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的心態和行為不僅反映了該群體在學校中的生 活狀況,也可以反映校園中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問題。所以了解大學生心態與行為狀況是調 整高校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與服務水平的重要環節。為了較為客觀地反映當代大 學生的校園生活,挖掘在大學生和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文章試以對天津工程師范學 院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為基礎,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心態 行為 調查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129-02
一、大學生心態與行為狀況基本分析
(一)日常心理及行為狀況
1.因日常生活引發的情緒的消極反應明顯。根據調查表明,大學生中認為自己的情緒無 聊的占28.4%,認為情緒郁悶的占15%,認為情緒煩躁的占3.7%,三者合計為47.1%,相對而 言,認為自己情緒平靜的只占36%,而認為快樂的則占16.9%。
2.對學 習、戀愛與就業壓力的挫折感突出。在調查中,認為自己在上大學后最大的挫折為學習成績 不理想的占比重最大,為35.8%,其次是認為戀愛不成功的,占17.5%,所占比重為第二位, 居于第三位的是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的,占15.1%。
3.在對違反規范的 行為態度方面,反應積極的占多數,但是仍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心態。據調查 表明,在如果發現同學有違反校規的情況下,認為能夠上前阻止的占33.8%,認為能夠 主動 報告的占16.6%,二者合計為50.4%,但認為泰然處之的占38.6%,而認為應該為同學掩飾的 占11%。
(二)對教學方法與教育體制的認識
1.對教學方法的反應突出。調查表明,相對于教學水平、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和教師的授 課態度,大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更為突出。數據表明,認為教學方法死板、缺乏互動的所 占比重最大,占48%。
2.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四級考試與學位掛鉤持反 對意見。在調查中,74.5%的大學生認為四級英語考試不應當與學位掛鉤。如果將男性與女 性大學生加以對比,男性大學生對英語四級考試與學位掛鉤持反對意見的較女性多。
3.在對考試作弊的態度方面,多數學生認為應采取教育的方 法。在調查中,認為對考試作弊應以教育為主的所占比重最大,為34%,認為應從嚴處理的 占26.9%,認為應從寬處理的占15.9%,認為無所謂的占11.3%,認為老師應對之控制在萌芽 狀態的占12%。在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中,對考試作弊的態度基本一致。
(三)對學校服務的認識
1.在對有關部門的辦事效率方面,學生滿意程度偏低。調查表明,認為系有關部門辦事 效率很高的只占7.3%,認為較高的占16.8%,而認為一般的最多,占47.9%,認為低的占26.2%,不知道的占1.9%。相比較而言,當前多數學生對有關部門辦事效率的滿意程度 不高。
2.在對食堂服務的態度方面,意見集中于食堂 所給的飯菜量和飯菜價格方面。調查中發現,認為食堂所給的飯菜數量少的所占比重最大, 為35.8%,其次是認為飯菜價格貴的,占28%,而認為服務態度差的居于第三位,占21.9%, 認為衛生差的占11.9%,認為沒有看法的占2.5%。
3.在對學校網絡的 認識方面,突出表現在認為網絡速度太慢。調查表明,在大學生中,認為網絡速度太慢的占 54.1%,為第一位,其次是認為上網不方便的,占20.9%,認為宿舍沒有網線的占17.3%,而 認為上網方便的只占6.6%,對網絡無看法的只占1.2%。
(四)人際交往的心態
在人際交往心態方面,大多數學生的心態比較平穩,自我調整能力較強。
1.在與同學關系方面,基本能表現出和諧相處。調查表明,在與同宿舍關系方面,認 為親密無間的所占比重最大,為46.4%,認為客客氣氣的占36.9%,認為互相不講話的只占6.9%,認為勢同水火的只占4.6%,認為時好時壞的只占5.2%。如果將男性與女性大學生 比較, 可以發現男性與同學的親密程度高于女性,如在認為親密無間的情形中,男性高于女性1.3 個百分點。
2.在處理人際交往方面,認為 能自己解決偶爾出現矛盾的占46.6%,認為善于交往的占25.7%,認為不善于交往的占22 .7%,認為人際和諧、不善于處理矛盾的占5%。通過男性與女性大學生的比較可以發現,女性 較男性在處理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較差,性格表現的較內向。
(五)對業余生活的認識
通過對校園戀愛問題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對戀愛抱有無所謂態度。調查表明,認 為對戀愛無所謂的占48.4%,認為學校應加強教育的占23.4%,認為不贊成的占12.8%,認為 不利于學習的占15.3%。通過比較,女性大學生認為戀愛不利于學習的多于男性,而男性認 為學校對這種現象應加強教育的多于女性。
(六)對擇業的認識
1.大學生的就業意識較敏感。在調查中,32%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有清楚的規劃,從 沒有想的只占10.6%,偶爾想的占26.7%,想過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占28.7%,無想法的占2%。 通過比較,男性大學生對自己就業的規劃意識更強,如在男性中,有清楚規劃的占32.8%, 較女性高3個百分點。
2.傾向在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工作是大學生的普遍心態。在調查中,認為去大城市工作的 占25.1%,認為去沿海開放區工作的占28.8%,所占比重最大,認為去經濟特區工作的占 18.8 %,認為去一般城鎮工作的占11.7%,認為去哪里都可以的占9.7%,認為去艱苦環境鍛煉的占 5.9%。在男性與女性大學生中,女性更傾向于去大城市工作。
