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今天已經出現了許多OEM企業(yè)發(fā)展自有品牌的現象,它們希望先用OEM擴大產量,有 了規(guī)模效應,然后再利用成本優(yōu)勢推出自有品牌。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中小企業(yè)熱衷 于為大品牌做OEM。文章對OEM暗藏的玄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明確了OEM策略的 重點是要最終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時應該賦予OEM策略雙重任務。
關鍵詞:中小企業(yè) OEM 品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207-02
OEM企業(yè)是否一定要發(fā)展自有品牌這個問題不能用簡單的是或否做答,如果競爭的市場空間 依然存在,而且如果某一特定的企業(yè)具備發(fā)展自有品牌的各種資源和充足條件,它就可以大 膽嘗試。在經營的過程中,許多中小企業(yè)為了謀求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往往喜歡盲目地為一 些大品牌做OEM。殊不知,OEM也暗藏玄機。
一、何為OEM
OEM是指國際貼牌商的貼牌生產。OEM與現代工業(yè)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 制造商,常常因為自己的廠房不能達到大批量生產的要求,又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 此向其他廠商求助。 這些伸出援手的廠商就被稱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設備生產商)。如將之引申到IT領域的話,則表示那些進行代工的生產商。例如CPU風 扇,Intel或AMD公司本身并不生產,它們通常會找像日本三洋公司這樣的專業(yè)電機制造企業(yè) 作風扇OEM生產。
ODM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某制造商設計出一種產品后,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另 外一些品牌的制造商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又或者稍微修改一些設計 (如按鍵位置)來生產。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其他廠商減少了自己研制的時間。有些人也習慣 性稱這些產品是OEM,實際上應該稱之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制 造商)。例如一些日本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實際上就是由臺灣廠商代工生產的。事后,臺灣筆 記本電腦制造商只要修改某些設計細節(jié)或配件便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名稱進行批量生產。原因 在于它們?yōu)檫@些日本品牌作的是ODM而非OEM。當然,我們可以說它們都是從同一條生產線生 產出來。
1.“為他人做嫁衣\"的OEM。OEM的意思是\"定牌合作生產\",俗稱\"貼牌生產\"。在生產的過程 中,一些大企業(yè)通常讓一些 中小企業(y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生產產品,然后以自己的品牌向公眾出售;對這些中小企業(yè)而言 ,他們并不享有品牌的權利。
如當顧客走進華聯超市就會發(fā)現:從針線包、螺絲、文具、水暖配件到護手霜,一系列以\" 華聯超市\(zhòng)"為品牌的袋裝小商品;這些商品當然不是華聯超市自己生產的,而是一些中小企 業(yè)為華聯貼牌生產的,其針線包來自江蘇一家不知名的企業(yè),而護手霜則產自上海高姿化妝 品公司。
這些為華聯超市生產產品的企業(yè),顯然在“為他人做嫁衣裳\":不但沒有自己的品牌,反而 在 為別人的品牌建設服務;但在自身規(guī)模不大的情況下,這些企業(yè)通過OEM業(yè)務,為自己贏得 了生存空間。
2.OEM不是品牌買斷。 品牌買斷表面上很像OEM,但究其本質,卻迥然不同于OEM,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有以下幾點:
一是持有者不同。OEM的主體是品牌的所有者,其品牌活躍于前臺,生產企業(yè)隱居幕后;而 品牌買斷者并不是品牌的完全所有者。二是利潤來源不同。OEM的利潤來源于\"品牌權益\", 消費者愿意花較高的價格購買“品牌所有者”的產品,而不愿意購買直接生產者的產品,如 消費者不愿意購買天府飲料,而愿意購買由原天府飲料廠生產的、支付了品牌擁有者“品牌 權益”之后的可口可樂。“品牌買斷制\"的前提,就是制造商品牌(老品牌)對被買斷品牌具 有 掩護作用,所以,它的利益來源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生產者的原有權益(原有品牌、產地威望 等)的轉移,一部分是直接利益的轉移,一部分是閑置資源的變現,節(jié)省了品牌買斷者的投 入,放大了新品牌的價差效應。三是投資者心態(tài)不同。OEM下的企業(yè)鏈,責權利比較清晰。 品牌買斷制下,真正擁有品牌的生產者實際上僅僅是產品的“貿易者\",品牌的投資者(經銷 商)卻無法真正擁有品牌;所以,經銷商在投資過程中會顧慮重重,既要避免不投入等死、 又怕投入血本無歸而找死,一些聰明的經銷商玩“擊鼓傳花\"的游戲,把風險“批發(fā)\"給“下 家\",有的則透支品牌、甚至透支生產者原有品牌的能力。
