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效果。
方法 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將符合條件的232例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分為兩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組(微創組)與內科保守治療組(保守組),根據療效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微創組的治愈率(21%)和總有效率(75%)明顯高于保守組(3.8%、37.5%),病死率(12.5%)明顯低于保守組(46.2%)。結論 微創血腫清除術可明顯降低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病死率,改善其預后。
【關鍵詞】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1-0027-02中圖分類號:R 743.2文獻標識碼:A
我院于自2002年1月~2007年6月應用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128例,取得良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微創組128例中,男94例,女34例,年齡36~76歲,平均62歲,穿刺時間在發病6~24小時107例,24~72小時21例,穿刺針保留時間2~7天。以我院1998年7月~2002年1月進行內科保守治療的104例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為對照(保守組),其中男73例,女31例,年齡40~74歲,平均60歲。
2.臨床表現 微創組:中深度昏迷18例,淺昏迷34例,嗜睡或神志模糊49例,意識清楚27例,輕偏癱57例,完全癱瘓54例,無偏癱17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0~40分之間。保守組:中深度昏迷16例,淺昏迷38例,嗜睡或神志模糊36例,意識清楚14例,輕偏癱47例,完全癱瘓41例,無偏癱16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0~40分之間。
3.頭顱CT 微創組:基底節區出血89例,丘腦出血9例,破入腦室39例,腦葉出血30例,腦室出血9例,按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20~30 ml 18例,31~60 ml 63例,>60 ml 47例。保守組:基底節區出血76例,其中殼核68例,丘腦出血8例,25例破入腦室,腦葉出血17例,腦室出血11例,按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20~30 ml 19例,31~60 ml 60例,>60 ml 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4.治療方法 微創組:在內科治療的基礎上,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顱內血腫粉碎針按《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技術規范性治療指南》治療,術前準備:①血壓維持<180/110 mmHg,若高于此值,應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②CT下定位:應用自制定位尺確定穿刺點,用龍膽紫標志選擇長度適宜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顱內穿刺針,如果血腫較大或呈長條形取雙針穿刺。常規消毒、鋪巾、局麻,穿刺針在電鉆驅動下鉆透頭皮、顱骨硬膜后退去電鉆,插入塑料針芯進針至血腫邊緣,接引流管,去針芯、蓋帽,用5 ml注射器輕抽陳舊血,然后再將針進至血腫中心,再抽血,抽出的血約為血腫量的30%~50%,后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沖出液顏色變淡后,于血腫腔內注入尿激酶溶液3 ml(含尿激酶2萬U),閉管3~4小時后開放引流,根據排除血腫量及復查CT結果決定重新沖洗次數及引流時間,一般每天沖洗注入尿激酶溶液2~4次,如有少量新鮮出血可將腎上腺素1 mg加入到生理鹽水250 ml沖洗。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調控血壓,根據顱內壓高低適當應用甘露醇。保守組:甘露醇脫水,調控血壓,預防并發癥,對癥及支持治療。
5.療效評定 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17%左右;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多18%或死亡[1]。
6.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果
微創組治愈率、總有效率高于保守組(χ2分別為14.744和33.166,P<0.01),而病死率明顯低于保守組(χ2=32.532,P<0.01),見表1。
討論
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及致殘率極高。2002年1月以前,我院采用內科保守治療,病死率很高,其死亡原因多由于血腫周圍的腦組織受壓,水腫明顯,血腫較大引起顱內壓增高,使腦組織和腦室移位變形,形成腦疝。腦疝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直接原因[2]。本文保守組死亡的48例中有33例直接死于腦疝,15例死于肺部感染、上消化作者簡介:謝桂根(1973-),男,湖南省耒陽市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學士。道大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微創組死亡的16例中2例死于嚴重心律失常和心衰,1例死于腎功能衰竭,5例死于肺部感染,8例死于再出血。因此,對顱內較大血腫的患者應盡量清除血腫,減輕腦水腫,解除占位效應,故防止腦疝是搶救患者生命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關鍵。本微創組應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顱內血腫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部分或大部分血腫清除,減輕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使被擠壓的腦組織及時復位,改善局部循環,減輕腦水腫及腦缺氧,有效地保護了神經功能,避免了腦疝的發生。因此,微創組總有效率和神經功能恢復均明顯高于保守組,病死率顯著低于保守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操作簡單,手術創傷小,所需設備不多,有CT的醫院均可開展,是目前治療重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一種理想方法。
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2]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150.
(收稿日期:2007-10-15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