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國家加大了對內蒙古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使通信、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內蒙古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一直以來,內蒙古的農產品絕大多數是由產地以原始產品(采摘后的初級狀態)的形式銷售,而農產品附加值的真正實現是在非產地,所以內蒙古農產品鮮銷的方式限制了農產品的增值。目前,內蒙古生鮮冷鏈薄弱的現狀和數量型的農產品生產形成很大的矛盾。
一、內蒙古發展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公路運輸在農產品物流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內蒙古現有國道16條,省道51條,公路通車里程58430公里。農村地區雖然實現了鄉鎮公路的普及,也興建了鄉村道路,仍有一部分行政村未能通車,道路等級低、路況差,大部分為砂石路面。鐵路建設發展緩慢,農產品專用貨場缺乏。目前,內蒙古已經形成了內通各個鄉鎮、外與全國各地相連的通信網絡體系。但是,物流信息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方面還比較薄弱,用于硬件建設、網絡運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資金嚴重短缺,光纖線路未能通到大部分農村鄉鎮,電腦在農村的使用率很低。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為內蒙古農產品物流的主要據點,普遍存在產地市場不足、條件差、管理水平低、功能不健全、綜合服務能力差等問題。
(二)農產品物流的技術落后。農產品具有生物屬性,含水量高、保鮮期短、容易腐爛變質,會大大限制運輸半徑和交易時間;農產品是自然的產物,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農產品的自然屬性對運輸、包裝、加工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內蒙古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內蒙古糧食運輸仍然以包裝運輸為主,散糧運輸的比重非常低。包裝糧運輸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技術落后,物流效率低。運輸方案的優化技術發展不快,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運輸無序化,對流、過遠、迂回、重復運輸、回程空載等不合理現象屢有發生。儲藏保管、裝卸搬運技術落后。內蒙古的專用倉庫不足,通用的倉庫比較多,特種倉庫如低溫庫、冷藏庫、立體倉庫等嚴重短缺,導致簡易倉庫儲藏和混藏、農民分散儲藏、甚至露天堆放的問題相當突出。每年有數目不小的農產品露天存放,更談不上使用現代化的倉儲管理方式了。由于保管不當,許多農產品在農民手中浪費的程度遠遠大于其出售后直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運輸過程中所浪費的程度。在裝卸搬運方面,機械化水平較低,叉車、托盤、貨梯、升降平臺、巷道堆垛起重機等裝卸設備數量有限,大多數還靠手工操作。
(三)農產品物流的管理方面存在問題。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目前內蒙古農產品市場信息化建設比較落后,大多數市場沒有配備信息設備,致使市場信息情報功能未能充分發揮。農業信息網絡覆蓋面不大,雖然已經有了相關的農業信息網,物流網,但針對細節的農產品的倉儲和加工的網頁還不完善。在信息市場中,一般性、普及性的信息供給比重大,而具有指導性、實用性的信息供給比重小,尤其缺少直接為農民服務的中介組織,不能為農民提供專業技術、信息咨詢及生產經營的服務。
二、促進內蒙古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是進行農產品物流的栽體。要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入,做到村村通公路。完善公路網絡,提高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能力。確保農產品的運輸道路暢通無阻。加強農產品運輸的工具及設備的開發和生產。為了推動內蒙古的農產品冷藏保鮮物流,降低儲運環節的損耗率,必須擴大冷藏貨運車輛的生產和運營,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衛生標準的車輛。保障冷藏貨物的質量。運用現在較先進的運輸工具來滿足各種農產品的運輸需求。建立具有現代化倉儲能力的倉庫。要建立一些能夠儲存不同的農產品的現代化倉庫,以適應不同特點的農產品的要求。
(二)提高農產品的物流技術水平。加快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進程,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推行和國際接軌的關于物流設施、物流工具的標準,以實現物流活動的合理化。要研究農產品的包裝技術。包裝是生產的終點、物流的起點,在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具有保護功能、定量功能、標識功能,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其使用價值,以防止農產品污染或腐爛變質,也便于在零售時提高工作效率。應改變過去那種散裝、裸露銷售的經營方式,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不斷改進包裝,實現農產品包裝的標準化、美觀化、系列化。另外,要研究農產品物流的冷凍保鮮技術,確保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不腐爛、不浪費。
(三)提高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大對計算機網絡建設的力度,健全網絡系統,以確保準確及時地提供農產品的各種信息。加快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設。面對全國逐步開放的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需要有科學準確的市場信息作為指導,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強化規范協調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做好農產品市場交易信息采集和發布工作,建立農業生產科技和新產品開發信息的普及、指導、規劃、組織一條龍的信息交流和服務體系。
(四)鼓勵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發展和建立農產品物流合作組織。農產品物流企業是進行農產品物流的關鍵。應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方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業界限,盡快培育一批農產品物流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間和龍頭企業與運輸企業、商業企業間的聯合,充分利用運輸、商業企業在市場信息、銷售網絡和運銷經營等方面的特長和優勢,著力打造一批優勢物流企業。一般大型的商貿或龍頭企業與農民最好的連接并不是直接與分散的農戶相連接的,而是與農業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行業協會相銜接的,這樣既可以降低交易中的成本,又有助于農民利益的保護。因此,無論是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還是構建現代的農產品物流體系,都要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專業化經濟合作組織。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