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國產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藥物平行對照設計,治療組為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對照組為鹽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療組57例,對照組59例,納入對象為泌尿道感染,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用量:輕度感染500 mg,Qd靜滴,中度感染500 mg,Bid靜滴;鹽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量:輕度感染300 mg,Qd靜滴,中度感染300 mg,Bid靜滴,總療程7~14 d。結果 甲磺酸帕珠沙星臨床治愈率71.93%(41/57),有效率92.98%(53/57),細菌清除率為92.98%(53/57);對照組為鹽酸左氧氟沙星臨床治愈率67.80%(40/59),有效率83.05%(49/59),細菌清除率為84.74%(50/59);帕珠沙星組和左氧氟沙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0.33%和19.69%,經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是治療輕中度泌尿道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菌藥物。
【關鍵詞】 甲磺酸帕珠沙星; 左氧氟沙星;泌尿道感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5-0548-03中圖分類號:R 691.3文獻標識碼:A
甲磺酸帕珠沙星 (pazufloxacin mesilate)為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本品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對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變形菌屬、嗜血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不動桿菌屬及假單胞菌屬等革蘭陰性菌具有良好的體外抗菌活性,對葡萄球菌屬、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等革蘭陽性菌也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厭氧菌、支原體亦有較好的抗菌活性。本品組織分布廣泛,在肺組織及痰液、膽道、胸腹水、皮膚軟組織及女性生殖系統中均有較高濃度,消除半衰期約為2 h,用藥后24 h內約90%以原形藥經腎排泄[1,2]。由于本品分子結構中C-7位引入了氨基環丙基,不良反應(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毒性與光毒性)較同類品種明顯降低[1]。本研究于2005年11月至2008年6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為陽性對照藥,通過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評價國產帕珠沙星注射治療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經臨床和實驗室及病原體學檢查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患者116例。隨機分組,治療組57例(甲磺酸帕珠沙星組),男24例,女33例,年齡18~42歲,平均22.8±1.4歲,其中急性腎盂腎炎13例,復雜性尿路感染1例,急性下尿路感染35例,慢性腎盂腎炎急發8例,發病就診時間8~18 h,按感染程度分為輕度感染27例,中度感染30例;對照組59例(左氧氟沙星組),男20例,女39例,年齡19~43歲,平均23.8±1.6歲,其中急性腎盂腎炎12例,復雜性尿路感染2例,急性下尿路感染41例,慢性腎盂腎炎急發4例,發病就診時間8~20 h,按感染程度分為輕度感染25例,中度感染34例。兩組患者均有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且中段尿培養為陽性(1 ml細菌總數超過105個)和尿鏡檢證實WBC>10個/HP,無癥狀者24 h的2次中段尿培養為陽性,且尿鏡檢證實WBC>5個/HP,上述情況均被認為患泌尿道感染。兩組患者就診時間、性別、病情、病種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2.入選標準 ①年齡18~43歲住院病人或少數依從性好的門診患者,性別不限;②試驗前經臨床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證實為泌尿道感染者,且由對藥物敏感的細菌引起的輕中度感染;③細菌培養陽性率80%以上;④本次感染未接受有效抗菌藥物治療者;⑤同意參加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排除標準 如果患者符合以下任一標準,將不能參加該項研究,①對喹諾酮類抗生素過敏或其他高敏體質者;②48 h內接受過抗菌藥物治療有效,或入選時細菌培養陰性;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育齡婦女不同意在研究期間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者;④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或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括有癲癇史)、晚期腫瘤、中性粒細胞減少等其他嚴重或進行性基礎疾病者;⑤患有嚴重心臟疾病,Q-T間期延長、嚴重心律失常或低血鉀患者;⑥同時應用地高辛、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乙胺碘夫酮、利多卡因、普瑞博司、抗精神病藥、三環抗抑郁藥、其他抗感染藥等可能影響藥品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評價的藥物者;⑦3個月內接受其他受試藥物者;⑧近期有藥物濫用或依賴性證據者;⑨依從性差、不能按研究方案完成試驗者。
4.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規格:每瓶500 mg/100 ml,批號030701,由重慶萊美藥業有限公司提供,避光、密閉、室溫保存,有效期2年。輕度感染500 mg/100ml,1次/d;中度感染500 mg/100 ml,2次/d 。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少于1 h,Q12 h,療程7~10 d,病情偏重者可延長至14 d;② 對照組采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瓶300 mg /100 ml,批號031111,重慶萊美藥業有限公司提供,避光、密閉保存,有效期2年。輕度感染300 mg/100 ml,1次/d;中度感染300 mg/100 ml,2次/d,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少于1 h,Q12 h,療程7~10 d,病情嚴重者療程可延長至14 d。
