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高校體育產業經濟效益的分析,提出了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途徑及在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經濟效益
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必要性
高校體育設施投入巨大,投入產出效益低多年來,我國高校體育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和某些制度的制約,大多局限于日常的體育教學、訓練、比賽,缺乏與社會的交流合作。斥巨資建設的各種體育設施不但未被充分利用,體育設施資源過分閑置,還增加了維修、管理經費的投入。高校體育產業市場開發率極低。
高校體育設備有充分利用的空間多年來,為全面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在高等學校建設上給予很大的財政支持,包括對高校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占據了我國體育場館總數的60%左右,而且規格齊全,設施完善。為迎接北京2008奧運會,許多高等院校建設了高規格的場館。這些場館設施已經成為高校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要物質前提,成為高校體育產業能夠率先發展的優勢條件。
全民健身運動是開發高校體育產業的市場高校應借國家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之機,進一步開拓高校體育消費市場,大力開發科技含量較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體質測量及監測系統等。應運用高校的體育人才優勢,在搞好校內體育工作的基礎上,開辦體育服務,為社會人群開“運動處方”,創辦各種類型的輔導站、咨詢站、輔導班及體育健康娛樂業,滿足師生和社區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消費人口呈上升趨勢。高校體育消費市場顯示出巨大的潛力。而社會上,由于社區體育設施條件的嚴重不足及體育健康輔導人員的相對缺乏,也給高校體育帶來了機遇。
北京奧運會是開發體育產業的又一次契機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中國的體育市場帶來了無限商機,作為“朝陽產業”的體育產業為世界各國所強調和重視。高校體育產業化及運行機制必然要發生符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的變革,高校體育的產業化必將有利于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加速對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通過高校體育產業化來推動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
體育產業對維護社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隨著城鄉居民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 ,現代醫療手段的廣泛應用,各國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的加快。體育已成為一種維護人體健康的重要產業,它對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有著特殊的意義,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健身運動、消遣娛樂是改善亞健康狀態的一種最積極、最有效也是最廉價的手段。
國外高校體育產業產出效益分析
受經濟發展和消費觀念的制約,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收入和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在美國,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美國國民對體育運動的積極參與,產生了對體育運動產品的極大需求。從總量上來分析,2000年僅運動器械、運動鞋、運動服裝和休閑運動四項,美國消費者就支出了745.07億美元。從消費結構上來看,休閑運動是美國國民的最大支出項目。同時,也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項目。各州和地方電視臺要轉播一些當地大學生運動隊比賽,每場付費大約5至30美元,主要是根據運動隊的強弱和地區的大小付費。隨著電視轉播頻率的增加,運動隊從電視轉播權中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多。早在1994~1998年美國電視臺用于大學體育比賽轉播的費用就高達8億多美元,參加籃球半決賽的四個隊均可得到150萬美元的獎金。同時,美國大學體育健身俱樂部的數量占到了所有形式健身俱樂部的6.5%,在健身行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歐美及其他發達國家,體育鍛煉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體育消費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國家,高校體育產業的重要地位和其所具有的較強的關聯效應。高校體育產業不僅成為其整個體育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
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途徑
提升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消費的理念提高體育消費的理念是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重要因素,而體育消費能力和意識是影響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因素。體育產業的發展依賴于巨大的體育需求,依賴于居民的體育消費。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樣依賴于在校師生及周圍居民的體育消費能力的提升,并且依賴于人們體育消費的理念及閑暇時間。高校應通過宣傳教育,提升人們對體育消費的認識,轉變落后觀念。高校領導也應解放思想,全面理解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內涵,使之認識到高校發展體育經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積極實踐,有計劃,有目的,有措施的進行運作。
開發引進高水平體育競賽和表演大學生喜愛體育運動,特別是競技運動項目,在高校舉辦一些高水平的競技體育比賽,一般具有較好的效果和收益,在贊助、廣告效應、門票收入、電視轉播等方面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通過高水平的競技比賽,還可以帶動當地的全民健身熱潮,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和體育消費的上升,體育競技效益就會顯現出來。