3.OEM不同于ODM。OEM和ODM兩者最大的區(qū)別不單單是名稱而已。OEM產品是為品牌廠商度身訂造的,生產后也 只能使用該品牌名稱,絕對不能冠上生產者自己的名稱再進行生產。而ODM則要看品牌企業(yè) 有沒有買斷該產品的版權。如果沒有的話,制造商有權自己組織生產,只要沒有企業(yè)公司的 設計識別即可。在工業(yè)社會中,OEM和ODM可謂司空見慣。因為出于制造成本、運輸方便性、 節(jié)省開發(fā)時間等方面的考慮,知名品牌企業(yè)一般都愿意找其他廠商OEM或ODM。在找別的企業(yè) 進行OEM或ODM時,知名品牌企業(yè)也要承擔不少責任。畢竟產品冠的是自己的牌子,如果產品 質量不佳的話,少則有顧客找上門投訴,重則可能要上法庭。所以,品牌企業(yè)在委托加工期 間肯定會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但代工結束后,質量不敢保證。故此,當有的商家告訴你某 件產品的生產商是某大品牌的OEM或ODM產品時,絕不要相信其質量就等同于該品牌。你唯一 能夠相信的,是這家制造商有一定的生產能力。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到電腦城購買產品(如LCD顯示器)時,商家向 你介紹某個臺灣品牌的LCD顯示器的液晶面板是某某日本大廠OEM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一個頗 為錯誤的概念。首先,為保障品牌的質量和信譽,ODM或OEM公司的名稱是保密的。如果說穿 了A牌子筆記本電腦是B牌子企業(yè)生產的話,那人家還會買價格更貴的A牌子產品嗎?因此上 述LCD顯示器的例子,實際上只是該臺灣品牌購買了日本品牌的液晶面板配件來進行生產。 質量好或不好,并不能完全相信。那我們該如何識別是否代工廠商采用了知名廠商的配件呢 ?以LCD顯示器為例,目前其核心技術仍然控制在日本和韓國幾家大廠商手中。消費者可以 從技術指標來進行鑒別。如對比度為400∶1的液晶顯示器只有日本的日立(Hitachi)和富士 通 (Fujitsu)等公司生產,而對比度為350∶1的產品則主要由韓國三星公司和日本NEC公 司生產 。 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最怕聽到的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簡稱,什么OEM、ODM之類,有時 真的聽得人一頭霧水。不過,只要我們多看多學一些新知識,遇到有銷售商家說OEM或ODM的 問題,不要怕煩,先回家查清楚,那無論是OEM或ODM,問題都不大了。
二、OEM暗藏玄機
1.玄機在哪里。 中小企業(yè)為大品牌做OEM,應該說,是中小企業(yè)謀求生存與發(fā)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常常是 中小企業(yè)在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之前,大品牌是不會讓它做OEM服務的;而當中小企業(yè)有了 自己的品牌產品之后,又不忍心放棄自己的品牌產品市場;同時中小企業(yè)由于又受到自身各 方面條件的制約,在新產品開發(fā)上常常是力不從心。這樣,中小企業(yè)一方面希望為大品牌提 供OEM服務,一方面又拿不出更多款式的產品來為大品牌做OEM服務,而且在市場上還要針鋒 相對地進行正面競爭,無奈\"人小言微\",失敗也就不可避免。
如在我國曾經有一家生產中高檔抽油煙機的小型家電企業(yè),其產品的質量和功能都不錯,尤 其是產品的款式造型,更是人見人愛。但由于企業(yè)的規(guī)模較小,市場拓展的力度受到一定的 制約,加之又是初入市場的新品牌,市場業(yè)績總也上不去,只好在做好自身品牌市場的同時 ,抽出一定的力量為大品牌做OEM。幾個月后,新的問題出現了,同樣的款式、同樣的質量 ,用自己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嚴重受阻,而競爭對手正是自己為大品牌做OEM的產品。因此 ,該企業(yè)各區(qū)域市場上的銷售商意見很大,企業(yè)面臨著新的危機。
這個企業(yè)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款式與市場同類產品相區(qū)分的問題。以該企業(yè)的情形來看, 產品上市后,除了品牌的不同,其余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同樣款式、功能與質量的產品 在同一個市場上以不同的品牌形象進行競爭,小企業(yè)的小品牌自然缺乏有效的競爭力,而大 品牌因市場大,產品流量也大,其市場拓展的成本又大大低于產品市場流量小的小品牌,售 價自然也低,品牌競爭力本來就低于OEM品牌的小品牌,其價格又高于大品牌,市場拓展的 艱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2.中小企業(yè)做OEM時應注意的問題。 中小企業(yè)在為大品牌做OEM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款式切忌雷同。中小企業(yè)應使用與 自身品牌產品有較大區(qū)別的款式,但無論是自身品牌的款式還是OEM品牌的款式,都應該是 高質量的,否則也會影響企業(yè)的發(fā)展。二是在市場拓展方面可采取差異化的市場區(qū)分方法。 假如OEM品牌以一級城市為重點市場,中小企業(yè)則可以二級甚至三級城市為重點市場,同時 要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把主要市場做深做精做透,繪制好自己品牌的角色圖,千萬不能以 有限的資源去做無限的市場,分散資源無異于削弱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