4.觀察方法 治療前后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和體征變化及與治療無關的各種反應;實驗室檢查:治療前后進行血液學、血生化及肝、腎功能檢查;細菌學檢查:在給藥前后分別進行尿病原體培養。
5.療效判斷標準 按衛生部頒布的標準分為痊愈、顯效、進步和無效4級。痊愈: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病原菌完全清除;顯效:病情明顯恢復,但癥狀、體征、實驗室及細菌學4項,有1項未恢復正常;進步:病情好轉,但上述4項中有1項以上未恢復正常;無效:用藥72 h病情未改善或有加重者。痊愈加顯效屬有效病例,據此計算臨床有效率。
6.細菌學評估 判斷標準包括清除、未清除、菌交替或再感染3級評定。清除:治療結束時病原菌消失且無新病原菌出現;未清除:治療前后尿液和中段尿液經細菌學培養前后無變化;菌交替或再感染:治療結束時出現新的病原菌而病原菌消失。以清除計算細菌清除率。
7.安全性評價 記錄可能與用藥有關的所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藥品不良反應相關聯性評價依據5個基本原則判斷[1]。
8.統計學處理 所有臨床病例資料采用epidata進行數據雙輸錄入,在按要求進行符合方案分析集(PPS)的相應統計學處理與分析,應用χ2檢驗和χ2 MH檢驗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1.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經PPS分析表明,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總有效率分級比較、總痊愈率和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藥療效相近。見表1。
2.細菌學療效比較 治療組清除53例,治療后細菌清除率為92.98%,對照組清除50例,治療后細菌清除率為84.7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安全性評價 帕珠沙星組和左氧氟沙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0.33%和19.6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MH=0.0160,P=0.89990)。兩組不良反應均主要表現為惡心、腹瀉、頭暈、失眠、局部刺激及血清肝功能轉氨酶增高等,上述不良反應大多為輕至中度,未見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帕珠沙星組因不良反應停藥3例,分別表現為局部刺激、局部刺激伴皮疹、頭暈,均未予特殊處理,停藥后自行好轉。左氧氟沙星組因不良反應停藥2例,為局部刺激伴皮疹、惡心各1例,亦未特殊處理,停藥后自行好轉;帕珠沙星組頭暈和局部刺激的發生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分別為6例與2例和5例與4例),但肝酶增高的發生率低于左氧氟沙星組(分別為3例與9例);帕珠沙星組有1例用藥后出現血BUN由治療前2.86 mmol/L升至7.63 mmol/L(正常參考值范圍為2.96~7.50 mmol/L),且治療后尿蛋白由陰性轉為陽性,未予特殊處理,停藥后隨訪恢復至正常。
討論
甲磺酸帕珠沙星為日本富山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率先開發研制的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它以細菌的DNA為作用靶點,通過阻抑DNA拓撲異構酶Ⅱ和Ⅳ,使細菌DNA無法形成超螺旋結構,從而發揮其殺菌作用。本品在保留第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對革蘭陰性菌強大抗菌活性的同時,增強了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3]。因此,本品于在2002年獲準在日本上市,被廣泛用于臨床各種輕、中度細菌性感染的治療[4]。
本組臨床試驗采用左氧氟沙星為對照組藥評價甲磺酸帕珠沙星用于治療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療和安全性。本研究治療泌尿道感染共116例,治療組甲磺酸帕珠沙星臨床治愈率及臨床有效率分別為71.93%和92.98%,對照組左氧氟沙星臨床治愈率及臨床有效率分別為67.80%和83.05%,2組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細菌清除方面,甲磺酸帕珠沙星細菌清除率為92.98% ,而左氧氟沙星細菌清除率為84.74%,二者的細菌清除率相似。
安全性評價結果顯示甲磺酸帕珠沙星不良反應多數為輕至中度,未見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停藥后癥狀消失。以胃腸道反應為主,主要表現為:惡心、腹瀉等,僅1例用藥后出現血BUN由治前2.86 mmol/L升至7.63 mmol/L,且治療后尿蛋白陽性轉為陰性。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無差異,與國外文獻[5]報道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甲磺酸帕珠沙星臨床用于治療由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及細菌學療效,不良反應較少,耐受性好,是一安全有效的新型廣譜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楊信怡,游雪甫.注射用帕珠沙星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3,24(2):80-87.
[2]鮑永霞,邵玉霞,呂福禎,等.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療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0(10):624-627.
[3]Nishino T,Ikeda Y,Otsuki M,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bacerial activity of pazufloxacin mesilate,a new parenteral fluroquinolone[J].Jpn J Chemother,1999,47(S-1):S25-S36.
[4]Rubinstein E History of quinolones and their side effects[J].Chemotherapy,2001,47(supple 3):3-8.
[5]孫康德,虞中敏,周慧君,等.帕珠沙星對呼吸泌尿系統感染的細菌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273-1275.
(收稿日期:2008-07-13 修回日期:2008-09-23)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