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外貿企業在升值風險下尋求生存的法則是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我國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為切入點,分析其在人民幣升值環境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從企業自身和外部支持兩個方面提出外貿企業的風險規避策略。
關鍵詞:匯率 浮動匯率制度 國際貿易
一、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從理論上講,貨幣升值實際上并不影響進出口商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通過改變在國際貿易中的相對價格,來削弱它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一國貨幣升值后,通過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外國對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規模得以制約。同時,該國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下降,會刺激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進口規模得以擴大。文章將從出口企業、進口企業兩個方面分別對人民幣升值條件下企業的生存環境作分析。
(一)出口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以來料加工或進料加工為主的三資企業在全球化產業鏈中處于最低層的地位,利潤率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人民幣升值以后,無疑將會抵消人力資本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中國的產品出口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一覺醒來,企業資產蒸發不少”,企業顯得措手不及,這是絕大多數外貿企業的反應。影響不僅表現在企業戶頭上的美金市值蒸發不少,另外,長遠的損失還表現在升值帶來的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這將直接降低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對業績形成一定的負面沖擊。人民幣升值,將再一次使紡織品出口企業,尤其是依靠量的擴張來取勝的企業或小企業遭受較大打擊。但這也正為外貿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帶來了最好的契機。
1 幣值的微調短期內對出口導向型外貿企業影響不大 一點波動都沒有的市場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匯率的浮動能讓許多中國企業學會在競爭中尋求成長。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了預期,理性的企業主體都會對未來的幣值上升作出準備,并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即使有損失也應能夠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另一方面,實際上中國出口型企業的價格優勢是相當強的,與同類競爭對手的平均價格差距在15%以上。人民幣升值在10%以內,出口企業仍然具有價格優勢。
2 幣值上調較承擔貿易制裁對外貿企業更為有利
一直以來,“低價”是絕大多數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共同形象,家電、紡織、機械等行業無一例外。但低價競爭的弊端也顯而易見,不僅容易引發貿易摩擦,承擔貿易制裁的后果,而且產品出口的利潤空間微薄。與貿易制裁相比,升值顯然是一個更優選擇。就今年上半年的中國與歐美紡織品爭端來看,盡管取消配額后中國出口數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期利潤并沒有相應的增長,給美國提供了優質低價的產品,還受到質疑和制裁,國內企業的價格戰已經傷及自身。人民幣升值恰恰為國內企業提高產品出口價格提供了一個契機。
3 為調整產業結構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要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就必須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恰好給出口型企業提供了這個契機。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提高經濟質量遠比提高經濟數量更重要。
人民幣的升值使得行業中的優勢企業將更加占有先機。家電、紡織、機械等行業大多是高度競爭型產業,升值將有利于促進行業進一步的產業整合,更有利于優勢公司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此外,匯率的小幅穩升必將提高中國經濟和貨幣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的地位,這將為中國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對外貿易條件,有利于中國經濟更快地從一個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基地轉變成為一個真正的經濟強國,從而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二)進口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對進口型企業而言,生產成本將明顯下降。短期看,由于在此次人民市升值之前。眾多進口企業已與外商簽訂采購合同。在采購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將使這些進口企業大大降低匯兌成本,所降低的匯兌成本將直接轉化為經營利潤,為企業帶來較大經營效益;長期看,人民幣升值使得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增強。
進口企業應利用人民幣升值將降低進口企業的生產成本的有利時機,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增強在國內市場上對進口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借助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價格走低的趨勢,發揮勞動力價格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加快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投資等“走出去”戰略實施步伐,開拓海外市場。
二、人民幣升值下我國外貿企業的風險規避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的外貿企業面臨的不再是過去面對的一成不變的匯率制度,替代的是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浮動匯率制度,外貿企業將面對更大的外匯風險,因此我國外貿企業應制定相應對策,采取有利措施。升值已經成為定局,變壓力為動力以實現外貿企業更為健康發展才是當前大計。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有風險意識,采取相關措施規避風險。
(一)外貿企業自身應做的工作
1 從出口業務特點出發制定對策
(1)選擇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大多數的一般貿易企業,特別是紡織品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基本在10%以內。人民幣如升值對其的影響將是“致命性”的。所以在避險方法上,企業可選擇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假如出口產品的利潤率能夠達到20%以上;那么人民幣升值5%或10%不會對企業產生太大影響。
(2)壓低采購價格。對于純外貿企業來說,還可以壓低采購價格,以及調整進出口比重、調整進出口國家和地區等來降低出口產品成本和優化出口產品的外匯幣種。
(3)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的相應處理。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按資金來源,又可以分為業主付款項目、貸款項目和投資項目。業主付款項目在國際承包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資金主要來源于國際金融組織、政府等。工程又分為土建及設備兩部分。土建項目的特點是大部分材料來源于當地,這部分基本不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而且有可能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得一定的利益。人民幣升值對土建項目的影響主要在利潤部分。由于企業的最終利潤是以人民幣表現的,人民幣升值對項目利潤產生直接的影響,簡單來說,對已簽合同的土建項目,人民幣升值多少,項目利潤就減少多少。對未簽合同的土建項目,以及今后投標的土建項目,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企業市場博弈的結果,需要進行更細致的分析。
2 運用金融手段,化解人民幣升值風險
(1)“遠期外匯買賣”是外貿出口企業首選的避險產品。“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銀行為企業服務的外匯業務,又稱為“遠期外匯鎖定”。如某外貿企業估計在3個月后,會收到一筆價值2000萬美元的外匯。目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外匯牌價為1:8.09,3個月遠期匯率是1:8。企業就可以和銀行按1:8的匯率簽訂一個3個月遠期美元賣出合約。如果3個月后,人民幣升值,美元兌人民幣的價格達到了1:7.8,銀行仍會按照1:8的價格,將這筆2000萬美元的外匯,用人民幣兌換給企業。這樣外貿企業就減少了400萬元人民幣的結匯損失。
(2)將銀行的人民幣貸款轉為美元貸款也是外貿企業化解升值風險的好辦法。人民幣貸款轉成了美元貸款,外貿企業可以得到兩點好處:一是美元貸款利率要低于人民幣貸款利率;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美元貸款成了企業的最佳選擇。
(3)堅持用銷售國貨幣結算。
(二)外貿企業需要社會的支持
1 支持企業“走出去”
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是外國直接投資的迅速增長,而受種種因素限制,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速度太慢、規模太小。
(1)制定標準統一而且透明的境外投資用匯審核程序,簡化境外投資審批手續,簡化管理程序,并賦予一定的境外投資自主權。
(2)結合國家產業政策,進一步放寬境外投資購匯限制。優先考慮戰略性境外投資項目、援外項目和符合鼓勵類產業的境外投資項目的用匯需要。鼓勵通過境外投資獲取國內所需的稀缺資源,帶動國內出口,提供營銷服務以及設立高科技研發機構,并在用匯上給予支持。
(3)不再強制調回境外企業利潤,允許境外企業保留利潤,用于境外企業的增資或境外再投資。
2 地方決策銀行貼息
從一部分儲蓄形勢較好、放貸并不活躍的銀行中或季節性放貸比較強的銀行中調出部分資金,成立外貿風險基金,給予受影響大的企業一定的貼息扶持。人民幣升值取決于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和政府的外匯政策。相對來說,外貿企業處于被動狀態。但是外貿企業自身或國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風險。
總之,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是風險與機會共存,需要企業與社會共同努力抓住機會、創造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