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磧口古鎮是山西省的旅游扶貧實驗區,通過軟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研究、發動 群眾等方法,磧口的旅游扶貧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還存在產品開發、 客源開發、資源保護、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問題。磧口旅游扶貧的實驗對旅游扶貧工作有著較 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磧口 旅游 扶貧 借鑒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172-02
一、探討磧口旅游扶貧的意義
我國很多貧困地區都有較豐富的旅游資源,由于種種不利因素的存在,在貧困地區很 多價值很高的旅游資源長期得不到利用和保護,當地群眾守著寶藏過窮日子。在目前旅游開 發的大潮中,各地也要設法開發這些資源,以達到保護和利用資源、脫貧致富的目的。在有 資源條件的貧困地區,如何發展旅游、造福群眾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磧口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還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百大瀕 危文化遺址之一,開發潛力大,保護的任務也很重。2001年,磧口成為山西省的第一個旅游 扶貧實驗區,幾年來,在旅游扶貧工作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成功的經驗,也發現了值 得注意的問題,對磧口旅游扶貧工作進行研究與總結,對山西省乃至于全國貧困地區的旅游 扶貧工作都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二、磧口旅游扶貧的背景
磧口古鎮位于晉陜大峽谷中段,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境內,湫水河和黃河的交匯處,歷史 上曾經是晉商重要的水旱碼頭,至今保存基本完整。
從清代乾隆朝到20世紀30年代末的200多年是磧口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磧口被 稱為晉陜大峽谷黃河沿岸的第一鎮 ,也稱晉西第一鎮。在黃河水運走向衰落之后,磧口基 本上處于一種封閉、貧困的狀態,幾十年來,古鎮的基本形態沒有太多改變。磧口古鎮在風 貌上一方面體現了傳統商貿集鎮的特色,另一方面體現了晉西北的地方傳統特色,具體表現 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體古建筑保存數量大、質量高,整體集鎮保存較完整。磧口古鎮的風貌特色主要 表現在其群體性上,并以此為基礎表現出它的其他特點。全鎮現在還有400多座大小院落都 是原來的商行或店鋪。長長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鎮上成片的古建筑群共同營造了濃郁的古 鎮文化氛圍。
2.磧口古鎮是古代北方集鎮的代表,突出體現了集鎮的商貿功能。磧口古鎮的主街沿 河隨地勢而建,一些店鋪出門便是碼頭,貨物運輸十分方便。貨棧、駱駝店、騾馬店、商鋪 、錢莊、當鋪在建筑上各具特色。古鎮上各種行當齊全,并且還有商會、稅局等管理部門, 形成了完整的集鎮商業體系。
3.磧口古鎮是具有黃土高原特色的山地建筑群。磧口古鎮面山背河,隨勢而建。窯洞 是當地基本的建筑形式,一般的房屋底層都是用磚券成的“箍窯”,二層大多是硬山頂的木 構房屋。由于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許多建筑都是下屋窯洞的窯頂便是上層院落的院子,層 層疊疊,非常壯觀。
磧口古鎮還有幾處廟宇建筑,其中最為壯觀的是黑龍廟,是磧口的標志性建筑,現為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磧口的民俗分為商業習俗和生活習俗兩個部分,也是磧口文化遺產的重 要組成部分。
磧口古鎮緊鄰黃河的第二大激流區——大同磧,灘險流急,景象壯觀,古鎮附近的黃 河水雕、馮家會土林等都是地質奇觀。古鎮東面的西灣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南面的李 家山村被稱為“立體交融式”建筑的代表。
磧口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古鎮周邊及黃河上游沿岸均無大 的工礦企業,環境污染程度很低。水文及地質原生態形態顯著,黃土地貌的各種形態幾乎在 這里都可以找到。磧口鎮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和湫水河,地下水的儲存與補給條件差,地下 水貧乏。區內植被覆蓋率較低,自然植被稀少,以棗樹為主要林木,水土流失較嚴重。
由于耕地面積少,糧食產量低,水旱災害頻繁,磧口多數勞動力靠外出打工、經商、 從事手工業維持生活,紅棗也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目前年人均收入600元左右,屬 國家級貧困區。
磧口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從文化遺存到自然景觀都有很好的基礎,從保護傳統文化、 利用資源的角度應該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而當地落后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使旅游開發的必要 性、緊迫性更為突出,另一方面也給旅游開發帶來了很大難度。
三、磧口旅游扶貧的措施與效果
1.以文化活動為核心的軟開發。