3.在對就業難的認識上,對缺少工作經驗的認同 程度較高。調查表明,認為就業難屬于缺少工作經驗的占34%,認為對單位要求高的占18.9% ,認為自己水平低的占19.6%,認為學校沒有知名度的占13.7%,認為屬于社會問題的占 13.7 %。在男性與女性大學生中,對就業難的認識不一致,男性更多的是認為自己水平低,而女 性則在認為缺少工作經驗和學校沒有知名度方面明顯。
4.在擇業標準方面,多數學生以工作條件好并能發揮才干為標準。調查表明,在選 擇工作的標準方面,認為經濟收入高的占27.6%,認為社會地位高的占10%,認為有深造機會 的占23%,認為工作條件好并能發揮才干的占36.6%,屬于其他情況的占3.5%。在不同性別的 大學生中,女性更看中擇業的經濟收入和是否發揮才干,而男性更看中是否有深造機會。
二、對大學生心態和行為方式的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基本心態和生活準則。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多數學生經常處于不快樂的日常情緒之中,上大學后,挫折感較明顯。在人際交往方 面,有部分學生之間的關系緊張,或不善于處理彼此間的矛盾。
2.學生在校園的日常行為表現為很少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除看書外,大多以網上 聊天、網絡游戲和談戀愛為日常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
3.學生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要求較高,尤其體現在課堂教學、服務人員的辦事 效率以及食堂服務質量等方面。
4.對于考試作弊等校園違紀行為,仍舊有部分學生存在無所謂、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 態度。
5.對于擇業問題,多數學生缺乏職業生涯的規劃,表現較為茫然,且受傳統擇業觀念影 響較大。
這些問題的形成是當前的社會狀況、教育體制與大學生群體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其中 既暴露了社會發展中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一面,也暴露了學校在教育、管理與服務中相 對滯后的一面。
三、構建大學生心態與行為的正向引導機制
1.不斷強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加強大學生思想道 德建設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改變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避免單一 的說教,通過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要進一步濃郁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讓大學生在 文化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要豐富和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不斷拓展教育內 容,為大學生參與思想道德實踐創造條件。
2.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建立暢通、便捷的大學生訴求表達機制。要高度 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長期、廣泛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 ,熟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掌握心理問題疏導的方法。廣泛建 立社會公益性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在心理咨詢和教育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性別的學生采取不同 的方式進行。利用多種渠道滿足學生的訴求需求,通過互連網、手機短信構建大學生訴求表 達平臺,要讓學生有地方傾訴,有機會表達。要在院、系設立“談心室”,鼓勵學生面對面 地進行傾訴,拉進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3.建立健全導學機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強正向引導。組建優良的導師隊伍,針對不 同學生群體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正向引導。
4.培養合理的就業的觀念,提高就業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就業觀的教育,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他們樹立創業的理念,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另一方面 要加強就業前培訓,在充分了解就業崗位需要具備的能力和技能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 培訓,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要根據就業形勢的需要,及時 調整課程和專業的設置。
5.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提高參與生活的能力。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 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的同時,增加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資源投入。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 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職業就業相結合、與了解國情社情相結合、與增 長才干和錘煉品格相結合的各類社會實踐中來。
(作者簡介:馬曉蕾,現任天津工程師范學院機械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兼系副主任,天 津師范大學理學學士,現在南開大學攻讀社會學碩士 天津 300222)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