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輸尿管結石;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1-0072-01中圖分類號:R 693.4文獻標識碼:B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URSL)對78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進行碎石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全組78例,男性36例,女性42例,年齡18~66歲,平均37歲。結石位于輸尿管上段5例,中段29例,下段44例;右側40例,左側35例,雙側3例(均為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結石大小0.4~0.8 cm×0.5~2.0 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腎積水。
2.治療方法 應用德國WOLF8.0~9.8F硬性輸尿管鏡,瑞士EMS氣壓彈道碎石機,國產微電腦液壓灌注泵,日本OLYMPUS電視監視系統。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直視下插入輸尿管鏡,觀察到輸尿管口后,插入F4的輸尿管導管,在其引導下進鏡至輸尿管,發現結石后,拔出輸尿管導管,伸入氣壓彈道碎石桿擊碎結石,一般碎至<0.3 cm,視術中情況放置雙J管引流(2~4周拔除),術后留尿管2~5日。
3.結果 本組78例輸尿管結石患者中,76例結石成功排出,無殘留結石或石街形成,成功率97%。1例輸尿管上段結石在碎石過程中結石沖回到腎盂,術后改體外碎石后順利排出。1例因輸尿管扭曲致輸尿管鏡無法上行而改開放手術切開取石。本組術后均有不同程度肉眼血尿,多在1~2日內消失,均未出現大出血、術后感染等情況。1~2個月復查腹部平片或B超,無結石殘留及復發。
討論
氣壓彈道碎石術是20世紀90年代始用于臨床的腔內碎石新技術,目前已廣泛用于輸尿管結石的治療。輸尿管結石是泌尿外科多發病和常見病,多數學者認為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的治療成功率和URSL相當,但ESWL損傷小、并發癥少,應作為首選方法[1]。但若出現其它因素,如結石過大、停留時間長、肉芽組織包裹、患側腎功能差等,則ESWL的療效差[2],且造成的損害是長期與隱蔽的,如高血壓﹑輸尿管周圍纖維化﹑腎萎縮等[3]。自輸尿管鏡應用于臨床以來,對輸尿管結石,特別是中下段結石,URSL的治療成功率不斷提高,并發癥不斷減少,療效不斷改善,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但URSL治療輸尿管結石在臨床處理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①成功置入輸尿管鏡到結石部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看到輸尿管開口后,在輸尿管導管的指引下,利用水壓沖開輸尿管開口,輸尿管導管上挑輸尿管口上唇,將輸尿管鏡推入輸尿管口,保持視野清晰,調整水壓,直視下進鏡至結石處后退出輸尿管導管。②對結石的處理盡量用擊碎結石的方法,盡可能避免反復套石、鉗石等處理。對較大的結石用碎石桿直接抵住結石將其粉碎至滿意為止,只要結石粉碎至足夠的程度,結石就可以完全排出。若過分追求將結石套住或鉗出體外,需要多次反復出入鏡,則增加了輸尿管損傷的可能,延長了手術時間。③術中結石上移是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本組病例中發生1例結石上移),多見于輸尿管上段結石。如結石上移至腎盂,確定輸尿管無梗阻后置入雙J管,術后行ESWL治療,結石均能排出。④術后留置雙J管的問題,有作者主張術后常規放雙J管行內引流,雙J管不但能起到引流,支撐的作用,碎石后的小結石還可沿雙J管下滑,有助于排石[4]。但雙J管也有其缺點,如術后出現腰痛﹑血尿﹑膀胱刺激癥等。 故筆者認為,如手術操作順利﹑時間短﹑術中輸尿管損傷輕微的,可不放引流;如術中發現結石部位或輸尿管口水腫梗阻的,或輸尿管有一定損傷的,則要放置雙J管行內引流。
因此,只要處理好以上問題,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URSL)具有安全、碎石及排石成功率高、損傷小等優點,是治療輸尿管結石,特別是中下段結石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黃甫初,余安迪,湛道明,等.ESWL,輸尿管鏡和開放手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對比[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2,7:88-90.
[2]梁麗莉,郭應祿,湯慧娣,等.ESWL治療輸尿管結石失效原因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7,18:273-274.[3]付杰新,陳伯川,李建安.ESWL致腎萎縮、腎功能衰竭3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22:106-107.
[4]韓見知,莊乾元.實用腔內泌尿外科學[M].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183-185.
(收稿日期:2007-09-24 修回日期:2007-12-04)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