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拇甲瓣;拇指再造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5-0645-01中圖分類號:R 687文獻標識碼:B
1.病例介紹 患者,男,28歲,2008年1月16日因工傷致右拇、食、中指疼痛、流血、活動功能障礙1小時入院,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心、肺、腹部未見異常,專科情況:右食、中指重度壓榨,近節部分指骨殘留,中遠節指骨缺如,皮膚挫爛,殘留的骨、肌腱外露,右中指掌側一節半皮膚仍較好殘留,右拇指近節遠側半、遠節皮膚缺如,以背側為甚,末節指骨骨折,末節指骨缺損長約1/3,肌腱外露。入院后急診行清創縫合、殘端修整術,截除右食、中指殘余指骨達掌骨關節面,將右中指掌側較好的皮膚形成皮瓣修復閉合傷口,右拇指傷口簡單清創、凡士林紗布外敷,包扎。術后抗炎、脫水、對癥等處理后,傷口愈合好,于2008年2月2日行清創、右足拇甲瓣(帶末節少許趾骨)移植再造拇指術、右大腿取皮植皮術,采用吻合足背動脈-橈動脈分支、大隱靜脈-頭靜脈重建血循環,趾背側皮支神經-橈神經淺支的分支指背神經吻合,將移植的右足趾置于對掌位,用克氏針固定指-趾骨,術程順利,術后予三抗、對癥等處理,右拇指再造后成活良好,各切口順利拆線,術后6周拔除內固定的克氏針,骨端對位對線好,有骨痂形成,已穩定,于2008年5月2日出院,出院時患者右拇指與無名指、尾指對掌功能良好,感覺有所恢復,兩點辨別覺10 mm,右足部行走、跑步等活動功能正常,無疼痛不適。
2.討論 拇指能外展、對掌,與其余手指相對,準確而有力地完成握、捏等動作,約占手功能的40%。拇指的缺損,將嚴重影響手的功能。因此,拇指傷殘后,如何再造拇指,恢復功能,是手外科的重要課題。拇指Ⅰ~Ⅱ度缺損足趾選用原則:拇指殘端粗大者選用拇趾末節移植;拇指殘端較細且萎縮者選用第二趾移植。從術后隨訪比較以選用拇趾末節移植再造為優[1]。本例患者為拇指Ⅰ度缺損,末節指骨1/3缺損,并近節遠端及末節皮膚缺損,指骨、肌腱外露,從形態、功能及傷口的閉合上均是行拇指再造術的適應證,本例取用同側足拇趾末節移植再造,取用管徑較大的足背動脈-橈動脈分支、大隱靜脈-頭靜脈吻合重建血液循環,術中、后未出現血管危象,成活的移植足趾飽滿、皮膚色澤、柔軟性正常,外形上接近健指,并恢復了對掌、屈伸等活動功能,感覺功能也得到了部分恢復,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程國良.不同形式的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與修復[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2,25(1):8-9.
(收稿日期:2008-07-24 編輯:潘明志)
作者簡介:李玉春(1975-),男,廣東省新興縣人,主治醫師,醫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