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學長制作為新興的學生管理制度被引入高職院校,并逐步得到完善。在認識了解學長制的基礎上,應深入剖析高職院校新生教育的內涵與特點,進一步探討具有高職特色的學長制在新生教育中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學長制;新生教育;學生管理
高職院校在校生人數的急劇增長,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生管理工作者逐步完善了基于輔導員制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構建并擴充了與輔導員制、導師制并行的立體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學長制”作為古老而新興的輔助管理制度再次被提上日程。
學長制的由來、發展與意義
學長制最初出現在15世紀的英國,上世紀90年代,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幾十所高校陸續在本科生中倡導并推行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學長制。本世紀初,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國內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逐步形成了以班主任助理為主的新興的“學長制”。
學長制作為一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是指學生管理部門選拔在校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學長,在一定范圍內對同專業的低年級學生進行引導和督促,從而擴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種新興的學生管理機制。它是以輔助管理的角色介入,其要義在于精選高年級中的優秀學生,以平等、博愛的精神與新生實現良性互動,從而達到開闊新生視野、鍛煉高年級學生能力、增進團隊互助精神、加強縱向管理與橫向交流的教育管理目的。
在高職新生教育中推行學長制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等技能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培養目標具有技能型和應用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針對性、實踐性與技能性,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就是理論解析、技能傳授的過程。
(一)在高職新生教育中推行學長制是高職教育擴招、后勤社會化及學生管理工作的客觀需要
自1999年始,獨立建制的高職院校迅速壯大,到2005年,獨立設置的高職(專科)院校達到1091所。短短6年間高職院校數增長了2.5倍,在校生人數增長了4.2倍,畢業生人數增長了4.3倍,招生數增長了3.6倍。根據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高職教育招生規模應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間將輸送1100萬名高職院校畢業生,我國高職教育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發展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相對于迅速擴招、校區拓展,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嚴重短缺。從最新的高職院校評估情況可以看出,1︰17的師生比是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面臨的難解之題。一方面,原有的輔導員隊伍嚴重不足,已逐步從一個輔導員帶150名學生發展到帶200名學生,再到帶300名學生甚至400名學生;另一方面,擴招的新生皆為“80后”的新新人類,自主意識強、動手能力弱,目標性強、承受能力差,迫切需要更為細致耐心的引導。后勤社會化、宿舍社區化、學生自主意識與隱私意識的增強,使得輔導員無法按照傳統的垂直管理模式進行指導。尤其是在高職院校高速發展過程中,大量新專業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后勤服務滯后、校區協調不力、就業壓力巨大等棘手問題,需要學生工作者不斷地說服、安撫學生,這就使得管理工作必須大幅度提高效率,在輔導員制、導師制的基礎上,利用學長制的優勢資源,充實管理隊伍,強化管理力度。
(二)在高職新生教育中推行學長制是深化職業教育理念的需要
首先,推行學長制是實現新生平穩入校的保證。通過高考進入高職院校,有人歡喜:進入了理想的大學、有了自己愛好的專業;有人憂愁:成績失常、院校一般、專業陌生。這一局面在新生入學的適應階段表現得相當明顯。但學長們充分的迎新準備、熱烈的迎新氣氛、無微不至的迎新關懷,可以溫暖每一顆新生的心,使欣喜的新生更加興奮,使抑郁的新生打開心扉迎接新生活。歡快熱烈的氣氛可以減少新生的恐懼和猶豫。
其次,學長制是幫助引導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迫切需要。“80后”的這一代新生進入高職院校后,面臨心理上的“斷奶”,經濟上由中學時父母的實物配給制過渡到自主的貨幣供應制,情感上從父母的重點保護變為孤身作戰,學習上由重點培養變成自主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僅僅依靠學校的新生教育,遠遠不能適應新生的需要。而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學長可以運用本人的經歷,給新生作出真實生動的榜樣,對高職新生具有權威性的教育意義。
再次,學長制是深化職業教育理念的迫切需要。高職教育作為培養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新型教育模式,在整個培養過程始終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新生能較籠統地了解專業的情況以及職業教育的相關特色,而具體的學習竅門、實踐技巧則需要學長通過平等的交談方式傳遞給新生,運用職業教育的規律使新生堅定學習技能的意志。
(三)在高職新生教育中推行學長制是高年級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優化專業技能、走向社會的需要
