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疆阿克蘇地區特色經濟林(蘋果、香梨、灰棗、核桃)為研究對象,分別在阿克蘇市紅旗坡農場、柯克亞林管站、實驗林場和核桃林場,以農戶為單元進行施肥調查。結果表明:4種果樹在基肥使用上均以羊糞為主,有時輔以少量油渣;追肥則以二胺、尿素和氨基酸銨為主;施肥量呈現蘋果>香梨>灰棗>核桃的遞減趨勢,盛果期果樹施肥養分N:P2O5:K20依次為1:0.92:0.08,1:0.94:0.02,1:0.72:0.03和1:1.35:0.06;施肥次數和時期因當地氣候和果園灌水時間而產生差異,施肥次數依次為3,4,5,3次。
關鍵詞:阿克蘇;特色經濟林;施肥
中圖分類號:S6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6-0049-04
果樹每年的生長和結實都需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營養元素,如果所需營養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營養物質的消耗與積累失衡。這不僅造成營養失調,而且還會削弱器官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減少。只有通過施肥,不斷補充土壤中的養分,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果樹施肥在果樹管理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果品生產自然條件,是葡萄、蘋果、香梨、棗、核桃及杏等果樹的天然樂園,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這里是世界上最佳的果樹適生區。2000年以來,新疆特色林果業生產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水果生產大區之一。特別是新疆南部5地(州)現有果樹面積20萬hm2,在今后的5年內,還將發展到60萬hm2。林果業生產已成為新疆一大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幾年來,新疆林果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如果園田間管理粗放、果實小、品質差、產量低、經濟效益低等。目前,國內對果樹生理特性及需肥規律以及施肥時期、方法、技術和模型等作了大量研究。但多集中于河北、山東和陜西省等林果生產大區,果樹也以蘋果為主。而有關新疆林果施肥狀況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通過調查新疆阿克蘇地區幾種主要特色果樹的施肥現狀,為探索阿克蘇地區乃至整個新疆的果樹合理施肥量和進行施肥狀況評價以及制定果樹管理決策等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本研究區選在新疆南部的阿克蘇市,阿克蘇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地理坐標為北緯39°30′~41°27′,東經79°39′-82°01′。阿克蘇屬暖溫帶干旱氣候地區,降雨量稀少,蒸發量大,氣候干燥。年徑流量114億m3,還有儲量5億m3的地下水,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546-592.2KJ/cm2,年日照2855-2967h,無霜期長達205-219d。同時境內的天然河、湖與人工引、排渠系、水庫等組成密布的水網,滋養著廣闊無垠、郁郁蔥蔥的肥美農田和綠洲。這里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蘋果、香梨、核桃、葡萄、棗、甜瓜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是著名的瓜果之鄉,被國家譽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中國紅棗之鄉”、“中國核桃基地”、“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等。



1.2 調查內容
2008年8月,在新疆南部阿克蘇市范圍內依據現狀果樹種植的分布特點,分別從紅旗坡農場、柯克亞林管站、實驗林場、核桃林場對蘋果、香梨、灰棗和核桃進行有針對性的農戶施肥調查。主要包括3方面:(1)農戶基本情況,包括農戶種植果樹種類、樹齡、株行距、種植面積及產量;(2)果園種植果樹與施肥情況,包括果園狀況、施入果園有機肥、化肥種類及施用量;(3)施用肥料與用工情況,包括購入各種肥料量、果園施肥次數、施肥時期及農業用工量。
1.3 肥料養分計算
肥料養分按照調查表記錄值計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果樹的施肥種類與用量