三、從“為他人做嫁衣”到“借水養(yǎng)魚”
將OEM作為企業(yè)品牌經營的一種策略,并不是一種權宜之計,OEM策略的重點是要最終打出自 己的品牌。在提供OEM服務的初期,中小企業(yè)要不斷積累品牌經營的經驗,不斷提高企業(yè)的 知名度;在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具備相當的實力后,再在自己品牌建立上下工夫,從而達 到\"借水養(yǎng)魚\"的效果。
格蘭仕的發(fā)展模式對國內企業(yè)來說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格蘭仕以前給GE和歐洲的一些企業(yè)做 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人們都知道有個格蘭仕,也都知道 其實很多品牌的微波爐就是格蘭仕生產的,到這時候,格蘭仕再不需要花多大的力氣去打自 己的品牌,其實這個品牌早就已經打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僅可以賺到自己原先 賺不到的錢,還可以學到許多知名企業(yè)的經營方法和經驗。
另外,OEM策略可以賦予其雙重任務,中小企業(yè)應根據不同的市場特點,制定自己的品牌策 略。比如一些家電企業(yè)在發(fā)達國家多以OEM形式進入,而在發(fā)展中國家,則以推自己的品牌 為主。
四、處理好OEM與品牌的關系
南開大學的品牌戰(zhàn)略學教授白長虹認為,OEM企業(yè)是否一定要發(fā)展自有品牌這個問題不能 用簡單的是或否做答,如果競爭的市場空間依然存在,而且如果某一特定的企業(yè)具備發(fā)展自 有品牌的各種資源和充足條件,它就可以大膽嘗試。三年前,全球第五大顯示器公司、著名 的OEM企業(yè)臺灣唯冠闖入眾人視線,它傍上大腕摩托羅拉,與之在資訊家電領域達成了合作 關系。可就在不久前,卻傳來唯冠與摩托羅拉正式分手的消息,這個曾被廣泛關注的\"聯姻\" 事件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了。這也說明處理好OEM與品牌的關系多么重要 。
品牌是什么?英國零售巨人Mars國際品牌部總經理John Murray這樣定義:過去的品牌 通常是指一個商標和烙印這商標的硬件產品,但時代演變,品牌定義與力量都大幅擴大,品 牌除了是商標,還包含這個商標背后的專利、設計、版權等法定資產;品牌商也不再只是硬 件公司專利,金融、服務、零售的品牌商已成為品牌世界新巨人;更重要的,品牌已變成一 組“價值體系\",如果品牌價值可深植消費大眾人心,它便可以幫品牌公司抵抗同價位、同 材質、同設計的競爭者。 對于OEM企業(yè)來說,擁有了品牌不僅能在市場上更進一步,它簡直就是企業(yè)的生命力。 這被許多廠商看作是一條快速積累財富之路。誰都知道品牌巨人的魔力,就像Nike,盡管沒 有一座機器設備、工廠與工人的鞋廠,僅僅靠著品牌經營,就讓世界上超過5億青少年為之 發(fā)狂。事實上,今天已經出現了許多OEM企業(yè)發(fā)展自有品牌的現象。它們希望先用OEM擴大產 量,有了規(guī)模效應,然后再利用成本優(yōu)勢推出自有品牌。那么OEM企業(yè)是否一定要發(fā)展自有 品牌呢?
壓力不僅僅是合作者變成了競爭者,OEM企業(yè)要從原來的生產制造企業(yè)順利完成轉型非 常困難,品牌建設、渠道建立與售后服務等都會成為難以跨越的幾道坎。一種本領要轉變?yōu)?幾種本領,并且玩轉這些本領,很困難。另外需要跨越的障礙還有企業(yè)內部是否真正有決心 ,比如OEM時企業(yè)有100億訂單,而剛發(fā)展自有品牌時它可能只有1000萬訂單,如此巨大的差 距,OEM企業(yè)是否習慣這樣的運作。
其實,OEM與自有品牌并非矛盾,但對于一個半路轉型的企業(yè)來說,這更是一個很痛苦 的過程。有關學者認為,每個企業(yè)有它們自己的基礎,OEM企業(yè)的未來方向不一定要朝一個 方 向發(fā)展。全世界有很多百分之百做OEM的企業(yè)到現在發(fā)展得也很不錯,比如我國臺灣著名的 臺積 電,從成立之初起它就定義為專業(yè)的芯片代工廠,它曾經在自己的一家子公司嘗試做自有品 牌的內存,虧錢的現實讓它放棄了這個自有品牌,將該子公司納入臺積電的代工體系中,現 在運營得不錯。如果臺積電當初一定要堅持運營自有品牌,肯定會虧錢更多。
參考文獻:
1.張智翔等.品牌之殤.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2.高金城.網羅天下.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軍事經濟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