高職教育具有技能性和應用性特點,在實踐機會有限的前提下,通過口頭傳授同樣也是一種復習理論、鞏固技能的有益補充。學長要在給師弟師妹的口傳身授中檢驗并更新自身的知識與技能,從而間接地促進了高年級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時,在擔任學長的過程中,必須協助輔導員和導師對新生進行管理,相關工作的計劃、相關指標的傳達、相關內容的表達、相關情況的處理,無一不是對高年級學生的一種挑戰和鍛煉,可以使其學會處理緊張的學習與工作的關系,適應相關管理工作的步驟,掌握相關的交際技巧,提高其綜合素質。由于學長制本身溝通了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得校園的人際關系更加多元和緊密,擴大了學生的交際范圍,為學生人際圈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方便了學生畢業后在行業間的互助,可為其走上社會做好相應的鋪墊。
在高職新生教育中實施學長制的方法
雖然高年級學生中的優秀分子才能擔任學長,但畢竟高職學生本身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實施學長制的過程中,應遵循科學論證、循序漸進的方針,逐步探索,不斷完善。
(一)狠抓制度創新,規范管理細節
作為探索性與輔助性的學生管理機制,制度的約束與保障是前提和保證。根據學生工作體系的特點,應從學長的選拔、管理、考核、評定、推廣等各個方面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確保學長的質量和數量,在新生教育期間加強對學長隊伍的督促與疏導,指點迷津,釋疑解難。要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考察學長的表現,樹立榜樣、表彰先進、勉勵后進,從而在高年級學生中形成促學趕幫的氣氛,在新生中養成尊重師長、趕超師兄的風氣,從而為學長制的延續和發展提供沃土。
(二)順暢師生合作,挖掘自治潛能
學長隊伍來源于普通學生或學生干部,這一身份決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僅僅依靠硬性的制度約束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工作系統以及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言傳身教地示范相關的工作方法與技巧。在促進師生互動合作的同時,作為專業的學生工作人員,要逐步總結和提煉更為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機制,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深入挖潛,從而使學生通過“三自”得到更多的教益和收獲,使學生工作隊伍在學長制的施行中得到更多的管理支持,發揮更大的潛能。
(三)探尋有效方式,保證長效機制
綜合各種途徑,學長制的施行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班主任助理根據學生的政治表現、學業成績、工作能力、交際能力等標準,以自愿報名的方式,經班主任推薦、教師評議、輔導員考察、系領導審核,我們在2004屆的六百多名學生中選拔出12位班主任助理,他們都是系里的學生干部,都是拿到二等以上獎學金的優秀學生。班主任助理將在未來的一年里密切關注新生班的情況,成為新生、班干部、教師間的第三通道。
友好宿舍原則上以專業為單位,以班級序號為依據,結對成為友好宿舍。如商務041班與商務051班的宿舍結對,年級間的結對宿舍在專業內解決,保證每個新生宿舍都與學長宿舍結對。此項工作由班主任助理協調處理,在新生入學后即可落實。
班級間專業交流正式上課之后,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由班級組織大二、大一學生利用晚自修時間分別結對,進行大學生活、專業學習、職業生涯等方面的交流,融洽感情,交流學習,提高集體榮譽感。
班干部交流新生班干部選出來之后,進行系內年級間學生干部培訓與交流,培養健康、積極、進取、創新的學生干部隊伍。
班級QQ群合并隨著網絡的發展與學生信息素質的提高,QQ群成為班級成員間扮演網絡角色、了解班級信息、交流學習與生活體會的重要平臺,通過大二、大一學生對應班級QQ群的合并,可使大二年級學生重溫大一時適應期的焦慮,也可使大一新生體驗大二學生生活的精彩,達到真正的全方位互動。
班級博客群由大二年級學生協助建立新生班級博客,并與同年級、同專業班級實現友情鏈接,形成一定范圍的博客群。通過博客等網絡形式紓解適應期的煩惱,可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范圍內交流相關心得與體會。
以上實施學長制的方式僅供參考。在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與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學長制的新生教育模式必將出現更多的形式,從而為高職新生教育提供更為完善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胡子仿,李東平.新生入學教育應把握的四個環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7).
[2]黎偉.新時期大學新生教育的有效途徑[J].中國冶金教育,2003,(6).
[3]寶景春.大學新生教育模式淺談[J].理論界,2006,(5).
[4]李雪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開端[J].職教論壇,2001,(6).
[5]李多社.關于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2005,(2).
[6]沈新華.淺談高職院校新生教育[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6,(8).
[7]高秀林.新生教育的途徑[J].班主任之友,2006,(9).
[8]周葵葵.以新生教育促高校學風建設[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
作者簡介:
周炳全(1962—),男,廣東佛山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高級政工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朱鐵漢(1978—),男,廣東河源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流優化、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