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這是一篇關于在英語課堂上促進職校學生學習興趣的行動研究報告。它由教師針 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直接參與和開展調查與研究,其特點是在行動與反思之間建立聯系,使 之結合,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
關鍵詞:提高 職校學生 英語課堂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141-02
一、前言
這是一篇關于在英語課堂上促進陜西省中醫學校高職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學習興趣的行 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它由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直 接參與和開展調查與研究,其特點是在行動與反思之間建立聯系,使之結合,使我們對自己 的行為進行反思;其目的是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提高對教學的 理解和認識;其結果是教學的改進和教學實踐更深入的發展;其基本步驟是:發現問題、計 劃、實施、反思,提出新問題。
二、選題
1.發現問題。
任課教師在教學中發現自己所教課程的課堂氣氛沉悶,課堂以講解課文和學生做筆記為 主要模式,學生學習被動,一個班級中幾乎只有一半的學生在聽課,另一半的學生分別在睡 覺、發呆、看小說,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持續時間極短,在學習上有問題置之不理,每班中只 有個別同學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是職業學校英語課堂上普遍存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教 師希望通過這次行動研究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 興趣。
2.分析性假設。 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基礎差聽不懂老師的講解; 學生沒有信心,有些甚至放棄學習;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缺乏吸引力; 課堂氣氛沉悶; 課文無趣味并與所學內容無關; 過多的生詞和復雜的語法知識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3.初步調查。 筆者首先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驗證自己的分析性假設以便制定有效的行動研究 計劃。200份問卷中的185份有效。問卷內容被設計成三個部分,分別關于學生對課程的看法 、教學方法和課本。在和20名學生的訪談中,筆者掌握了許多能活躍課堂氣氛的具體建 議。
4.重新認識問題。 筆者對調查結果分析后發現,這些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聽不懂新教授的內容;(2)教材中過多的醫學詞匯和過難 的語法知識使學生感到學習困難;(3)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沒有自信心;(4)教師的教學 方法單調。
三、制定計劃
1.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四個問題,本研究從補充基礎知識、降低教學內容難度,使之與學生學 習水平相符來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新奇生動的課堂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來 發 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鼓勵和成就感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項措施出發,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
2.采取幾項具體可行的措施加以實施。
(1)喚醒興趣的方法。 語音教學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補充基礎語法知識, 課前預習并提出具體要求。
(2)發展興趣的方法。 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能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不單由老師來做,而是全班同學積極 地共同參與,這些活動應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相聯系。
(3)培養自信以維持興趣。 作業必須清楚、具體,與能力相符; 知識點必須講解精煉; 回答問題時先由全班一起回答,然后再叫個人回答; 用表情、語言、動作隨時鼓勵學生。
3.具體計劃。以上所有措施被設計在為期十周的計劃中,每周2學時。見下表。
四、行動
筆者在行動的過程中適時地做了一些調整,并對全過程做了認真的記錄。行動研究要求 細致的數據收集以科學地論證研究結果。在經過10周的行動和觀察后,筆者又采用了四種不 同的數據收集方式對此研究進行評估。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描述兩種技術,對教師從調查問卷、訪談、學生自評材料和觀 察筆記這四種方法中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證明,學生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進步,例 如 在課堂上注意力持續時間明顯延長,主動提問和回答老師問題的人數增多了,英語學習興 趣增強了。而且,學生在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也有所延長。同時,教師通過反思總結了行動 中的經驗教訓,加深了對教學過程的認識,教學的技能和方法也更加豐富和成熟起來。

五、反思
1.收獲。 經過半年的調查、分析、行動、觀察、記錄和反思,筆者有了驚喜的收獲,特別是當看 到學生們越來越喜歡英語時,深深感到教學工作非常有趣,并看到了自己工作和生命的價值 。
在研究初期筆者感到很茫然,不知從何下手。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艱苦努 力,積極探索,采取了一系 列行動后終于獲得了成功。由此,筆者認識到做任何事除了熱情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信 心。
這次行動研究提高了筆者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學會了對自己有意識或潛意 識的行為進行反思,在實踐中發現新觀點和新方法,提高和改進了教學。
2.經驗。 開始時筆者的假設性分析有幾項經調查后被否定,說明調查研究對問題的界定與分析 起決定性作用。 教學日志要保持即時性和經常性。凡是與研究問題有關的事件、感想、認識和反思都 應該及時記錄下來,而且要堅持經常記,否則很多當時的感受和認識,很快就會被遺忘。 筆者在行動過程中發現班級不同,計劃進行的程度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于是適當地 做了調整,明白了教學的靈活性。 對學生真誠的關心與愛護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活動應緊扣當堂的教學內容。
3.存在的問題。 學生欠缺學習方法, 口語表達能力差, 以及個別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放棄英語學習。
4.進一步的研究。 今后,計劃將“使學生快速掌握詞匯記憶方法”作為深入研究的內容,從而使師生的外語水 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池娟.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初探[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4)
2.沈德立.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心理學部分[M],200 2
3.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姚莉萍.試論職高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再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7)
5.袁振國.教育教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鄭敏,陳鳳蘭.教學行動研究在閱讀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作者單位: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714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