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越來越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結合自己的實際,恰如其分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將直接影響其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我國幅員廣大,在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社會、經濟與技術水平均方面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差異。自然資源集中于中、西部,呈現西多東少,而人口密度、產業與技術發展水平則表現為東高西低,構成了我國特有的資源與技術經濟在空間上的雙重逆向梯度分布,從而奠定了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的區域格局。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經濟雖然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與東部地區和全國的情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一狀況即使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以后也未有根本改觀。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對外貿易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因而沒有有效地帶動經擠增長。
一、西部經濟現狀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GDP增長率逐年提高。但是,東西部之間的差距依然在拉大。只是拉大的幅度有所減緩。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哪項東、西部地區的經濟指標比較,西部地區都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同時,西部地區經濟的這種現狀,也會制約我國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西部對外貿易現狀
同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后,西部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是與東部地區相比,對外貿易水平還是處于極低水平,西部地區的整體對外貿易水平至少要落后10年。
(一)進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
目前,中國的主要外貿出口基地在東部,兩部外貿進出口總量規模往往比不上東部較發達地區一個省的規模。加工貿易比重高低分布不均和吸收外商投資能力的地區性遞減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西部地區內部,省市之間進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分明顯。西部地區的對外進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四川、陜西、云南、新疆、重慶5省市,上述5省市的進出口規模占西部總量的80%以上。
資源密集型的工礦產品、農、副、牧、土、特產品以及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輕紡產品是西部出口主導商品。而資金密集型、技術型的產品出口則一直相對滯后,其中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很低。
(二)西部地區外資利用水平較低
1利用外資總量小
近年來,從總量上看,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數額僅占全國的3%,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87%左有的水平。2004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640.7億美元,東部地區利用外資額是西部地區利用外資額的34倍。整個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總額低于廣東、江蘇、福建、上海、山東、北京、天津等東部的任何一個省市。
2外商投資規模小,效益和質量差
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大多數以中小型項目為主,平均單項外資額水平和外商投資項目的技術、資金集約程度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缺乏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總體績效較差。
3外商投資企業結構單一,技術水平層次低
目前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仍以高能耗型原材料生產、農牧產品初級加工、餐飲服務和房地產行業居多,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技術企業和產品技術先導型出口企業很少。這種結構還基本上與中國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外資的產業分布結構相近,依然停留在引進外資的初級階段。
(三)西部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國際旅游服務是西部地區服務貿易獨具優勢的領域,但是1999-2004年期間,西部地區的國際旅游收入約占全國的10%左右,西部12個省市的國際旅游收入之和還不到廣東省的1/2。其中。云南作為西部地區國際旅游收入的排頭兵,其收入不及廣東省的1/10,而諸如寧夏、青海這樣的落后省份,其旅游收入與廣東相比,幾乎微不足道。可見,以廣東為代表的東部地區依靠其地理交通服務和歷史傳統等優勢,吸收了大量外匯收入,占有絕對優勢。而西部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但是由于缺乏宏觀的旅游開發規劃和合理的微觀市場機制引導,國際旅游資源和市場開拓還處在低層次發展階段,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優勢。
三、對外貿易對西部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對西部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現狀進行分析之后,接著來探討西部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這對于西部地區抓住機遇、采取措施,實現經濟跳躍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數據整理的原因,本文選擇了1999-2004年間的西部、東部和全國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以便說明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對西部經濟發展的作用。

下面主要選擇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3項指標(指標數據由2000-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整理得到),利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1999-2004年的這3項基礎指標數值分別與GDP進行回歸分析。設建立的回歸方程為:Y=a+bx。其中:y為各地區國內生產總值,a為常數項,b為x的系數。x為選定的基礎指標:出口額、進出口額、外商直接投資額,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全部通過α為0.01的t檢驗與F檢驗。
(一)出口貿易與GDP的回歸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東、西部和全國的出口貿易與GDP相關系數R均超過0.975,可見出口貿易與CDP關系密切;可決系數112也在0.951以上,可見回歸方程的可信度較大。對于西部地區來說,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出口貿易額,就會產生9.415個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而全國和東部地區分別可以產生1.356和1.227個單位的GDP,這說明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潛力較大。回歸方程表明出口貿易對西部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潛力大于東部地區和全國,這與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較差、經濟低水平運行不無關系。從表2還可以看出。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額每增加一個單位,GDP增加4.845個單位,相比之下,低于單純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這也從某種角度說明進口貿易不利于經濟增長。因此,西部地區在西部大開發中除了保證必需的原材料和先進的設備進口外,應大力發展出口貿易、充分挖掘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潛力。

(二)外商直接投資與GDP的回歸分析
表2顯示,西部地區外商投資與GDP的相關系數為0.549,系數偏低同時也低于全國和東部地區水平,但是這并不能否定二者相關性的存在,由于外商投資問題較復雜,它不但受國內、區內因素的影響。而且還要受國外因素乃至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使得外商直接投資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的作用未能充分表現出來,雖然R2只有0.301,但這并不影響方程存在的經濟意義。回歸方程表明,西部地區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外商直接投資,就會產生44.636個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而全國和東部地區這一作用卻遠低于西部地區,這說明西部地區利用外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因此,西部地區應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資彌補投資的不足。
四、對西部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建議
(一)實施科技興貿戰略
大力引進國外高新技術和東部成熟技術,加快企業傳統技術改造,增強對資源型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能力,以提高西部地區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擴大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試點范圍,國家定期向科研院所發布技術創新課題招標目錄,以最新科技成果推動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在條件具備的西部城市推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努力擴大機電產品出口比重。
(二)加大引資力度,促進外資向西部流動
通過利用外資可以改變西部地區存量資產和新資產的質量,所以應在產業投資導向目錄中制定有利于外資流向西部的減免稅賦、審批投資限額等優惠的引資政策。同時,要鼓勵已在東部投資的跨國公司,到西部追加投資新設企業;實行東西部差別稅率所得稅政策,鼓勵外資以并購方式進入西部。另外,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交通、通信、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生產社會服務體系,以改善引資軟、硬環境。
(三)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
借助“人世”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金融、電信、交通、旅游、商業等服務業的開放,擴大西部地區服務貿易的規模及范圍,率先引進國外先進的服務產品、服務方式和服務企業,以改善服務業落后對西部經濟發展和吸引外資的制約。例如,可選擇部分城市作為服務貿易試點城市;鼓勵外商到西部設立保險、貿易、旅游、電信、電子商務及市政基礎服務設施的合資或獨資企業;允許西部地區先行設立外資金融機構,以改善外商投資企業外部融資的金融服務環境。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人力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