葉老師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或年薪8000元。其應納個人所得稅多少 元?
答:先將葉老師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或年薪,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 和速算扣除數,確定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以后,按照以下計算公式計算個人所得稅:
8000÷12=666.66
適用稅率10%
應納稅額=8000×10%-25=775元
葉老師獎金應交個人所得稅775元
例(5)某高校李老師2006年7月從學校取得工資4000元,被中專學校聘為兼職老師取得工資 2500元,學校按規定從其工資中提取三險一金500元,李老師7月應納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答:對于個人在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將所得合并計算應納稅,只 扣除一次費用額。
當月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4000+2500-2000-500=4000(查表)
應納稅額=4000×15%-125=475元
李老師當月應交個人所得稅475元
三、如何申報個人所得稅
1.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1)本人直接申報納稅;(2)委托他人申報納稅;(3)郵寄申報。對采取郵寄申報納稅的,以寄出地的郵戳為實際申報日期。納稅期限的最 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納稅人確有困難,不能按期辦 理納稅申報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核準可以延期申報。
2.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地點。(1)申報納稅地點一般應為收入來源地的主管稅務機關;(2)對納稅人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可選擇并固定在其中一地稅務機 關申報納稅;(3)從境外取得所得的,應向境內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對納稅人 要求變更申報納稅地點的,必須經原主管稅務機關批準。
四、個人所得稅的違章處罰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 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 ,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稅款、 滯納金,并處不繳或少繳稅款50%以上及5倍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 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規定采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稅款 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及3倍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 ,可以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
建立一個合理的、公平的、公正的新稅制,既充分體現稅法的強制性和規范性,又能確保征 管和代扣代繳的順利進行,形成良性激勵機制。從而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要在全社會倡導 “繳稅光榮,偷逃稅可恥”,形成“公平稅賦”的良好氛圍。建立個人所得稅遵守情況評價 體系,將其與職位的升遷、先進的評選、執照的申領與年檢掛鉤,以此約束個人納稅行為、 督促其依法納稅。可以通過舉辦講座、稅收相關知識的咨詢,以及稅收知識競賽等形式,普 及相關法律知識,讓他們了解為什么納稅、納多少稅和怎么納稅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旭,胡長華.個人所得稅如何交.焦點生活法律叢書,2005(4)
2.張正軍.個人所得稅實務全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
(作者單位:惠州學院 廣東惠州 516007)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