果樹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用充分腐熟的遲效性有機肥為主,適量混加速效性化學肥料,它能均衡供給果樹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追肥是在生長季節進行的施肥,以化學肥料為主,目的是補充基肥之不足和滿足特定時期果樹對養分的需要。合理施肥量的確定主要從樹齡、樹勢、產量、品種、土壤、氣候等方面考慮。從表1可以看出,蘋果、香梨、灰棗、核桃4種果樹在基肥種類使用上趨于一致,均以農家肥羊糞為主,有時輔以少量油渣。但在用量上有很大不同,施用量呈現蘋果>香梨>灰棗>核桃的遞減趨勢;在追肥(化肥)種類的使用上主要為二胺、尿素和氨基酸銨,蘋果、香梨、灰棗、核桃在盛果期施肥養分N:P2O5:K2O依次為1:0.92:0.08、1:0.94:0.02、1:0.72:0.03和1:1.35:0.06;總施肥量(農家肥+化肥)也呈現為蘋果>香梨>灰棗>核桃的遞減趨勢。
2.2 不同果樹的施肥次數與時期
施肥時期是否科學合理關鍵在于所施肥料能否為根系吸收、利用,以及能否在果樹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幾個需肥臨界期起到作用,這是果樹合理施肥時期確定的理論依據。果樹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主要是遲效性肥料,能較長期的供應果樹吸收。施肥時期一般是在果樹采收后,根系秋、冬季生長高峰來到之時,即9月下旬到10月;追肥則根據一年生長物候期的需要及時補給速效性肥料,以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也為下年打好開花、結果的基礎。一般分為3次:花前肥4月上中旬施用;花后肥5月中旬施用;幼果膨大肥與花芽分化肥6月上旬施用。從表2可以看出,蘋果、香梨、灰棗、核桃4種果樹在幼年期施肥次數和時期較為統一,均為2次,1次基肥1次追肥,分別為4月和6月;而盛果期施肥次數和時期則產生了一定差異,蘋果施肥3次,1次基肥2次追肥,分別在上年10月和當年的4、7月;核桃3次,也是1次基肥2次追肥,分別在上年10月和當年的4、6月;香梨4次,1次基肥3次追肥,分別在上年9月和當年的4、5、7月;灰棗最多,施肥5次,1次基肥4次追肥,分別在當年的4、5、6、7、8月。從結果看,4種果樹施肥次數與時期或多或少地都與前人的研究結論:4次施肥,1次基肥3次追肥,分別在上年9—10月和當年的4,5,6月,有一定的差異。但這正是由于阿克蘇地域的獨特性引起的,阿克蘇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果園種植以人工灌溉為主,所以施肥時期還要結合當地的灌水時間,因而追肥次數與時期就會產生差異,另外該地區冬季較為寒冷,土壤上凍早,一旦果園果實采摘較晚,基肥就無法在秋季施入土壤,所以就會出現春季施基肥的現象。
2.3 不同果樹的施肥量與產量
果樹的生長和結實都需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營養元素,如果所需營養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營養物質的消耗與積累失衡。這不僅造成營養失調,而且還會削弱器官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減少。只有通過施肥,不斷補充土壤中的養分,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表3可以看出,盛果期的蘋果、香梨、灰棗、核桃在現有施肥條件下的果實產量(符合收購條件的優質果品)分別為37500.45000,15000,4800kg/hm2;并且他們的產量會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因果樹種類和肥料增加量而異。這說明一定條件下增施肥料,有助于提高果樹產量與品質。
3 結論
(1)本研究結果表明,阿克蘇地區蘋果、香梨、灰棗、核桃在基肥種類使用上趨于一致,均以農家肥羊糞為主,有時輔以少量油渣。但在用量上有很大不同。
(2)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施肥時期有助于根系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阿克蘇地區蘋果、香梨、灰棗、核桃4種果樹在幼年期施肥次數和時期較為統一,均為2次,1次基肥1次追肥,時間分別為4月和6月;而盛果期施肥次數和時期則產生了一定差異。
(3)增施肥料,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果樹的根系發育和促進花芽分化,而且能一定程度提高果樹產量與品質。阿克蘇地區蘋果、香梨、灰棗、核桃的盛果期果樹在現狀施肥條件下的果實產量(符合收購條件的優質果品)會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因果樹種類和肥料增加量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