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在分析職教教材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精神科學規劃職教教材建設。要大力開展職教教材研究,樹立以技能教育為中心的教材觀;提高實踐技能教學的地位;積極進行職教教材的校外聯合開發與校內系統開發;保證職教教材的編寫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內容相融通;建立社會化、多元化、動態的職教教材質量評價機制。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技能教學
職教教材是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的基礎,是培養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綜觀我國近年來的職教教材改革,傳統的教材觀仍然根深蒂固,極大地影響了職教教材改革的成效與發展。
職教教材建設
觀念落后的影響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職業教育還沒有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教育與社會需要不能緊密結合。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其中職教教材建設觀念落后是最基本的影響因素之一。
職教教材建設觀念落后,導致教材建設缺少系統的理論研究由于我國教育發展的特殊性,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重普通教育而輕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對普通教育教材建設的理論研究多,而對職教教材建設的理論研究少,導致我國始終缺乏對職教教材建設的系統理論研究。因此,對職教教材的規律性認識不足,對職教教材的特色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成為我國職教教材建設的現狀。即使目前開始重視職教教材的編寫,出版了較多的職教教材,但由于對職業教育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刻,多數職教教材在編寫思路上并沒有脫離普教教材的窠臼,仍然只注重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與內容結構的系統性,而在適應職業教育以技能訓練為教學目的的教學內容體系設置上則存在明顯不足。
職教教材建設觀念落后,導致職業教材建設未能形成系統工程由于職教教材建設觀念落后,職教教材建設與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矛盾日漸突出?;仡櫧鼛啄曷毥探滩牡陌l展,不難發現我國的職教教材建設處于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各職教院校迫于實際技能教學的需要,最先組織力量自編具有職教特色的教材,但自編教材質量參差不齊,職業教育特色反映不夠顯著、內容具有明顯缺陷與不足。有關行業部委出于培養本行業高質量中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考慮,牽頭組織本行業的職教教材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職教教材具備了一般職業教育教學的適用性,但行業部委在職教教材建設中往往注重專業教材的建設,忽視文化基礎教材的建設。近年來,教育部組織編寫并出版了部分職教教材,但由于對職業教育專業技術要求的了解與掌握不如行業部委,因此,教育部組織編寫出版的有關職教教材尚未構成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的體系??偠灾?,我國職教教材建設還沒有形成系統工程,沒有形成合力,缺乏統籌規劃以及對各方力量與積極性的組織協調。
職教教材建設觀念落后,導致職教教材質量的社會評價體系不完善由于對職教規律認識不足,對職教教材特色與重要性認識不足,使我國職教教材的質量評價沒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沒能建立起包括編寫、出版、使用與反饋等環節在內的職教教材質量評價體系,即使進行過評價,也缺少科學性、公正性與合理性。由于對教材質量缺乏社會性評價機制的約束,有關方面對經濟利益與作者個人利益等方面的狹隘追求,極大地制約著職教教材質量的提高。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實現職教教材評價的社會化,建立一套保證教材評價的公正性、權威性、科學性的職教教材評價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
以技能教育為中心規劃職教教材
要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必須開發高質量的職教教材資源。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沒有好的教材,教學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只有教材資源建設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以技能教育為中心規劃職教教材建設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在職業教育院校中,職教教材渠道來源較多,統編教材、部編教材、通用教材等各級各類教材都有,教材質量參差不齊的不正常現象普遍存在,教材不規范嚴重地制約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載體,是將教育思想、觀念、宗旨等轉化為具體教育活動的中介。因此,職教教材對于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職業教育特色具有重要意義?,F行職教教材在傳授社會所需知識與實際技能、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結合等方面存在不足,職教教材的實用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有關方面的質疑。職業教育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成為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要持續發展職業教育,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關鍵在于要有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專用教材。
以技能教育為中心規劃職教教材建設是統一職業教育標準的客觀需要職業教育活動應符合職業教育的標準。早在197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8屆大會通過的《修訂的關于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建議》中就提出了應“通過技術與職業教育所體現的課程標準和測試,包括能力測試的結果,建立某些技術領域的職業資格體系”。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必然要求實現職業教育課程的標準化。課程標準從內涵上可分為課程內容標準與課程考核標準兩部分。課程內容標準是對課程目標、內容與水平的定位;課程考核標準是對課程在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實行統一的課程標準,必然會要求職教教材的統一,以使所培養的技術人才達到應有的同等質量水平。
