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產業是一門新興產業,已 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章分析了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 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5-279-02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 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如何抓住機遇,大 膽改革,促進開封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
一、河南省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開封經濟社會得到了迅速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艱苦創業中取得 了長足進步。城市文化實力顯著增強,文化形象目益鮮明,文化氛圍更加濃郁,初步形成了 文化繁榮、事業興旺的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開封市各類文化產業單位3000余家,文化產業在GDP中占有愈來愈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開封經濟增長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達到了融合共生的 局面。
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為開封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建經濟強 市、創文化名城”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但是必須看到,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與世界 先進水平相比、與建設文化名城的目標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 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文化戰略格局還不夠清晰,文化形態還不夠鮮明,文化企業的競爭力 和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夠強,文化積累較為薄弱,文化產業人才比較缺乏,公共文化服 務體系和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文化法治環境有待改善,市民整體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城 市文化的創造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揮。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建設文化名城的重要意義,努力為 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
二、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開封市具有發展文化產業的許多優勢,但一系列現實存在的軟約束和硬約束阻礙了 開封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1.文化產業起步較晚。
近年來,開封市部分文化單位率先闖入市場,嘗試企業化經營,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社會 生產屬性初步顯現,但與先進省市相比,開封文化領域的市場取向改革起步較晚,產業發展 不充分,總量規模偏小,文化產業遠未成為開封的支柱產業。
2.文化產業資源集約度不高。
開封文化產業中小型企業居多,現代大型文化企業寥寥無幾。文化產業組織的小型化和 資源優勢的分散化,難以適應強勢市場競爭的要求。部分文化產業單位沒有完全成為自主經 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一些由事業單位轉制的文化企業和組織,思想觀念仍停留在依賴 政府資金辦文化的基礎上,缺乏市場運營活力和團隊創意活力。旅游業帶動作用不明顯,與 開封旅游資源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由于旅游業帶動作用不明顯,與之相關程度較高的文化 演藝活動以及工藝美術品制造等行業發展也受到影響。
3.文化資源的產業要素發掘不夠。
目前,開封本土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全面盤點與評估,文化產品特色不鮮明、品種不豐富 、包裝不時尚,缺乏系統超前、視角獨特的二次開發,各種文化資源要素得不到市場承認, 難以完全轉換成產業資源,一些著名的旅游資源尚未發掘出深遂的文化內涵,缺乏旅游主題 吸引物。書法、繪畫、汴繡、官瓷等藝術品雖然在開封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但這些資源并 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更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文化藝術品產業。以木版年畫為例,朱仙鎮的木 版年畫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形成足夠規模,更沒有以年畫為依托形成大的產業。
4.思想觀念與文化體制制約。
開封一些單位和個人對發展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夠明晰、觀念淡薄,難以用大文化的觀念 對文化建設進行產業化運作。文化體制改革的步伐不快,文化管理的體制不順。投資管理機 制不能適應文化市場發展的需要,宏觀管理政出多門,產業鏈條人為割斷,文化資源沒有得 到充分利用。長期以來,條塊分割、行業壁壘的存在,使得全面系統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難 以形成。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尚未完全從直接辦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脫離,且各自為政,不利于 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運作。如旅游業的服務、文物管理、餐飲銷售等分別由旅游局、文物局 、工商局主管,使同一產業的各個鏈條在不同部門間游離發展,部分文化資源被閑置浪費, 難以系統開發和充分利用。
5.文化產業人才不足。
人才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從開封市的實際情況看,開封市急 需一支有文化、善經營、懂科技、會管理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隊伍,這也是今后仍要努力去 做的一項長期工作。開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不僅總量偏少,整體素質也不夠高,特別是農村 基層文化人才匱乏。人口文化素質不高,既影響文化受眾的接受力和參與度,也影響文化產 業人才隊伍的戰斗力和競爭力。目前,高素質人才缺乏已嚴重影響了開封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如廣告服務單位中,中高級人才不足1/3,縣級廣告服務單位中中高級人才不足 1/5,而出版物銷售業、音像制品銷售、網吧服務業中幾乎沒有中高級人才。
6.文化建設投入不足。長期以來,受經濟條件制約,開封市文化建設欠賬較多,一些硬件設 施陳舊、落后,一 些文化活動缺乏必要的設施和條件,一些專業藝術團體發展缺乏資金支持、走向市場步履維 艱,一些文物修繕保護和管理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都使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許多 困難。
三、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1.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
