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是不幸的,他們過早地經歷了人生的苦難;明天學校的孤兒是幸運的,他們在明天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了勝似親生父母的呵護,在明天學校這個優美、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孤兒的成長,需要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更需要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從兒童到成年人存在著一個“過渡期”,不僅身體的發育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且心理發展也產生人生的飛躍。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孤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生活中經受了磨難;他們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因此,在孤兒成長教育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明天人”不僅是孤兒慈祥的媽媽。孤兒善誘的老師,也是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2001年,當時郊區教育局長親自掛帥的課題“孤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獲自治區立項。以課題研究為龍頭,“明天人”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點面結合。為“讓孩子的心靈灑滿溫暖的陽光”,學校教師探索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心理輔導課,為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建立心理輔導室,為孩子進行個別疏導;與廣西師范學院共建示范性實習基地,更多的大學生走近孤兒,把陽光心態帶給孤兒。
走近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需要。“明天人”領悟理論、運用理論,他們采用“校本專題講座與外出考察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借助專業引領的力量,對教師開展理論學習的全員培訓;借助各種交流展示的平臺,讓教師在體驗中綻放精彩。收獲奉獻的快樂。她們獲得了全國、全區、全市各種教育教學獎,成為綠城南寧西部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優秀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其體現了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明天學校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等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鋪設一條高速公路,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迅速的提高,潛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