以技能教學為中心規劃職教
教材建設的具體措施
大力開展職教教材研究,樹立以技能教育為中心的教材觀職教教材研究包括教材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是教材建設、教材評價的理論基礎,是進行職教教材建設的基礎性、超前性工作。因此,職教教材理論研究必須走在前頭。職教教材建設的目標是構建新的教材體系,新的教材體系需要新的教材觀。只有牢固樹立起職業教育的技能中心觀,才能在職教教材建設中克服普教教材學科本位的束縛,擺脫傳統的教材設計與編寫方式。以技能教育為中心的教材觀要求職教教材建設從學科本位向學生發展本位轉變,職教教材要為學生就業和崗位需求以及可持續發展服務;堅持以技能教育為中心的教材觀要求職教教材面向學生就業需要,面向社會實踐,職教教材內容應是社會實踐的再現,應以教材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與體驗的機會。學生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接受者,職教教材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不是使受教育者具有某種完整的知識體系,而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具有一定的技能與實踐經驗、具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提高實踐技能教學的地位受傳統教學與傳統教材觀的影響,現行的職教教材體系追求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以實踐技能教學為輔,依然將實踐技能教材看成理論教學與理論教材的配料,處于從屬的地位。職業教育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成為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因此,職教教材首先應以培養技能為主,同時兼顧理論知識并且以“必需、夠用”為度,使理論教學為技能教學服務。在職教教材的具體編寫過程中,應徹底貫徹技能教育中心觀,努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教學的統一,實現理論教材與實踐技能教材的合二為一,形成以實踐技能為主,理論為實踐技能服務的職教教材風格。
積極進行職教教材的校外聯合開發與校內系統開發在職教教材過程建設上,應積極嘗試職教教材的校外聯合開發,即吸收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等實際工作者參與教材建設,通過專業教師與工程技術人員的有機結合,將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新技能、新知識及時引入到教材中,縮小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技能之間的距離,盡可能消除教材滯后于實際的問題?,F代社會對就業能力的要求是專門性與綜合性的統一,以往的職教教材對受教育者能力的培養僅注重單項(專門)技能訓練,缺乏綜合性技能訓練的內容,極大地影響了受教育者綜合實踐技能與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職教教材建設還應實現教材體系與內容的系統開發,即不但要搞好某課程實踐技能的培養,還要搞好與其他相關課程實踐技能的融合與整合。
職教教材編寫應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內容相融通職教教材編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隨著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建立與發展,職業資格證書已成為勞動者就業的必備條件,從而對培養技術型應用人才的職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職教教材的編寫必須順應社會就業要求與環境的變化,積極調整職教教材的教學內容,而不能閉門造車。職教教材編寫必須適應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要求,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內容相融通,消除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考一套,而學校另學一套的不合理現象。職教教材編寫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內容相融通,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增強職教教材的實用性,更好地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建立社會化、多元化、動態性的職教教材質量評價機制我國職教教材質量評價一直沒有建立起科學的社會化評價體系,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建立職教教材質量評價體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職教教材質量評價的社會化。實現職教教材質量評價的社會化,有利于解決職教教材質量評價中客觀性、公正性缺失的問題。職教教材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職教教材質量評價的有序進行,有必要成立職教教材質量評價的專職機構和組織,設立相應的社會中介組織,建立社會化職教教材評價制度,以形成完整的社會化職教教材質量評價體系。其次,職教教材質量的社會化評價機制應是多元化的。職教教材質量評價機制的這種多元化,就是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專家評價作為唯一標準的做法。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色要求,根據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有關經濟組織的評價,逐步形成職教教材的多元化、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再次,職教教材質量的社會化評價應是動態的,這種動態性是指能夠及時、迅速地調整評價標準。職業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學內容是動態的,因此需要有密切聯系實際的新的職教教材不斷產生。
職業教育的發展對職業教育的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研究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勇于開拓創新,積極轉變觀念,以技能教育為中心規劃與建設職教教材。
參考文獻:
[1]孟源北.關于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4).
[2]龍衛兵.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偏離及防范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3]熊麗華,畢萬新.高職院校開展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7,(6).
作者簡介:
王滿亭(1955—),男,東北財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