一是要把創新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和核心競爭力,以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路 、創新的措施、創新的方法,來推動文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政府、產業、企業、 市場、消費群體的良性互動。在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產業內部各門類、文化產業與相關產 業之間實現聯動式發展。
二是立足本地實際,借鑒外省市甚至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做法,把文化產業政策與實踐很 好地結合起來,少走彎路,提高文化產業發展成功的“命中率”。三是轉變觀念,充分發揮 文化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深入挖掘、開發個性化的文化資 源,學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文化、服飾文化、餐飲文化等 極具開封個性化的文化資源開發出來,樹立自己獨特的文化旗幟,變文化資源為文化產 業,加快開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開封的區域競爭力。四是認真實施《開封市文化產業發 展規劃》。《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開封 市總體定位、發展思路、產業布局和發展步驟,同時與《開封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相結 合,是開封文化產業發展的科學依據。
2.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
一是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以整合資源為前提,通過用人、分配、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 解決藝術表演團體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問題。通過與旅游結合、資源重組、組 建演藝集團等方式,達到增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目的。
二是在已組建的開封市影視娛樂集團的基礎上,盡快完成各文化經營單位的轉企改制, 做強影劇經營主業,組建多個經營公司,向相關文化產業門類拓展,增強發展動力,培育壯 大市場主體。
3.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
一是做好大南門開發、繁塔景區開發、玉皇閣開發、“城摞城”景觀展示、開封城墻以 及山陜甘會館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在開封市文化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激活文化藝術品市場,通過文物展示、文物鑒賞、文物拍賣、文物論壇、文化藝術 品市場建設等多種方法,努力把開封市文物資源優勢變為文化產業優勢。 三是以宋文化為主線,整合開封市豐厚文化資源,著力抓好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盤鼓、 書法、繪畫、宋詞、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馬豫興童子雞等特色文化產品的開發利用,積極 協調扶持汴繡、大相國寺梵樂、二夾弦、豫劇祥符調、汴梁燈籠張、麒麟舞、官瓷等特色文 化產品發展,形成獨具開封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四是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工作,并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使其轉換為文化產 業優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課程,組織非 物質文化遺產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4.加快政府文化管理職能轉變。一是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進一步明 確職責,依法行政,實現由辦文 化向管文化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近幾年,我們嘗試用市場化運作舉辦大型菊 花花會文藝晚會獲得成功,強化了政府指導功能。
二是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增加投入,轉變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全面引入競 爭機制,努力實現從“養人”向“養事業”,“養項目”轉變。三是經營性單位要創新體 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培育市場主體,制定和 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配套的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5.加大招商引資和文化交流力度。
一是做好對外大型文化項目推介工作,延伸現有文化產業項目的深度開發,積極挖掘新 的文化產業項目,增加項目吸引力,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二是充分利用各類文化產業博覽會、大型演出展演等活動,使開封市優秀精品劇目、優秀 文化產品、重要文化項目、館藏文物(展品)“走出去”,擴大宣傳,擴大對外交流。三是把 國內外、省內外優秀精品劇目和文化品位較高的各類文化活動“請進來”,通過 多種形式相互交流,互惠雙贏,促進開封市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
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制定切實可行的用人計劃,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確立以業績為重點的人才價值觀。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培育文 化人才市場,建立文化人才檔案和信息庫,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實現文化人才單位所有向社 會所有轉變。
二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創新用人機制,切實解決好人才奇缺問題。建設一支有文化、 善經營、懂科技、會管理的文化人才隊伍,尤其要引進一批高層次的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管 理人才和經營人才,加快人才聚集,形成人才優勢,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和 文化大師,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積蓄人力資本,形成人才優勢,占領文化人才高地。
7.集中民智民力,為我所用,共同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是以北京大學、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培訓能力為依托,建設文化產 業管理人才培訓基地,為政府部門、文化產業相關企業、文化事業單 位,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對文化管理人才的需要。 二是降低市場“準入”標準,鼓勵和支持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三是積極挖掘保護民 間藝術產品,搭好運作平臺,豐富文化產業內涵。
文化產業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嶄新形態。開封作為一座有 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通過發掘、提煉、升華傳統文化,傳承歷史文脈,賦予歷史文化名 城新的內涵。通過發揮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推動力,必將給開封市文化產業發展 帶來廣闊的空間。
(作者單位:中共開封市委黨校 河南開封 4750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