2001年以來,磧口舉辦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動。磧口民間文化節、國際攝影節、古村鎮 保護與發展國際研討會等都很引人注目。此外,從2001年開始,磧口每年一次的紅棗節也吸 引了大量游客。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磧口曾多次作為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外景地。2003 年,中央電視臺在磧口拍攝了大型電視連續劇《延安頌》,該劇播出后,使磧口的風貌得以 較完整地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在臨縣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磧口古鎮還完成了國家級歷 史文化名鎮等多項申報工作,申報促進了磧口各方面工作的發展,并且大大提高了磧口在國 內外的知名度。
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和頻繁的新聞事件,近年來磧口成了各級各類媒體爭相報道的對 象。據不完全統計,自2001年以來,磧口古鎮先后在省級以上的報紙、雜志被報道150余次 ,其中大型專題報道50余篇。磧口在省級以上電視臺曾被報道80余次,其中專題報道20多次 ,黃河電視臺《民生全記錄》欄目還為磧口做了長達12集的專題系列片在黃金時段播出;從 2000年12月開始,中央電視臺確定磧口的李家山村為聯系村,對普通村民李秋生一家將進行 5~10年的跟蹤報道。現在在網絡上可以輕松地查閱大量與磧口相關的信息。
頻繁的文化活動使更多的學者和當地群眾了解磧口的價值,對磧口的保護與發展有很 大促進意義。以磧口為外景地的影視作品增加了磧口的知名度,當地群眾通過為劇組提供勞 務、擔任群眾演員等增加了收入。大量的媒體報道使外界更多的人知道磧口、了解磧口,起 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2.基礎設施建設。
磧口的各項基礎設施都較為薄弱,近年來,磧口鎮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爭取外界支 持,進行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
2003年建成的湫水河堤壩工程使古鎮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磧口古街巷原來都被淤泥 、塵土覆蓋,經發動群眾清理后,大部分地段又恢復了原貌,古鎮的古風古韻得以更好的展 現。2003年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使磧口作為一個旅游區有了服務接待的基地和場所。為重 點建筑制作了旅游景點國標簡介牌,既方便了游客,也有利于保護。隨著離石與太原高速公 路的開通和沿黃河公路的拓展延伸,磧口的對外交通也有了一定改善,2005年,湫水河上建 起一座石拱橋,大大方便了游客和當地群眾。
3.古鎮文化的挖掘與研究。
磧口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注意,他們分別從建筑學、民俗學、社 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等角度對磧口展開研究,已經取得一系列的成果。2004年,清華大學 教授陳志華出版了全面研究磧口的專著《古鎮磧口》;2005年,當地學者王洪廷出版了內容 翔實、形式新穎的《磧口志》。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設立了以磧口為專題的科研項目進行研 究,不斷有關于磧口的論文發表。磧口目前已成為是眾多藝術家、高校師生采風、實習的基 地,這也促使對磧口古鎮的文化研究更加廣泛和深入。
對磧口的文化研究工作保護、發掘、整理了大量有關磧口的第一手資料,對磧口文化 進行了理性的分析與探索,為磧口的旅游開發打下了文化基礎。
4.群眾教育與發動。 臨縣政府編制了《磧口鎮古民居保護管理辦法》,并分發到每一位居民手中,當地群眾 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磧口古鎮的價值,開始自覺地保護和利用古鎮的文化遺產。老房子不 再被隨意拆毀重建,古式家具也不再輕易賣給文物販子。由于從事旅游服務業產生了明顯的 經濟效益,長興店、黃河賓館等旅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古鎮的個體旅店已增加至14家 ,個體商店及其他服務性店鋪數量也有較大增長。據山西大學旅游學院2006年進行的問卷調 查顯示,磧口96%的居民希望磧口的旅游業能夠發展壯大,90%的居民對旅游者抱有歡迎友善 的態度,在磧口進行大規模的旅游開發已經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磧口的旅游扶貧開發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來游客人數快速上升,旅游收入也明顯增 加。2007 年的“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每天接待游客均達到2000人以上;2007 年春節,來自廣州、北京等地的100多位游客在磧口度過了富有民俗特色的新年。磧口鎮兩 家較大的個體旅店長興店和黃河賓館2007年全年收入都超過了50000元。這些數字與成熟的 旅游區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但磧口旅游區硬件投入非常有限,處于不是十分有利的交通區 位,旅游開發才剛剛起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四、磧口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產品開發問題。
磧口旅游的軟開發取得了很大成果,古鎮知名度越來越高,但與之相應的產品和客源 的開發沒有及時跟進,使磧口的旅游未能獲得跨越式的發展。
磧口有黃河第二磧、黃河水雕、黃土梯田、黃土林等自然景觀,有九曲黃河陣、傘頭 秧歌等民間文化,在磧口可以開發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觀光旅游、以民俗風情為基 礎的村落旅游、與勞動實踐相結合的農業旅游等。這些旅游產品的開發既有良好的資源基礎 ,又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磧口在開發的過程中偏重于強調磧口的古代建筑、晉商文化等,這 些對普通民眾,尤其是周邊區域的旅游者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積極開拓思路,突出自身特色 ,避免盲目跟風,充分發揮多種旅游資源的作用,多角度開發適應市場的旅游產品是磧口的 當務之急。
