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豐豇綠優和豐豇一點紅的選育過程、主要特性、產量表現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并總結了栽培管理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豇豆;豐豇綠優;豐豇一點紅;系統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3.4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6—0021—03
20世紀70年代,四川紅嘴燕豇豆遍及全國,進入80年代后逐漸被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育成的之豇28-2所代替,但該品種現在仍有較大面積的栽培。目前,蔬菜種業市場競爭激烈,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對品種的針對性、區域性要求越來越強,南方品種在天津種植,產量、抗病性都有所下降,而且這些品種比較適合南方人的飲食習慣,天津人喜歡綠莢品種并且多用作腌漬加工,綠莢高產、緊實的豇豆越來越受到天津人的喜愛。天津地區屬環渤海氣候,土地鹽堿比較嚴重,和南方乃至北方其他區域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差異都比較大,大多數豇豆品種種植到天津多出現病蟲害嚴重、低產等現象。河北農科院育成的“三尺綠”,遼寧的“遼豇系列”均屬綠莢品種,在天津也有種植,但產量有待提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研部門針對天津的氣候、土壤特點培育出適宜天津種植的綠莢、淺綠莢豇豆品種。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針對該現狀進行重點公關,于2007年秋季選育出了適宜天津本地栽培的豇豆新品種豐豇綠優和豐豇一點紅,這兩個品種從產量、商品性和抗病性方面都表現突出。
1 親本來源和選育過程
2005年春季將征集到的133份豇豆品種資源分蔓生綠莢類型、蔓生淺綠莢類型、蔓生白莢類型和矮生類型4類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所內田間進行鑒定觀察,結果發現紅籽綠條的遼寧豇豆品種的種子中出現黑籽分離。當年秋季將稍大粒的黑籽播種于田間,出現3種類型分離:黑籽綠條、黑籽淺綠條和紅籽綠條。2006年春季,將上述3種類型的優選單株按株系種植,黑籽綠條和黑籽淺綠條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紅籽綠條由于抗病性較差被淘汰。2006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在黑籽綠條和黑籽淺綠條的優系中連續選擇兩代。2007年秋季對黑籽綠條和黑籽淺綠條的10個優選株系進行重復鑒定,黑籽綠條的j07-2和黑籽淺綠條的j07—8表現特別突出。2008年春季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天津寶坻區葫蘆窩村和天津市寶坻區生物技術中心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表現良好。暫將j07—2定名為豐豇綠優,j078定名為豐豇一點紅。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產量性狀
豐豇綠優屬中早熟品種,莢色深綠色,莢條粗長,無鼠尾和鼓肚,種子黑色。生長勢旺盛,后期不易早衰。株型緊湊,分枝力弱,以主蔓結莢為主,主蔓第5-6節著生第一花序,花呈紫色。莢長70~90cm,橫徑1.0-1.1cm,單莢質量30~35g。莢肉肥厚、緊實不易老化。春季從播種到始收60d左右,一般產鮮莢3萬kg/hm2。較抗枯萎病、病毒病和銹病。豐豇一點紅也是中早熟品種,莢條淺綠色,末端有一紅點,種子黑色。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以主蔓結莢為主,主蔓第4~5節著生第一花序,花呈紫色。莢長65-75cm,橫徑0.9~1.0cm,單莢質量25~30g。莢肉厚實,質地脆嫩,口感甘甜。春季從播種到始收65d左右,一般產嫩莢2.7萬k/hm2。較抗病毒病和枯萎病。
2.2 商品性
對豐豇綠優和豐豇一點紅的鮮莢進行存放1,2,3d的發泡率測定,結果豐豇綠優和對照三尺綠均沒有發泡;豐豇一點紅比對照之豇28-2分別低5.32%,6.58%,8.26%,說明與對照相比兩個品種鮮莢均不易老化。
2.3 抗病性及抗逆性
2008年春季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天津寶坻區葫蘆窩村和天津寶坻區生物中心進行了田間病害調查,結果見表1。豐豇綠優和豐豇一點紅的枯萎病、病毒病和銹病的發病程度均低于對照。
3 產量表現
2008年春季在天津市科潤蔬菜研究所、天津寶坻區葫蘆窩村和天津市寶坻區生物技術中心進行品種比較試驗,春播時期為4月20日,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1.0m2,豐豇綠優的對照為三尺綠,豐豇一點紅的對照為之豇28-2。試驗結果如表2。豐豇綠優3個地點平均前期產量為8756.4kg/hm2,總產量為28934.4kg/hm2,分別比對照增產89.75%和31_31%。豐豇一點紅3個地點平均前期產量為7147.8kg/hm2,總產量為26472.9kg/hm2分別比對照增產37.35%和24.69%。
4 栽培技術要點
天津地區露地直播地膜覆蓋春季一般在四月中、下旬,秋季在七月中、下旬。南北向做畦,高壟雙行栽培,畦寬(帶溝)1-3m,穴距30cm左右,每穴春季直播2-3粒,秋季每穴3-4粒,栽6萬~7.5萬穴/hm2。
(1)干花濕莢。豇豆水分管理應看天、看地、看作物,遵照“干花濕莢”、前控后促的澆水原則。出苗后到開花,控水為主,如果墑情好,只在臨開花前澆水1次,供開花所需,然后一直蹲苗到莢果初期才澆頭次水。坐莢后植株旺長,莖葉又開花結果,需要大量水分和養分,這時以促為主,應大量澆水,使土壤水分穩定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進入高溫季節,采用輕澆、勤澆、早晚澆水等辦法。
(2)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是豐產的關鍵,是重中之重。在早期輕施追肥的基礎上,花莢期還需追肥2-3次,達到長莢保葉的目的。氮肥要適量,磷鉀肥要配合,避免氮肥過多造成植株徒長,導致落花、落莢和影響根瘤的形成。施肥以腐熟人糞尿、廄肥為主,并適量施些過磷酸鈣、氯化鉀和草木灰等。
(3)通風透光。為避免豇豆相互蔭蔽,露地栽培采用南北向“人”字型花架。架材高度最好3m左右,這樣可以明顯提高產量。豇豆栽培密度過大,相互遮光又不通風,會造成只長秧,不結莢。及時采摘下部枯老黃葉及有病蟲害的枝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的消耗,有利于保花保莢。
(4)及時采收。及時采收既可保證豆莢品質鮮嫩,又能減輕植株負擔,有利于促進其他花朵開放結莢,還可延長采收期、提高結莢率。秋豇豆前期溫度高,開花后10d左右即可采收,后期溫度低,花后13d才可采收。
(5)藥劑處理。在開花期用5×10-6-6~2.5×10-5濃度的萘乙酸或2×10-6濃度的磷氯苯酚代乙酸或5×10-6~2.5×10-5濃度的“九二○”液噴施花絮,對控制高層形成、防止落花、提高結莢也有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佩芝,豇豆類型及研究概況[J],世界農業,1986(5):40-43
[2]楊連勇,管鋒,周清華,等,長豇豆遺傳與育種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8(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