提高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率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教學、訓練、競賽、群體活動,為發展高校體育事業服務。我國的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使用率普遍不高,虧損比較嚴重。由于過去的封閉式的管理,一方面,造成高校體育場館嚴重不足,人均占有量較低,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鍛煉的需求;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高校體育場館及設施利用率較低,場地、器材閑置不用,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要改變這種這種狀況,提高高校場館的使用率,首先要加強對高校場館的設計、建筑和布局的經濟合理性的研究。由于高校體育比賽的周期性和某些體育活動的季節性,場館的設計和建筑不宜單純的考慮用于比賽,而應優先考慮用于教學、訓練。建設一個場館就增加一個教學訓練中心,并可向社會大眾開放,不可以忽視場館的其他功能。場館的布局要和學校、城市的發展與建筑結合起來,盡可能靠近宿舍區、居民點和交通便利的地區。場館的數量和規模要適宜,不要盲目求多,求大,求氣派等不實用的東西。在體育場館資源利用方面,室外運動場地應以開放式管理為主,以滿足師生員工及周邊社區人員鍛煉身體的需求,并對外來人員實行有償服務。室內運動場地在保證教學、訓練以外,有組織的群體活動要實行有償服務。
注重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在體育市場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解決體育市場人才資源短缺和提高運作人員的素質,是體育市場向成熟發展的重要條件。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具有能夠提供良好市場服務的高素質人才,否則,再好的市場策略也沒有意義。要實現高校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培養體育產業人才,不斷提高體育產業管理水平。體育產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產業,高校體育師資隊伍是我國體育界高學歷、高職稱的知識密集型的專業群體。高校發展體育產業具有很大的人才優勢,他們集教學、訓練、科研于一身,具有較強的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僅可以利用信息及時進行市場開發,而且還可以創辦信息咨詢市場,為體育市場提供較為完善的有償信息服務。使體育工作者們對體育經濟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進而把體育產業與經濟效益更好的結合起來。
規范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管理有關部門應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制定長遠的高校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體育產業市場的立法管理,把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納入法制的軌道。理順各門類、各層次相應的產業關系,以及與其他各主管部門的關系,形成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系統結構,對學校體育產業進行有力、有序、有效的調控和監管。
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思想不夠解放,體育市場意識淡薄多年來,高校體育事業被認為不具備創造價值的經濟屬性,因而只強調國家投入,未能重視自身的產業發展。長期以來,高校體育的目標就是搞好體育教學、訓練、群體活動等。現行的學校體育組織行為仍是主要局限于校園之內,缺乏與社會的交流和合作,高校體育的功能與優勢遠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包括對學生的體育培養、向社區體育的滲透、體育產業的開發等。使得高校體育資源的功能單一化,學校體育設置閑置的現象比較普遍,造成資源性浪費。
高校商業體育方面基本上屬于空白體育產業在福利體育方面或多或少都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商業體育方面,只有部分學校做了一點嘗試,基本上屬于空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高水平運動隊的經濟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學校運動隊的投入主要是依靠經費撥款,未能發揮自身特有的優勢和特點,由于技術水平不高和項目的觀賞性不強等原因,造成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主要收入之一——比賽門票收入不理想。
有關部門對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缺乏扶持力度體育產業政策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體育產業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它是國家規范體育產業發展的一種經濟政策,也是國家宏觀指導、調控、優化和監督體育產業發展和運行的重要依據和手段,它對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有關部門在制定體育產業政策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支持的力度還需要加大,只有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高校體育產業市場才能向著有序、有益、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劍波,等.淺析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 [J].湖北體育科技,2007,(7).
[2]歐平.加強自身“造血”適度發展高校體育產業[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2).
[3]李寧,等.對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 [J].生產力研究,2006,(5).
[4]曹可強.體育產業概論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龐志強(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體育部副教授,人體運動與心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人體運動科學。
(本文責任編輯:李亞平)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