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把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非智力因素培養、現代教學技術應用等現代教學思想運用到籃球課教學中,以提高高校籃球教學質量及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籃球教學;現代教學論;教學質量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目標。籃球課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高校學生“籃球基礎差,課時數少”等問題,進一步提高籃球課的教學質量及效果是擺在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現代教學論是從教學實踐中總結、概括并上升為理論的科學體系,是研究現代教學規律的科學。因此,把現代教學論思想應用到籃球教學中,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好地完成籃球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思想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等緊密聯系。
現以籃球基本技術中的運球教學為例加以說明。運球動作分高運球、低運球、體前變向不換手運球、轉身運球、背后變向運球、胯下運球等。學生對運球技術中的精華——高運球、低運球的技術要領都能倒背如流,而對其他運球技術可能就不甚了了。運球技術由身體姿勢、手臂動作、按拍球的部位、球的落點和手腳協調配合等幾個技術環節組成。只要把高運球、低運球技術掌握好了,把握運球技術中的共性與個性,善于總結歸納,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其他傳球技術難題也就迎刃而解。同樣,其他籃球技術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必須從實際出發,找出技術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重點,分清主次,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抓住籃球技術教學中的精華,以主帶次,把重點與一般動作結合起來,保證重要的基本技術得到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達到運用自如、融會貫通的程度。學生只要熟練地掌握了基本動作規范,就能更好地去組合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特別是在當前學生籃球基礎差、課時數少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切忌面面俱到,否則事倍功半,最后學生學到的只能是一知半解的東西。因此,教學方法要始終堅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狠抓基本技術訓練,貫徹少而精以及精講多練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進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具備不同籃球基礎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靈活多樣的措施。對于那些籃球基礎好且具有良好天賦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發現他們,更重要的是應采取措施來精心培養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力。例如加強個別指導,布置特殊作業,推薦到系或校籃球隊參加集訓,盡量為他們提供施展籃球才華的空間等。對于籃球基礎差的學生,要給予熱情關懷和照顧,深入研究他們的個性心理活動特點,分析造成基礎差的原因,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特殊情況的措施。另外,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處于發展過程的學生可塑性很大,在教師的精心指導和關懷下,某一方面的短處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轉化的。
(二)注重整體素質的培養
籃球教學是將籃球作為一種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作風意志、行為規范、思維方式、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等全面教育的過程。運動技術的培養和提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誘導和促使學生打籃球,讓學生用籃球健身娛樂,陶冶情操,從而提高整體素質。
(三)練習要求彈性化
籃球教學貫穿以人為本的理論有許多體現形式。運動量與技術動作是學生在籃球課中以身體運動的方式所表現出的兩大要素。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學生基礎的差異性,運動量的安排和技術動作的要求要想體現“以人為本”,就必須具有比以往更大的彈性。
(四)練習手段娛樂化、健身化
娛樂與健身是體育活動的兩大功能。快樂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練習和鍛煉,進一步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從而達到健身以及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的目的。學生人數劇增,水平不一,在此情況下還要使教學具有娛樂性和健身性,實際上是對練習手段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籃球教學的娛樂性和健身性主要是通過具有娛樂性和健身性的練習方法手段來實現的。
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影響認知過程的一切心理因素,具體包括興趣、情感、意志及人格特征等,是以動機為核心來調節學習活動的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促進人的學習、工作和訓練的動力。在籃球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能培養學生的籃球參與意識、籃球文化素養、籃球興趣及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和態度,提高求知欲,從而提高籃球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是智力發展的可靠保證和必要條件。培養非智力因素對于智力水平不同的各類學生都有現實意義,是關系教育教學成績大小的重要問題。在籃球課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也有少部分學生由于籃球技術基礎和身體素質較差,積極性不高,甚至對教學采取消極對待的態度。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如將學生分為運動比賽型、組織型、理論裁判型等,使學生認識自己在集體中所處的位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在能力,揚長避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加強正確的引導,采取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競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籃球教學不應只將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作為唯一目的,還必須把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當作一項任務來抓。
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網絡技術的運用,強烈沖擊著傳統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不僅在教學內容上有了重大改變,而且在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上也產生了重大突破,從而引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體育教育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多方式、多渠道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已成為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的挑戰,更是體育教學邁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對于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建立新的體育教學理論以及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籃球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很多優勢。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新穎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籃球教學中應當運用電視、錄像、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其形象生動的鮮明特點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有利于學生學習和鞏固理論知識。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豐富的內容、靈活多樣的形式與表現手段正在不斷地改善著人們的認知環境。科研結果表明,同一份材料,純聽覺或純視覺只能幫助記憶60%~70%的內容,而視、聽兼用則能記憶90%的內容。籃球教學就是要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中視聽技術的形象和直觀的效果,使枯燥抽象的籃球理論變得生動具體,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另外,多媒體技術便于學生分析和掌握動作,它完全打破了傳統體育示范的局限性,有利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通過觀看圖形或動畫演示籃球技術動作的過程,學生能更直觀形象地理解動作要領。對于重要的教學內容和復雜的技術可以反復播放,讓學生仔細揣測動作的重點、難點、技術原理及運動規律,從而提高籃球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彭敏.高校籃球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62-65.
[2]孫民治,等.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王寶平(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體育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
(本欄責任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