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理清會計實踐教學中的各種復雜關系,改變一些認識上誤區,以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改革。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關系
會計實踐教學作為當前深化會計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已經得到了廣大會計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增大了實訓力度、增加了實訓學時、開設了會計實訓課程、建立了會計實驗室。根據這幾年會計實踐教學的體會,筆者認為,要搞好會計實踐教學,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正確處理好會計實踐教學與會計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會計實踐教學應以會計理論教學為基礎和前提,會計理論教學借助于會計實踐教學得以鞏固和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與會計理論教學側重點雖然不同,但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截然分割。只有使兩者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才能真正使學生擁有扎實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逐漸掌握會計實際操作能力。在進行會計教學過程中,既要防止重理論、輕實務,重書本知識、輕實踐知識,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的“三重三輕”現象,也要反對一味只看重能力培養,而忽視會計理論知識教學的短期行為。充分發揮兩者互助互補作用,使會計教學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正確處理好會計實訓課與會計習題課之間的關系習題練習是幫助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會計實訓是會計習題的延展、深化,是對會計實際業務的模擬仿真。兩者既有區別、又相聯系,不可混為一談。要正確、合理地處理會計實訓課與會計習題課之間的關系,正確安排好兩者的教學內容和課時比例,使習題練習與會計實訓相得益彰,以便全面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絕不能因為開設了會計實訓課而取消或減少會計習題練習,或者將會計習題改頭換面充當會計實訓,使會計實訓流于形式。
正確處理好會計實訓課上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系 會計實訓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以及將知識和技術運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學生是會計實訓的主體,要防止實訓課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實訓課上教師只是發放實訓資料,讓學生“整堂做”的現象。教師要合理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實訓,及時發現和處理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作好實訓結束后的總結、分析和講評,使實訓課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確處理好校內會計實踐教學與校外會計實習之間的關系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可以用校內會計實踐教學取代校外會計實習,即在校內進行會計實踐教學以后,不必再到校外實際企事業單位進行會計實習。筆者認為,校內會計實踐教學是不能完全取代校外會計實習的。會計實訓課是會計實習的戰前練兵,會計實習是對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實踐操作技能等的全面檢驗。會計實訓課設計得再好,仍受實驗環境封閉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自主能動性的發揮。會計實習則不同,它能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受到鍛煉,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逐步縮短與未來工作的差距,提高崗位適應能力,起到會計實訓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應在校內認真建設好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實踐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保證學生有穩定、足夠的會計實習。
正確處理好崗位實踐技能的培養與其他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由于認識上的偏差或其他一些原因,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會計實踐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實踐操作技能。其實會計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除重點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以外,還應在會計實踐教學當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職業判斷能力、預測決策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使會計實踐教學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滿足學生能力拓展的需要。
正確處理好會計實踐教學規范性與自主性之間的關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會計實踐教學的組織和管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辦法、教材建設等教學體系尚未完全規范化,會計實踐教學的開展完全是由各校根據教學需要自發進行的。結果造成會計實踐教學各行其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辦法等各方面各校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迫切需要一個統一、規范、權威性的會計實踐教學計劃或大綱,使各學校在統一規范指導下,自主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會計實踐教學,把會計實踐教學真正納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正確處理好會計實踐教材建設上全崗與分崗實訓之間的關系教材建設是搞好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一環。但是目前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爭論較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實訓教材只是讓學生核算某一模擬企業全部經濟業務,即一個學生身兼多項會計崗位職責。這樣做存在兩點不足:一是忽略了企業會計分崗的實際情況,不便于學生了解和掌握企業內部會計牽制制度、各種會計憑證資料的傳遞程序以及會計政策的運作和執行,不利于學生全面、正確地把握會計知識和內容;二是過多偏重于會計核算,甚至只是單純地進行會計分錄(或記賬憑證)編制的操作練習,忽視了會計管理方面的操作訓練,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所以,搞好會計實踐教材建設已成為目前搞好會計實踐教學的當務之急。實踐教材應體現會計分崗的特點,讓學生進行適當分崗、輪崗操作,掌握整個會計核算流轉程序以及各會計崗位的運作要求。同時,教材內容應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會計控制監督、預測決策、財務分析、問題診斷等方面的操作訓練內容,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和提高,使會計實踐教學逐步從核算型模式向核算管理型模式發展。
總之,發展和完善會計實踐教學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方面一項重要的科研課題。建立起一個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干的層次分明、知識互補、整體優化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一定會使會計實踐教學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楊哲旗.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初探[J].經濟師,2006,(7).
[2]王希旗.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3]孟文新.關于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若干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6,(1).
[4]申江艷.關于加強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作者簡介:
蔡勇(1970—),男,湖南津市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注冊會計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