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討論了《建筑工程測量》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條件,提出了以案例為引導的項目教學法的新概念,并對其實施的條件和過程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建筑工程測量;案例;項目教學法;條件;過程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到20世紀中后期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
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受教育者社會化,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實用型人才,項目教學法非常適合于高職教育。《建筑工程測量》是建筑類專業普遍學習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而且建立在一定的工程知識基礎之上。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重復性,不可能每屆學生都建設一棟樓進行測量項目教學,所以《建筑工程測量》的實施過程應以案例為引導的項目教學法為主,以校外實訓為主。
實施條件
(一)教材
傳統教材主要是分解測量技術,然后再組合應用,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學以致用。項目教學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是先有項目,再分解技術。由于現有的教材無法滿足項目教學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編寫一套教材,內容應以一個實際工程為例,從設計院設計階段到施工直到運營階段,給出完整的資料,然后將設計院用的地形圖識圖等內容擴展來講。因為結合工程實例,學生學起來才有興趣。
(二)人才
項目教學法完全是結合工程實例來講。因此,需要教師不僅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工程經驗。目前,高職教師的理論知識深厚,工程經驗則很欠缺。這是現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每年招聘都是首先要求高學歷,而大部分的工程人員學歷都不高,這就使得高職院校不乏高學歷人才,而工程經驗豐富的人卻不多,有些人甚至從未去過工地。而且教師僅僅在工地工作過,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設計院階段有測量,在運營階段也有測量工作,因此,項目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良好的校企關系
項目教學法在國外起步較早,發展較快,一般采取直接與相應的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由工程師來校給學生上課,學生去工地工作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方式。這就需要學校與建筑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長期的合作機制,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接收學生參加實習并給予指導,為師生提供參觀場地。
實施過程
《建筑工程測量》是土建專業普遍學習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土建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從事房建施工,而很少接觸到大地測量和路橋測量,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關于大地測量等宏觀內容可以只做簡單描述,路橋測量則可略去不講。
建筑工程根據其特點一般分為規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及竣工運營階段三部分。因此,《建筑工程測量》項目教學法的課程內容也應從這三方面進行設置。教材中的實例選用某住宅樓工程,總建筑面積38850平方米,其中地下2層,地上14層,預制樁基礎,框架結構。
(一)規劃設計階段
這一階段的測量工作包括紅線、地形圖、工程定位等。這些雖然有時不是施工單位要做的工作,但與施工測量密切相關。因此,學生充分了解、掌握這些內容對以后施工階段的控制網布設、放線等很有幫助。展示某住宅樓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可以讓學生有感性認識。由于學生在高中已經接觸過直角坐標,在生活中也接觸過地形圖,所以這一部分的感性知識學生接受得較快,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技術講解。
紅線某住宅樓的紅線是采用坐標標注的方法,簡單介紹紅線的由來。
地形圖講解測量坐標系與數學坐標系的不同、地形圖識讀、地形圖應用等。重點講解地形圖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工程定位某住宅樓工程定位由設計院負責提供,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由規劃局提供。結合工程實例講解工程定位和控制點的由來、原理、方法和作用。帶領學生去相應的工地參觀之后,要求在校內模擬做出工程定位和控制點。由于定位和控制點在某些工程中可能由施工單位負責提供,所以應詳盡解釋,要求學生掌握。
(二)施工階段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施工階段的測量,而施工測量又跟建筑和結構形式有關。因此,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僅以某住宅樓工程為例進行講解,其他形式則在該項目教學完成之后展開討論。
施工測量方案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全面考慮擬建工程的各種具體施工條件,揚長避短,擬定合理的施工測量方案,確定測量順序、測量方法和勞動組織,統籌安排施工測量進度計劃。施工測量方案是施工測量的指導性文件,是在統攬全局情況下制定的。學生剛認識測量不久,所以不可能完全掌握施工測量方案的要領和宗旨。因此,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解方案的編制方法和組成部分。至于具體的技術則不講解,等項目完成之后再學習測量方案的具體編制過程。
控制網平面控制網采用矩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采用三等附合水準。主要內容包括控制網的布設原則、布設方法。先去工地參觀相應的控制網,并拿回原始數據進行平差計算。回校后模擬做出控制網并進行平差。
基礎測量先去工地參觀相應的樁基礎施工測量,現場討論,答疑。主要內容包括樁基礎的放線,打樁時如何控制傾斜度,樁頂標高的控制,承臺的控制等。回校后模擬做出一部分。
主體施工測量標高控制、軸線控制、門窗洞口控制、電梯井控制等在校內很難模擬出真實的場景。所以需要帶領學生參觀工地,以在工地講授為主。先參觀,回校講理論,再聯系實際地多次參觀工地,最后在校內模擬操作。
裝飾施工測量地面面層測量,吊頂和屋面測量,墻面裝飾施工測量,玻璃幕墻的安裝測量。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并能簡單應用。主要教學方法采用外出參觀、校內講授、校內模擬等。
(三)竣工運營階段
包括竣工總平面圖、分類圖以及地下管道、電纜、電信路線網和基礎等隱蔽工程的測量和變形觀測。先拿出某住宅樓的竣工圖,結合現場參觀和校內模擬測出竣工總平面圖。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并能簡單應用。因變形觀測可以作為獨立的部分來講,所以雖然開始于施工初期,但放在這一階段來講更為合適。
實施體會
以上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法有些相似,但又區別于案例教學法。《建筑工程測量》很難采用案例教學法,因為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案例只能用于課堂講授。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案例為引導的項目教學法,以某住宅樓的案例為引導,把教學分為三個項目:設計、施工和竣工。在實施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參觀同種工序的不同工地,由現象到理論,這樣的教學學生更易接受,學習的主動性也比較高。問題在于如何聯系相應的工地。有相當多的工地由于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而不愿讓學生參觀。但對于傳授知識來講,這種方法卻比較好,學生在學習期間通過接觸大量的工地,結合自己的模擬,畢業后可以很快進入工作狀態。
《建筑工程測量》教學中以案例為引導的項目法教學具有很強的優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觀工地,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以案例為引導進行教學,能夠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項目法教學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有效的教學模式,還必須依靠教師豐富的知識作為支撐。這就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多種工程測量知識,這樣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建筑工程測量》的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小敏.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多媒體教學實踐與思考[J].海洋測繪,2003,(6).
[2]彭儀普.關于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教學的體會和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3):63-64.
[3]王金圳.淺談“項目教學法”在建筑施工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5,(3):42-44.
作者簡介:
李平(1982—),男,河南南陽人,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
(本欄責任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