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必須強化專業方向,通過對外貿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可將外貿行業一線崗位分解為六大崗位群,并在此基礎上對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教育;國際商務;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關鍵。然而,現行高職國際商務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基本上是參照普通高等教育相應專業的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傳統課程體系,與普通高等教育沒有根本區別。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試圖以適應社會需求為根本,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 以適應國際商務專業的職業崗位群為目標,探討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高職教育要直接面向職業崗位,其培養目標是企業管理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體現外貿行業的崗位需求,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相關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識與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必須從對外貿行業職業崗位群的調查開始,然后對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職責與任務進行逐一分析,確定本專業的職業能力結構,并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確定知識結構與課程體系以及能力培養的實施模塊。
課程綜合化,突出針對性將原來按學科劃分的各門課,按“企業需求與能力本位”的原則有機合理地綜合成若干門主干課程,突出重點,重在應用。另外,要求課程體系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結構,及時追蹤了解社會職業崗位的變化及其對學生能力與素質要求的變化,并將這些變化與要求體現于課程設置中。
加強實踐性教學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技能人才,目標職位是外貿行業的一線崗位。這就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是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顯著特點之一。因此,一方面,要建立一個目標明確的、系統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另一方面,要圍繞培養目標的職業技術與崗位資格標準,積極推行畢業證書與崗位資格證書的“雙證”制度。
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構想
針對職業崗位群設立專業方向首先,通過對目前外貿行業職位的調查,可以將行業中的職位分成外銷員、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及外貿跟單員等六大工作崗位,從而確定六個專門化方向。其次,明確崗位的工作任務及其具體的職業能力要求是課程設計成功的關鍵。通過對崗位工作任務及企業用人需求的進一步調查,可將六大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分解如下(見表1):

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根據以上分解,課程體系應按照職業崗位群應掌握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構建。應以知識應用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打破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對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可將課程分為綜合化核心課程與專門化模塊課程兩大類。首先,綜合化核心課程應提供各專業方向應具備的共同的知識與技能,并突出國際商務專業知識的應用性與實務性;專門化模塊課程應體現國際商務專業的針對性與技能性的特點,六門專門化模塊課程應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某一個或多個崗位的從業能力。其次,綜合化核心課程要體現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打破原有課程、學科之間的界限,對課程進行多元整合,精簡課程內容,避免交叉重復,突出應用知識與綜合技能,強化英語應用能力,在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課程。再次,專門化模塊課程要強調針對性與實操性,應與實訓、實習相結合,充分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后,專門化模塊課程的考核應以相關職業資格要求為標準,將專門化模塊課程的考試考查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結合起來。
1.綜合化核心課程
《國際商務基礎》: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中心,對合同訂立的基本程序、合同的中心內容以及貨物進出口許可證管理、原產地管理、收付匯核銷管理制度等進行較全面的介紹,主要完成外貿基礎知識與初步能力的培養。
《進出口合同履行實務操作》:主要對出口合同履行的主要步驟及進口合同履行的主要步驟進行系統介紹,培養履行合同的基本能力。
《國際商務常用單證》:主要包括在國際商務中常用的商業單據、運輸單據、保險單據、金融單據、附屬單據的分類介紹,培養學生對業務中涉及的單據認知、識別的基本能力。
《國際商務英語及口語》:主要是針對國際商務環境下常用的專業英文詞匯與句型進行聽、說、讀、寫的全方位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商務英語的水平。
《國際商務應用文寫作》:主要包括國際商務各環節相關英文信函的寫作格式、表達方式、注意事項及要求等,培養學生在實際業務環節中用英語寫作的初步能力。
《國際商務法律、法規與慣例》:主要包括國際貨物買賣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有關運輸、保險、支付與國際貿易爭端的解決、WTO基本原則、與貿易有關的協議、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及爭端解決機制等的基本介紹,培養學生在國際商務環境中遵守與運用法律法規的初步能力。
《國際商務談判與溝通技巧》: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國際商務談判的通行慣例、程序以及國際商務談判常用的策略及技巧,培養學生對談判的組織與管理的初步能力。
2.專門化模塊課程
根據設立的幾個專業方向,同時結合外貿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人才的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技能培訓,為學生就業上崗做好充分準備。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專門化合作組,由學生自愿選擇參與哪個合作組。每個合作組完成一個模塊,組與組之間是協調合作的關系,類似于實際工作情境中不同工作崗位同事間的協調與合作。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國際貿易合同履行中的業務接洽、合同簽訂、單證準備、報檢、訂艙、報關、投保、貨款收付、索賠等全部流程。專業化模塊課程可以在實驗實訓室完成,也可通過校企合作到企業中實施,由教師與企業專職技術人員根據企業情況共同完成模塊課程的開發與教學工作,真正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實施的幾個重要問題
教材建設綜合化核心課程要體現綜合的特點,將相關知識有機地滲透與融合在一起,應充分考慮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編寫系列教材。針對專業化模塊課程,應組織行業內的企業專家與校內“雙師型”教師,針對崗位(群)的特點, 編寫教材與實踐教學講義(生產實習、畢業設計指導書等),建設并完善實踐教學教材體系。
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同時應建立課程負責人制度,明確各門綜合化核心課程與專業化模塊課程的負責人,并組建課程小組,由課程負責人主持實施并組織制定、修訂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教學規范等教學文件,組織本課程范圍內的教學改革活動,負責本課程的教材建設等工作。
考核制度應以崗位需要為考試、考核的內容。綜合化核心課程可采取答卷與口試、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專業化模塊課程可根據確定的崗位核心技能進行實際操作考核,同時結合國家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要求學生畢業時獲得相應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朱紅亮.談高職課程體系特色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5,(29).
[2]張愛榮,韓云霞.國外職業教育中值得借鑒的課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5,(29).
[3]陳桂珍,石慶仁,鄭彥.優化高職課程體系的構想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5,(35).
[4]胡永信.關于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探討[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5]童宏祥.構建以職業型為特征的高職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6,(12).
[6]虞付進.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3,(16).
作者簡介:
楊慶(1980—),女,經濟學碩士,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教師。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