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一冊第7課,是新增的閱讀課文。課文敘述圍繞梅花發(fā)生的一些事,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對祖國眷戀之情,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祖國,立志做一個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情懷。教學時,我主要通過分層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條理,弄懂課文內容,感悟梅花之“魂”。
一、讀中感知
“預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篇課文的“預習”除介紹梅花外,還著重提出了三個問題:1.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2.“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課指什么?3.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學生預習后,教師進行檢查,完成下列教學任務:
1.理清文章思路。本文回憶部分圍繞梅花講了三件事:“我”弄臟了外公的墨梅圖,外公發(fā)脾氣;“我”要回國了,外公把珍愛的墨梅圖送給“我”;在“我”回國時,外公送“我”一塊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理清這三件事后,全文的思路就清楚了。
2.畫出疑問。先讓學生動手畫出使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要求學生在課文內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接著要求學生把課文中自己不懂的語句做上記號,在進一步學習時提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
二、讀中理解
1.抓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句子及句子中帶點的詞語。
(1)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2)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歡樂……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
(3)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從“落淚——痛哭——衰老”中體會外公年齡越大,思鄉(xiāng)之情愈切。
2.運用朗讀,理解內容
課文開頭“……又……總……”,結尾寫到“每次……就……”,這樣首尾呼應,更加突出了外公的愛國情。回憶部分:第一層寫外公教“我”詩詞而落淚;第二層講外公因“我”弄臟墨梅圖而發(fā)脾氣;第三層寫外公因年邁回不了國而痛哭;第四層寫外公贈“我”墨梅圖教“我”學做人;第五層寫外公送“我”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以表中國心。前面有提示,后面有交代,前后聯(lián)系緊密。第一、三層雖未直接寫梅花,但寫了外公的思鄉(xiāng)情,是外公珍愛梅花的具體體現(xiàn)。這兩層也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
三、讀中悟情
課文兩處寫到外公的話,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在讀中悟情。
1.“鶯兒,你小呢,不懂!”這是“我”笑話外公教“我”詩詞落淚時外公說的話。這是客居他鄉(xiāng)的老人飽經(jīng)滄桑后吐出的包含辛酸的肺腑之言。“我”當時太小,外公沒有必要對“我”作解釋,故用感嘆號表示感慨,這是外公內心感情不能得到理解時無可奈何的表情。
2.課文的第13自然段,寫外公贈“我”墨梅圖時所說的話,共七句,可分四層,要求學生在認真朗讀的基礎上品味每句話,并給七句話分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其中深刻的情感內涵。即:
保存墨梅圖(第一句)——圖
介紹梅花品格(第二至四句)——花
指出民族氣節(jié)(第五、六句)——民族魂
要做梅花秉性的人(第七句)——學做人
從“愈……愈……愈……愈……”、“不管……都……”、“無論……總要……”中,體會外公的話層層遞進的意思,悟出外公對梅花的喜愛之情,領悟老華僑那永恒不變的愛國之心。
四、讀中品“魂”
1.品梅花之“魂”。外公的話已經(jīng)說出了梅花的“魂”,那就是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怕風欺雪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jié)。在“我”登船回國之時,外公又送我一塊“繡著血色梅花”的白手絹,以表達他眷戀祖國的心。從“血色”一詞中,我們體會到外公就是具有梅花品格的人,課文題目的含義可見一斑,預習時產(chǎn)生的疑問至此全部得到了解決。
2.品課文之“魂”。課文最后一段寫道:“我每次看到……就想……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的一顆眷戀祖國的心。”老華僑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愛國之心至死不渝。我們生長在祖國溫暖懷抱中的少年兒童就更應該記住: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條件下,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要牢記祖國,熱愛祖國!
《梅花魂》一課,我采用分層朗讀展開教學,取得較大成功: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饒有興趣地討論、交流,他們不僅得到充分的朗讀訓練,而且能夠在感情誦讀中體會文章的內容,設身處地去讀去想,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是老華僑深深的愛國心。我認為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因此,我今后教學要更多地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