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鑒歐美市場經濟國家完善的服務體系與成熟的運作經驗,分析我國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狀況,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提出改進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經驗
大學生就業已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歐美市場經濟國家完善的服務體系與成熟的運作經驗,在破解這一難題、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化解社會供需矛盾方面,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與啟示。
歐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的
特點與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以及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共同的國際化市場的形成,各國的就業市場與就業服務日益顯露出趨同化的特征,主要表現為:
政府的有效干預和推動歐美國家根據就業人群的不同,人才資源的配置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政府直接干預幫助實現就業;二是政府以委托的形式招聘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三是以完全市場化的形式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各國政府及勞動部門一般都建立了全國通行的就業指導與服務網絡平臺,為大學生與用人單位雙方提供交流媒介。政府的有效干預和推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德國,形成了以政府系統為主渠道,企業與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中介,私人咨詢介紹所為補充的相互制約、補充與聯系的服務體系,政府不斷強化勞動系統的就業服務職能,依靠社會保障體系給予較充足的經費投入,提供就業咨詢、培訓、介紹與指導,使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在主體上體現為政府行為。
完備的就業服務體系歐美各國面對不斷增長的就業需求與就業壓力,建立了以政府、社會中介機構、用人單位、高校與大學生為主體的就業服務體系,在大學生中開展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方法先進的就業指導。其中英國的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頗具特色,在組織上,職業指導組織具有完備的制度支撐體系;在框架上,職業指導涵蓋學校教育、成人職業指導與高等教育服務;在政策走向上,職業指導趨向于發展職業指導新思維,提升職業指導服務質量。
以市場化為價值取向的全程化就業服務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歐美各國適應市場發展要求,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服務理念,為大學生提供了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方法先進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學校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素質,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對學生就業進行系統而有針對性的指導。此外,就業中心每年還要向雇主推薦學生就業,舉辦職業交流洽談會,并負責接待雇主來校對畢業生進行面試。
充分的法制保障伴隨著發展進程,歐美國家紛紛以實現充分就業、保障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以及保護失業為前提,加強就業立法工作,確立了政府在就業管理過程中的角色與合法地位,規范了勞動力市場上政府、企業、求職者三方的行為,完善就業法律制度,成為促進就業的重要前提與保證。
適應全球化、國際化的要求,就業服務不斷創新技術變革特別是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變化的加速,使得勞動者的素質與能力成為競爭的核心。歐美各國普遍認為,面對技術的迅速變化,為了增強經濟活動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必須建立終身學習制度,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效率,克服缺乏技能這一影響就業的“瓶頸”,教育與培訓機構應當從供給導向型向需求導向型轉變。同時,建立科學的勞動力市場指標體系,組織專業化的勞動力統計機構,并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和服務體系,以推動勞動力的充分流動與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我國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的不足
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就業問題是大學畢業生面臨的最大難題,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薄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體現在:
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在我國,由政府、社會、高校與用人單位構成的就業服務體系中,政府人才市場與高校就業服務中心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而面向大學生的社會就業中介機構發育尚不成熟,企業等用人單位的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信息網絡平臺的不完善,阻礙了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流動與配置。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難以符合市場發展的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市場化,但大學的教育體制改革較緩慢,專業設置調整滯后,畢業生的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錯位,人才的產出與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給嚴重大于需求,這是制約高校畢業生就業最突出的原因。另外,我國的高等教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高校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與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知識面過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較差,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這些因素進一步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
高校就業服務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就業指導不力,形式單一;二是就業指導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的、高素質的就業指導教師太少;三是缺少就業指導課教材。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學生求職能力的培養。另外,大學生就業意愿偏差與就業能力不足也嚴重影響了就業。
建立與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措施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學校要將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完善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教育部也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化標準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這為加強與改進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
強化政府在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中的職能與作用政府部門是我國大學生就業服務系統的主體之一,要優化教育、人事、勞動部門之間的聯系,完善社會系統,使大學生就業服務具有堅實的依托。要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信息網絡,發揮大學生網上求職的優勢,發展各類網上自助式就業服務。要建立與完善全國各高校、各專業畢業生數量、就業率、畢業后收入等指標的定期發布制度,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政府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場等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建立統一的勞動力資源管理制度,如失業登記、錄用備案、就業登記、社會保險登記等,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權益得到保障,使暫時失業的高校畢業生能夠得到更有效的幫助和服務。
建立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與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要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并應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的服務內容與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與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深化高校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要重視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重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改革,適應市場需求,調整長線與短線專業,有針對性地完善學生素質培養,使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建設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從而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要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各種層次的生產實踐與實習,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與就業技能。
推進全程、全員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應在學生入學之初就對其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適應、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的教育,為學生制定職業探索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服務。也可以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就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錄用單位對大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學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意見等問題加以調查研究,建立起動態的反饋與循環系統。
完善法規建設,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要加強法規建設,依法管理與服務,把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減少隨機性。要將法制約束與國家政策指導的有效性結合起來,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大學生就業服務模式。要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研究、探討、建立、發展我國的職業發展理論,以此推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房欲飛.國際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江蘇高教,2003,(2).
[2]閆光才.西方國家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的啟示[J].江蘇高教,2004,(5).
[3]莫榮.完善就業市場和服務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關鍵[J].職業,2003,(10).
[4]郝其宏.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的矛盾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21).
作者簡介:
楊國軍(1973—),男,河北豐潤人,碩士,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