2.客源開發問題。
目前磧口的旅游者主要是專家、學者、大學生等,文化層次普遍較高,形成了一種停 留在精英層面的文化旅游,尚未成為真正意義的大眾旅游。磧口組織過幾次旅游推介活動, 但效果并不明顯。至今磧口還沒有進入旅行社組織的旅游線路之中,除了當地邀請的專家、 學者外,所有的旅游者都是自助游,由于當地交通、住宿、通訊、商務等條件都還比較落后 ,一般的旅游者不愿意在沒有旅行社組織的情況下前往。鼓勵旅行社積極參與客源組織是磧 口旅游走向大眾的必由之路。
此外,高校實習的學生往往在旅游淡季來磧口,并且停留時間較長,他們是磧口目前最 穩定、最重要的客源之一。但是,對高校的宣傳工作卻基本是僅僅依靠幾家個體旅店來零散 地進行的。在整體旅游區的層面上,對高校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宣傳,擴大實習學生客 源也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3.資源保護問題。
磧口的旅游資源保護還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資金缺乏,磧口鎮區和李家山、西灣等古 村落中有很多民居、廟宇處于瀕危狀態,一些老房子已經倒塌。磧口被聯合國列入百大瀕危 遺址,其警示意義遠遠大于榮譽價值。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壞外,建設性破壞也是一項重 要因素。磧口的旅游接待中心和其附近古鎮唯一的公廁,處于古鎮中部,黃河岸邊,體量、 造型、色彩均與古鎮傳統風貌格格不入,成了古鎮的一大敗筆。在修建沿黃公路的過程中, 由于缺乏景觀保護意識,一些罕見的自然奇觀遭到了破壞。
4.利益分配問題。
磧口的旅游開發使一部分群眾受了益,但這種受益并不普遍。在磧口鎮區,旅游者的 到來使旅店、商店等經營者得到了實惠,由于鎮區商業發達,人流較密集,所以旅游開發的 受益者相對較多。而在磧口附近的李家山、西灣等古村落旅游者很少留宿和購物,當地群眾 較少因旅游開發而獲益,反而受到了更多的打擾,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便,使少數群眾對旅 游者產生了厭煩情緒。隨著磧口知名度的提高,外來投資者越來越多,妥善處理投資者與當 地群眾的關系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如果處理不當,由于受益不均衡引發的各種矛盾將成為磧 口旅游業發展的重大障礙。
五、磧口旅游扶貧的借鑒意義
磧口幾年的旅游扶貧實踐對旅游扶貧工作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旅游的軟開發是旅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投入相對較少,開發效果顯著,在缺乏 開發資金的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時,軟開發的地位更為重要,通過文化活動能獲得明顯的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由于經濟上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時,容易忽視自身特色而 盲目照搬他人的東西。貧困地區的旅游開發更需要在開發前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對自身的旅 游產品、旅游客源有準確的定位,尤其是要抓住特色求發展。
3.對為數不多的資金要科學使用,首先保證對資源的保護,以維護旅游業發展的基礎 。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要依照旅游開發的需要分清主次,循序漸進,尤其是要科學設計, 杜絕浪費和建設性破壞。
4.旅游扶貧要十分注重其扶貧效應,其目標是致力于貧困人口的發展,使當地貧困人 口利益最大化,不能是旅游發展了,當地群眾還是貧困依舊。旅游扶貧開發的過程應當是一 個引導群眾致富的過程,旅游開發要使大多數的當地人受益,這樣才能達到開發的目的,這 樣的開發才有后勁。地方政府要引導群眾保護旅游資源,積極參與旅游相關行業。對磧口這 樣剛剛起步的旅游區來說,盡快開始收門票,使廣大群眾能從中分紅獲利是化解矛盾、保障 發展的重要措施。
總之,旅游扶貧應該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開發,要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相結合, 同時促進當地的文化遺產保護、生態保護和經濟振興。旅游扶貧也應該是一種和諧發展的旅 游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開發中要以當地貧困人口的利益為核心,兼顧政府、投資 者、旅游者等多方的利益。
[本文為2004年山西省教育廳高??萍佳芯块_發項目“磧口旅游扶貧實驗區模式研究”(編 號0405201)的系列論文之一。]
參考文獻:
1.陳志華.古鎮磧口【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孫麗萍.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3.李秋香.中國村居【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4.師振亞.旅游開發的軟與硬【N】.中國旅游報,2004.2.18
5.周歆紅.關注旅游扶貧的核心問題【J】.旅游學刊,2002(1)
6.劉向明,楊智敏.對我國旅游扶貧的幾點思考【J】.經濟地理,2002(2)
(作者簡介:師振亞,山西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文化;劉改芳,在讀博士 ,山西大學旅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焦凱夫,碩士,山西大學旅游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為旅游經濟。)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