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運用幾何圖形對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動態過程進行了說明,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分析了人民幣升值環境下出口企業可能的結局,據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字:人民幣升值 出口 對策
從理論上說,人民幣升值多大幅度,出口企業的出口利潤就損失多大幅度。
假設某出口企業單位產品的成本為,該產品在國外的售價為,兩國匯率為(假設出口國采用的是直接標價法),則單位出口產品換算為本國貨幣的價格。那么出口單位產品的利潤為:p=Pf*E
R=P-C=Pf*-C (1)
假設該出口產品的單位成本C在匯率發生變化的過程中保持不變,如果本幣匯率升值,則在直接標價法下體現為E變小,要想保持收益水平R不變,就必須提高產品的國外售價Pf0如果國外售價保持不變,則會降低單位出口產品的利潤。
假設本國貨幣升值n%,那么要保持收益水平不變,就必須把國外售價提高為Pf=1/(1-n%*Pf因為1/(1-n%Pf*E(1-n%)-C=Pf*E-C=R。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本幣升值10%的時候,要保持利潤不變,國外售價提高的幅度不一定是10%,而是1/(1-10%)-1=11.11%。
在現實貿易中,出口量Qx和單位出口產品的利潤水平只有著強烈的正相關關系,我們可以把出口量Qx看作是利潤R的函數,出口量隨著利潤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在單位利潤。真為零的時候,出口量為零。設:Qx=AR
(2)
其中為一個常數,且k>O,表示利潤水平對出口量的影響程度。我們把(2)式代入(1)式得到
Qx=k(pf*E-C)=kpf*E-kC (3)
在(3)式中對匯率求微分,則
dQx/dE=kpf (4)
由于k>O,且pf>0,所以kpf>0,即dQx/dE>Q表明匯率丑的變動和出口量Qx的變動成同方向變動,E變大的時候,Qx也變大。
由于人民幣匯率是采用的直接標價法,當E變大的時候,表示的是人民幣貶值,即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時候,出口量會增加,而人民幣升值,即E變小的時候,我國該種產品的出口量Qx下降。所以從數學角度看,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出口企業的出口數量必然隨著人民幣升值而下降。
一、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影響的具體過程剖析
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就是國內出口商品以國內貨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不斷降低的過程。從中長期看,如果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受到激烈競爭而不能輕易提高價格,或者提高價格造成了在國外銷售量的急劇萎縮,而國內出口成本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又趕不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幅度,那么該出口商將被淘汰出原來的出口市場,如果不能在國內市場打開銷路,該企業將面臨破產倒閉。在這種情況下,出口企業需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降低出口成本或者提高出口價格,以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入減少。如圖1所示:

圖1中,C1、C2、C3、C4、C5、C6、C7代表一系列出口廠商(或出口行業)的成本水平,這些出口商的成本可能因為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假設出口商的成本水平處于其成本曲線的最低點。Pdo表示出口商品在國內的銷售價格,用圖中下面的粗實線表示;而Pt為出口商品在國外的銷售價格,E為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水平,則Po=Pf*E。為出口商品的國外售價折算為國內貨幣表示的價格,高于在國內的銷售價格,這也是形成出口的主要動力之一,用圖中上面的粗實線表示。Pt表示出口商品并獲得國家的出口退稅之后的實際銷售價格水平,用最上面的細實線表示。P1、P2、P3則分別表示因為人民幣匯率不同升值幅度之下的出口價格的國內折算價格,并且P0>P1>P2>P3,E0>E1>E2>E3,表現為圖中下面的三條粗虛線。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人民幣匯率沒有變化的時候。同一種出口商品的不同出口商的成本水平是不同的。如果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價格折算成本幣價格之后高于該商品在國內的銷售價格,則廠商優先考慮供應國外市場;而當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價格折算成本幣價格之后低于該商品在國內的銷售價格,則廠商優先考慮供應國內市場,并減少甚至停止出口。
C1代表的出口商的成本最高,甚至高過了出口商品國外售價的國內折算價格,即銷售價格低于成本,但是由于我國存在特殊的出口退稅政策,在取得退稅之后,實際收入略高于成本,可以獲得比較微薄的利潤。這些企業主要是靠吃國家出口退稅存活,生存能力很脆弱。這種狀況當前在我國比較普遍,由于供過于求造成的惡性競爭,爭相壓價,使得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甚至一些家電產品的國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格,在惡化我國貿易條件的同時,壓縮了這些企業自己的生存空間。

