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已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從整體上看,課改正在穩定、有序、全面、有效地推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成果。但是,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村級小學的課改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
歸納起來,村級小學課改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一)村級小學辦學水平不高,“硬件”不硬。如相當部分的村級小學沒有投影儀、電視機,更不用說多媒體設施了。
(二)村級小學教師數量不足,教師素質偏低。不難發現,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計劃生育改革效應的進一步凸現,農民子女遷往城區、城鎮,農村學校生源明顯減少,有的行政村小學1—6年級6個班總共才有60人,教師編制最多5個(連校長在內),而且村級小學中低年級教師包班的現象很普遍。因此,教師的工作量過大,負擔過重,根本沒有時間鉆研教材教法,使農村課改大打折扣。
(三)經費嚴重缺乏。目前,村級小學生源少,學校能用的經費本來就不多,用于課改的經費就可想而知了。
(四)村級小學和科研工作亟待落實,這雖然跟上級主管部門對村級小學的評估體制不健全有一定關系,但關鍵是相當部分領導和教師對課改工作仍停留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的層面上,使得村級小學定下來的課改課題大多是有名無實、有計劃無實踐的空架子。
(五)村級小學生的學習起點低。相對于城鎮小學生而言,農村小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差,課外書籍少,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受過良好的學前教育,以致出現學習起點低、知識面狹窄的現象。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但嚴重影響了村級小學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而且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那么,怎樣做才能確保農村課改的健康發展呢?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進一步做好課改宣傳工作,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村級小學課改評估條例
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設想,要取得全社會的認識和支持,就必須做好課改的宣傳工作,具體落實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上。對教師而言,新課程帶來的直接變化,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的改變上。而目前課改的宣傳是實的太少,虛的太多。社會、學校、家庭的支持與配合也未能落實到位。因此,怎樣具體落實好學校、教師的課改工作,怎樣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上做出符合課改精神的行動,需要主管部門制定好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課改評估條件,并把它納入學校的評估方案中;或由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提出實施、評估方案,結合主管部門經常性的專項視導,才能切實抓好課改的各項工作。
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村級小學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已直接影響到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一費制”的情況下,農村小學的辦學經費更是捉襟見肘,許多村小學的課改教師做課改其實就是在做“無米之炊”:他們無錢配置學校必需的器材,很少有機會外出參觀學習,有的甚至連專業的教學刊物也難讀到。因此,無論是教育部門內部課改經費的投入,還是政府經費的投入,都應設立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教育專項經費的按時到位、恰當使用。
三、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加強對課改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工作
現在村級小學的生源已明顯減少,以附近的鄉鎮為例,目前學生總數最少的學校只有60人,課改教師處境相當艱難。因此,上級主管部門應立足現實,一方面要加快對現有村級小學的整合,盡快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另一方面,加大對現有課改教師的培訓力度,始終堅持“先培訓,后上崗,全員參加”的原則,使每一位參與課改的教員都能夠明確課改的理念和設想,并最終體現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上。
為切實抓細此項工作,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①加大對校長的培訓力度,確保每位校長都能深入理解課改的理念和具體要求,在教育實踐中給課改教師保駕護航、把準方向;②加大對課改教師的培訓,確保每一位課改教師都能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清楚認識本學科的教學要求和具體目標,最終落實到教學實踐中;③抓好骨干教師的業務指導,加強對農村小學課改教師的幫扶力度。縣市教研室或鄉鎮中心小學,應充分發揮課改教學骨干業務能力的輻射作用,定時不定量地給村小的課改教師以恰當的指導和幫扶,做好跟蹤調查工作,推進課改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④實行資源共享,定期組織課改教科研工作交流會,提高村小課改教師的業務水平。
四、確保教研室對課改工作的引領力度,有序推進農村小學課改工作
農村小學的課改工作更需要專業引領,如何處理好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把握課改的方向,這就需要上級教研部門的引領和指導:給村小的課改設定一定的目標,定期考核;可以與城鎮學校“結對子”汲取成功課改經驗;規范學校管理,走健康發展之路。教研員應多深入農村小學,因地制宜地為教師課程資源的開發提供指導,尤其是教材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的指導。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