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內高頻電灼;聯合灌注;淚道阻塞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1-0073-01中圖分類號:R 777.22文獻標識碼:B
淚道阻塞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尤以女性為多見。我院自2003年以來采用WZC-III型淚道治療儀進行淚道內高頻電灼聯合眼用甲基纖維素灌注,共治療淚道阻塞78例83眼,經臨床隨訪觀察,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共治療淚道阻塞78例83眼,其中男性 8例8眼,女性70例75眼;左31眼,右52眼;年齡13~65歲,平均年齡42歲;病史最長25年,最短3個月。病人均自述流淚,流膿,經沖洗淚道不暢,可見液體從上淚小點或下淚小點返流,或有黏膿性分泌物溢出。術前排除病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以及鼻腔畸形、炎癥及占位病變。
2.方法 ①麻醉及淚道探通:1%地卡因表面麻醉下淚小點及下鼻道黏膜,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淚道,如有膿液先擠壓淚囊區并沖洗至沖洗液變清。用淚道探針探入淚道至鼻腔,退出針頭時緩慢注入2%利多卡因約1 ml于淚道內。②電灼淚道:在下鼻道內塞入棉片,擴張下淚小點,選擇大小適宜電灼針探入淚道至鼻腔,囑病人閉眼,電灼針下方墊一小方紗,邊電灼邊旋轉退針,可重復2~3次,退出淚小點前停止電灼。單純淚管阻塞病例電灼針不用探入鼻淚管。③淚道灌注:取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各1支混合后加壓注入淚道,病人可感藥液流入鼻腔,然后用淚道探針探入淚道至鼻腔,取眼用甲基纖維素1支接上,邊退淚道探針邊緩慢灌注眼用甲基纖維素于淚道內。3.術后處理 局部氧氟沙星及地塞米松滴眼液點眼4~6次/日,1%麻黃素滴鼻液點鼻3~4次/日,共2周。口服抗生素及地塞米松3~5天。術后第3天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淚道,通暢后改注入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各1支,再次灌注眼用甲基纖維素。術后第7天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淚道通暢后,淚道內注入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各1支。以后每周1次,持續4次以上,改每月1次,持續3個月。一年內每季度復診1次。
結果
1.治愈標準 一是自覺不溢淚,沖洗通暢。二是部分病人復查時點瑩光素于結膜囊內,見鼻腔內有黃綠色分泌物。2.結果 治療淚道阻塞78例83眼,隨訪6~12個月,6個月內淚道通暢76例81眼,治愈率97.6%,2例2眼有淚溢沖洗不暢,無效率為2.4%。12個月后淚道通暢71例76眼,治愈率為91.6%;淚道不暢7例7眼,無效率8.4%,其中2例術后早期未能按時沖洗;5例一年后改行淚囊鼻腔吻合手術。
討論
淚道主要功能是導流淚液,由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組成。從淚點到淚小管與淚囊交界處,導管的管徑很窄,位置表淺,并與結膜囊溝通,易受炎癥、外傷等因素發生阻塞。鼻淚管頂端或中部常有生理性狹窄,易阻塞造成淚溢,進而發展生成淚囊炎。慢性淚囊炎是淚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目前臨床上治療淚道阻塞的方法很多,如脈沖Nd:YAG激光淚道成形術[1]、鼻腔淚囊吻合術[2]、鼻淚管支架術[3]等,臨床觀察顯示有一定的療效,但存在費用偏高,手術創傷大,老年患者難以耐受,晚期支架阻塞導致手術失敗及顏面留下疤痕等缺陷。應用淚道沖洗法,淚道探通法效果不佳,而單純淚道高頻電灼會因黏膜水腫粘連影響治療效果。我們采用淚道內高頻電灼聯合眼用甲基纖維素灌注治療,電灼后1周內,淚道內注入了甲基纖維素,利用甲基纖維素黏度高、彈性好的特點,使淚道成形,避免在創面愈合前發生粘連閉鎖。經臨床治療觀察78例83眼,6個月內淚道通暢76例81眼,12個月后淚道通暢71例76眼,遠期治愈率為91.6%。眼用甲基纖維素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價格較便宜,手術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并發癥少,主要是避免假道。術中病人感覺疼痛不明顯,容易接受。術后定期沖洗淚道是保證淚道通暢的有效措施,如術后不能按時進行沖洗淚道,淚液不暢,淚道黏膜粘連,狹窄可致手術失敗。
我們認為,內高頻電灼聯合眼用甲基纖維素灌注治療淚道阻塞,取材容易,操作易掌握,病人容易接受,療效好,是臨床上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孫建寧.脈沖Nd.YAG激光治療淚道阻塞的療效觀察[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5,27(1):66-67.
[2]方建華,吳 鷗,童曉陸.鼻腔淚囊吻合術治療202只眼淚道阻塞報告[J].臨床眼科雜志,2004,12(4):72-73.[3]肖滿意,蔣幼芹,張子曙.鼻淚道支架植入術治療鼻淚道阻塞[J].中華眼科雜志,2002,38(5):289-291.
(收稿日期:2007-09-20 修回日期:2007-12-03)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