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職業特點與學校體育選修教學具有內在關聯。體育選修教學應在查閱資料與分析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完成高職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特點;體育選修教學
從我國高職院校體育發展的現狀來看,首先,體育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其次,有些高職院校只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體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體育作為一種獨立的學校體育,要獲得發展,就應該從自身特點入手研究與解決問題。
高職院校體育的作用與任務
高職院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具有與社會體育接軌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目標與中學應有所區別,應在過去的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應是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樹立健身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知識與方法,具備良好的體育道德、健全的心理素質、強健的體魄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使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銜接,保持體育的統一性、完整性與連貫性。
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實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與民族素質的競爭。青少年的體質水平是一個民族素質水平的象征與標志。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合理安排不同的體育鍛煉內容,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增強其體質,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保持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的,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不能擠占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要舉辦多種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學生體質的關注。
高職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項能力,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個性化發展,高職院校體育要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采用了選修教學的方式,打破了單一式體育課程,符合高職院校各不同專業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個性可以得到發展,并可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針對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需求
開展體育選修教學
高職體育既要糾正以往教學過程中內容單一化的傾向,又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體質的培養。在大力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高職體育教學應盡可能地針對學生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的體質需求,使他們在學校中得到的體質培養能夠充分滿足未來的職業需要。
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全面素質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因此,在進行體育選修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興趣愛好,選擇豐富多彩、有鍛煉時效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將要從事的職業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今后從事職業活動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根據高職院校的職業特點,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應設置與職業技能相關的鍛煉項目,使學生有目的地選修與自身職業有關(或相近)的體育項目,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訓練。
為職業做技術準備的體育項目主要是指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在工作中經常應用或作為職業技能需要掌握的體育項目。例如,保安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承擔保衛國家財產安全的重任,職業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掌握擒拿格斗等技術,所以,應該將武術、散打、跆拳道、拳擊等作為本專業的職業性體育項目;旅游服務專業的學生,由于職業的需要,在旅游公司或高級賓館工作,經常需要為客人提供康樂服務、體育休閑服務等,所以,一些與此有關的體育項目就成為職業工作的需要,如高爾夫球、保齡球、臺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甚至定向越野、攀巖等都可以作為本專業的職業性體育項目。掌握這些體育項目的技術、技能是從事崗位工作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講,與掌握專業技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為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做準備的體育項目主要是指針對專業所需的特殊身體要求(如快速反應能力、手腳協調配合能力、平衡能力等)進行的教學與訓練。從運動解剖學上來說,主要是提高職業活動所需的主要肌群的應用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做好身體準備:(1)烹飪專業、機電與機械專業、紡織服裝專業等,應根據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特點,重點發展手腕、上肢與軀干的力量和耐力,可選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田徑等項目,以適應畢業后的職業需求。(2)汽車駕駛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等,要加強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應側重培養學生聽信號或看信號的迅速反應能力,提高對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可選修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等項目,以適應職業崗位的特點。(3)建筑工程專業、裝潢專業、環保專業等,由于需要登高作業或空中作業,應發展學生的平衡能力、下肢支撐能力、左右腿交換站立耐久能力等,可選修籃球、羽毛球、足球、田徑等項目,以提高對今后職業的適應能力。(4)設計專業、管理專業、計算機網絡專業等,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想象力,同時要有果斷處事的能力,根據減輕大腦疲勞、使大腦處于良好的思維狀態的職業特點,可選修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徑等項目,以保持作息有度,工作更加輕松自如。
預防職業病,緩解職業性疲勞的體育項目在各種體育選修項目中,應有預防一般職業病生成的相關內容,針對職業病生成的原理,強化有關骨骼、肌肉的訓練,提高學生對職業病的預防能力與抵御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指導學生創造性地自編工間操、徒手操和動作校正操等,防止職業病的生成。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會使身體放松與精神放松相結合,發揮體育的積極作用,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中都要學會勞逸結合,以收到緩解職業疲勞的效果。當然,除了學生愛好的運動項目以外,還可以組織一些娛樂性團體活動,如唱歌、跳舞、瑜伽、太極等等,應從學生未來的實際出發,使學生充分了解職業生涯艱辛的一面。通過不同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學生克服對身體發育不利的行為與姿勢動作,從精神上與心理上重視從事未來職業應該具備的素質,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學習,更好地適應今后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工作壓力會不斷增加,因此,掌握終身體育鍛煉的理論與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基礎體質,還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特殊身體素質的培養,二者應緊密結合,互相兼顧。這樣,在設置體育選修課程時,就可以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從事職業的特點加以設計,并合理安排內容,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滿足學生的需要與社會的需求,從而實現高職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鄭厚成.現代體育與健康文化導論[J].高等教育與服務,2006,(3).
[2]王伯超,盧佐習,韓新君,王偉超.“流動性選項課”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與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3).
[3]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朱霓.高職高專選項制體育系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5,(6).
作者簡介:
李東耀(1981—),廣東普寧人,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學。
黃晶晶(1983—),海南文昌人,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