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廣西教育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嶄新課題。
當前,廣西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一樣,進入了新的轉折點——既具備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內在需求,也面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教育結構不合理、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師隊伍不穩定、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比較突出,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教育體制結構、教育內容方法等,與新的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正在日益顯露出來。其中,既有不少過去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也有一些無法回避的深層次矛盾。總的來看,基礎教育鞏固提高和均衡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一是“兩基”目標實現了,能上學的問題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已經成為突出矛盾;二是長期困擾我們的教師工資發放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但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現代化建設還面臨諸多困難;三是社會人口流量加大,促進了城市現代化建設,但農村留守兒童增多,寄宿制學校不足、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等問題日益突出;四是學校硬件建設基本達到了國家現階段的標準要求,但是包括學校管理在內的軟件建設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五是隨著免費教科書的提供,免收學雜費、補助公用經費、補助貧困生生活費等政策的推進,改善學生生活質量又成為突出問題;六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的體質、體能不高的問題也突顯出來;七是隨著教育公益性質不斷強化,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亟待加強。
面對上述事業發展中的各類問題和矛盾,沒有什么本本可找,也沒有多少現成的經驗和方法照抄照搬,而且各地情況也不完全相同,只能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的態度,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勇于實踐。我們應該敢于破除陋習,有所作為,把自己置身于改革發展實踐的洪流,成為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的實踐者,推動者,才能跟上時代潮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充滿活力的全新辦學體制和機制,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布局結構、資源配置、隊伍建設、校舍標準、實驗條件等等,需要整體推進,縮小差異,全面發展。當前,教育結構調整仍然需要我們繼續用功,各地應在進一步抓好“兩基”工作,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整體水平和質量的同時,著力抓好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這兩頭,因為這兩頭直接關系到義務教育成果的鞏固和發展,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例如,有些地方把撤并閑置的校點資源用來為當地村民舉辦幼兒園,或者劃撥給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校作為教學實踐場所,這些舉措既方便了老百姓,又發展了教育,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完善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調整財政教育投入方向,重點向農村和辦學條件表達標的中小學傾斜,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條件差距,全面提升我區中小學辦學水平;加強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管理,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促進城鄉之間教學資源共享,現階段我們重點是要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傾斜等措施和手段,努力促進城鄉相對薄弱學校加快發展,逐步實現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均衡化發展,優質化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在隊伍建設方面,我們要開展有利于促進優秀人才引進的制度性創新實踐,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師資選用機制,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通過制度創新和機制完善,建立和完善師資培訓體系,鼓勵、引導教師加強專業教育,提高整體素質;引導教師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加強農村和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校際之間的均衡發展;要強化校長隊伍建設。把校長培訓、跟蹤培養、實踐提高、評價考核有機結合,建立培養、考核和有效激勵的名校長打造機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教師工資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努力獻身偉大的教育事業。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要求很強烈,已經成為社會追求的一大熱點,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要在加強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以提升示范帶動作用為突破口,進一步促進品牌學校創建。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單靠財政投入是不可能的,只能走創新之路,依靠市場,開發潛力,提升品質,提高質量,才能滿足社會目前高漲的教育需求。
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靈魂。只要是有利于教育發展的一些想法、建議和觀點,都可以大膽地提出,不斷豐富思維,矯正偏差,推動實踐。同時,教育工作者,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在各類教育管理和教育實踐活動中,一定要勇于負責、敢于負責、大膽實踐,切忌唯唯諾諾、墨守成規,努力在各自的領域創出新的發展亮點。
教育關系發展、關系未來,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創新的理念推動廣西教育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煥發高漲的工作激情,用大思路、大勇氣、大智慧,大手筆書寫好廣西教育大事業,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