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即Pf*E線不斷下移的過程,如果出口退稅率不做調整的話,則只線也將隨著Pf*E線同等幅度的下移。
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值到E1,處于C1、C2、C7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將被淘汰出該出口市場,如果不能盡快降低成本,這些企業將倒閉,因為他們的成本水平高于國內銷售價格。處于C6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出口已經無利可圖,將被迫加大力度開拓國內市場。
如果人民幣升值到E2,處于C6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將停止出口,處于C3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也將無利可圖,退出出口市場,加速開拓國內市場。
如果人民幣升值到E3,處于C5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將停止出口,被迫轉向國內市場銷售。而只有處于C4成本水平的出口企業向外出口該種商品。
以上只是靜態的和短期的分析。從動態的角度看,隨著人民幣升值,一部分出口商被淘汰出出口市場,而轉向國內市場銷售,這會造成國內市場供過于求,造成國內銷售價格Pd的下降,同時國際市場上由于供給的減少,會使該商品的國際價格Pf上升。Pf的上升對Pf*E線具有向上抬升的作用,而E變小,即人民幣匯率升值對Pf*E線具有向下打壓的作用,這兩個相反的力量具有相互抵消作用,從而緩和了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出口商沖擊的程度,有利于減輕出口商的收益下降程度。但是這兩種力量不是同時發生的,Pf的上升是在人民幣升值之后發生的,匯率升值是引起Pf上升的原因。Pf上升體現了出口商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通過出口價格向外轉嫁的過程,出口價格的本幣折算價格先是由P0下降到P1,這個過程主要是由人民幣升值引起;然后出口價格的本幣折算價格又從P1上升到P2,這主要是由于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供應量減少而引起出口商品國際價格的上升引起的,如圖1-2所示。
Pf*E線最終是否下降,取決于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幅度大小和出口商品國外售價Pf上升幅度的大小,這是兩種相反方向的力量。由于國際價格Pf上升的前提是中國企業停止出口之后,沒有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占領這個市場,即供給彈性比較小。這樣綜合考慮之后,如果國際市場價格沒有上升,或者上升的幅度小,不足以彌補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價格的國內折算價格造成的下降幅度,則Pf*E線向下移動,仍將發生上述的出口商被逐批淘汰出出口市場的過程。
那些被迫由出口市場轉向國內市場的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供給和競爭,將會壓低該種商品的國內售價,所以國內銷售價格線Pd也是隨著Pf*E線的下降而下降,并且Pf*E線下降越快,Pd線也會下降越快。這樣會造成那些從短期看成本高于P1線但低于國內銷售價格Pd線的企業的成本也會很快高于國內銷售價格Pd線。所以由于人民幣升值而被淘汰出出口市場,進而轉向國內銷售的企業中有大量的將會破產倒閉,能存活的只是那些成本比較低的企業或者那些在短期內把成本降低下來的企業。
二、人民幣升值情況下出口商的可能結局
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對國內出口商而言,有四種選擇或者結局:第一,保持利潤水平不變,提高產品在國外售價;第二,保持產品在國外的競爭力不變,不提高產品在國外售價;第三,在兩者之間權衡,適當提高產品在國外的售價,承受一定幅度的利潤損失;第四,適度提高國外售價之后,兌換成本幣的收入仍然低于成本,繼續提高國外售價則造成在國外銷售量萎縮,那么該企業將停止出口。
對于我國出口商而言,具體采取那種做法,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第一,人民幣升值的具體幅度;第二,出口商的成本優勢或者利潤空間大小;第三,國外的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或者成本水平;第四,出口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需求價格彈性。
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比較小,并且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大、自己的利潤空間比較大、和競爭對手的成本水平接近,那么出口商可以采取第二種策略。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比較大,對出口商利潤有重大影響,那么如果出口商成本遠低于競爭對手,按原來的利潤水平提高價格之后價格仍然是最低的,并且該商品的價格彈性比較小,那么可以采取第一種策略,提高價格保持利潤水平不變。即

如果出口商的成本水平和國外競爭者的成本差別不大,大幅度提高價格將喪失競爭優勢,或者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大,提高價格將大幅度降低銷售量,那么可以采取第二種或者第三種策略。具體采取第二種或者第三種策略,要看匯率升值之后在國外售價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所兌換的本幣收入是否大于成本,如果大于成本,即R=Pf*E-C>0,Pf*E>C ,可以采取第二種策略;如果小于成本,即R=Pf*E-C<0,Pf*E<C,則只能采取第三種策略或者接受第四種結局。當Pf*E>C(P′f>Pf采取第三種策略,當,接受第四種結局。
三、人民幣升值情況下出口商的對策探討
第一,采取各種措施降低自己的成本。比如加強管理,優化供應鏈,提高人員的勞動效率等。
第二,如果降低成本的空間有限,就應該在產品功能、款式、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或者大力研發新產品,通過產品差異化戰略來逐步提高自己產品的國外售價,保護自己的利潤空間。
第三,可以考慮走出去,到某些發展中國家進行直接投資,轉移生產能力,可以避免諸多面臨的困境。
第四,可以考慮擴大國內市場銷售。在轉向國內市場的時候,可以考慮轉產在國內市場銷路比較好的產品,當然這也受制于轉產的成本,不一定行得通。
第五,可以考慮主動請求其他企業兼并,借助對方的管理或技術,更好地降低成本或者順利實現轉產,從而爭得喘息的機會。
第六,對于日常的匯率風險,應重視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避險。對于中小出口企業來說,積極采取措施減輕匯兌風險也是當前生存的重要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