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Still 病;成人型;診斷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5-0641-02中圖分類號:R 593.2文獻標識碼:B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62歲,因反復發熱14天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體溫達39~40℃,多以下午4時后及夜間明顯,伴畏寒、乏力、頭脹,輕微咽痛,無鼻塞、流涕,輕度咳嗽、痰少,在外院查血象白細胞為3.5×109/L,中性粒細胞0.62, X線胸片未見異常,擬診“上呼吸道感染”,先后予哌拉西林、頭孢呋辛、痰熱清、病毒唑、克林霉素治療,未見好轉,服用布洛芬或冰敷、酒精擦浴,發熱可消退,但呈間斷性發熱,馳張熱。入院2天前曾發現左大腿內側皮膚少許散在紅斑、無瘙癢及疼痛等自覺癥狀,但1天后該處皮疹很快消退,關節痛不明顯,無口腔潰瘍等,以“發熱待查”收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查體:一般情況可,自動體位,無皮疹,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咽部輕微充血,雙側扁桃體不大。心、肺、腹未見異常,脊柱、四肢關節無腫脹、畸形,下肢無浮腫,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查血白細胞4.4×109/L,中性粒細胞0.62,血紅蛋白124 g/L,血小板370×109/L;尿、糞常規正常;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52 U/L,谷氨酰胺轉移酶(r-GT)79 U/L,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血糖、電解質正常;血沉(ESR)42 mm/h,C反應蛋白(CRP)增高(15.0 mg/L);心肌酶譜:肌酸激酶200 U/L,結核菌素試驗陰性;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均陰性;血清結核抗體、衣原體抗體、支原體抗體、軍團菌抗體、HIV抗體、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甲丙肝病毒抗體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體均陰性;血涂片未找到瘧原蟲及絲蟲,豬囊蟲尾蚴抗體、弓形體抗體、肥大氏試驗、外斐氏試驗陰性;類風濕因子(RF)、鏈球菌溶血素“O”(ASO)、抗核抗體(A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及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均陰性;血CA125、CA153、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PAS均正常,血清鐵蛋白(SF)2437 pmol/L;外周血涂片未見惡性組織細胞、紅斑狼瘡細胞;骨穿骨髓象顯示骨髓增生活躍,粒系55.5%,紅系27.5%,?!眉t=2.02∶1;粒系增生活躍,各階段細胞比值及形態大致正常。腰穿腦壓正常,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正常、涂片未找到抗酸桿菌及隱球菌;痰、氣管吸出物、血、骨髓、腦脊液培養均陰性;頭顱、頸部及胸部CT均未見異常;心臟彩超及腦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未見異常;腹部CT及腹部B超示肝臟、胰腺、脾臟、雙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前列腺及腹主動脈旁均未見異常。胃鏡示慢性糜爛性胃竇炎;腸鏡示橫結腸一小息肉,活檢病理為結腸黏膜慢性炎癥;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未見異常,刷檢及沖洗液涂片均未見癌細胞,僅找見一些炎癥細胞,抗酸染色陰性。擬診“咽炎”,予阿奇霉素、更昔洛韋靜脈滴注及口服立安(金剛乙胺)、強力霉素治療4天無好轉,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治療5天仍無好轉。排除其他發熱原因,確診為不典型成人Still病。予靜脈滴注甲潑尼龍80 mg/d,患者發熱消退,3天后改口服潑尼松45 mg/d,無發熱,體溫保持正常1周后癥狀完全消失,帶藥出院。出院后自服潑尼松,根據ESR、CRP及SF每2~3周遞減,10 mg/d維持6個月,上述癥狀未再復發,停藥前復查血象、ESR、CRP及SF均恢復正常。
討論
成人Still?。ˋdult ou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種少見、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多數報道認為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感染后引起的變態反應,變應原為感染性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其病程主要表現為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另外,與遺傳因素(如HLA抗原)也有關系。
AOSD以年輕人多見,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典型的AOSD主要有三大主要癥狀:①高熱;②特征性皮疹;③關節炎\\關節痛。四個特點:①WBC及中性粒細胞增高;②血沉快;③血培養陰性;④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激素有效[1]。高熱見于100%患者,通常高于39℃,多為間斷性發熱,馳張熱常見。皮疹為一過性的紅色斑丘疹,常見位于四肢近端和軀干,與發熱平行,隨發熱出現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2]。關節炎最常累及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常見,通常對稱出現,關節痛隨體溫的升降而加重或緩解。
目前AOSD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敏感性最高的是Yamaguchi標準[3],達93.5%,具體標準為:主要標準:①發熱>39℃,間歇性,≥1周;②特征性皮疹;③關節痛>2周;
④血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80%。次要標準:①咽痛;②淋巴結病和/或脾大;③肝功能異常;④RF(-),ANA(-),除外感染、腫瘤和其它風濕性疾病。符合5項標準(其中至少2項為主要標準)即可診斷。Bruno[4]提出一種新的診斷標準,敏感性達80.6%,特異性達98.5%,無需排除性診斷,有利于早期診斷。其診斷標準為:主要指標:①馳張熱≥39℃;②關節痛;③短暫性紅斑;④咽痛;⑤多形核細胞≥80%;⑥糖化鐵蛋白≤20%。次要標準:①斑丘疹;②血白細胞≥10×109/L。上述4個或4個以上主要標準,或者3個主要標準加上2個次要標準即可診斷。Bruno診斷中的糖化鐵蛋白未開展的醫院,可用傳統的血清鐵蛋白(SF)作為參考[5]。
AOSD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法,常見治療為抗感染、對癥治療,明確診斷后盡早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皮質類固醇激素應用原則是早期、足量、長療程、慢減量,待癥狀緩解,紅細胞沉降率及CRP正常后逐漸減量,維持用藥半年左右,嚴重病例必要時加用免疫抑制劑[6]。
本病例為老年男性患者,輕微咽痛,關節痛不明顯,發熱伴畏寒、乏力、頭脹,查體無皮疹,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咽部輕微充血,兩次檢查血象均為白細胞<10×109/L,中性粒細胞<80%。癥狀不典型,造成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和“咽炎”,在治療無效時,結合檢查排除感染、腫瘤和其它風濕性疾病,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效果顯著,原明顯增高的血清鐵蛋白(SF)恢復正常,故確診為不典型成人Still病。
本病例提示:①AOSD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明確,臨床表現多樣化,無特異性,加上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發病率日益增多,臨床醫生對此病缺乏了解等,因此易造成誤診,誤診率達45.7%~100%[1]。提高臨床醫生對此病的了解,重視AOSD臨床表現中的三大指標(發熱、皮疹、關節炎或關節痛),但同一病人不一定同時具備。在詢問病史的基礎上,結合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鑒別和排除其他疾病,可有效減少誤診率,做到早期診斷。②血清鐵蛋白(SF)作為診斷和觀察AOSD疾病活動性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SF是一種急性期產物,與炎癥反應關系密切,并且隨疾病好轉,SF逐漸恢復正常。許多研究認為SF超過正常上限的五倍,即提示AOSD。因此,用SF作為AOSD的診斷、判斷疾病活動性指標非常有意義[5]。
參考文獻
[1]楊令國.成人Still病研究進展[J].實用醫藥雜志,2005,22(6):560-561.
[2]鄭培泉.成人Still病24例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1998,13(1):21-22.
[3]Efthimiou P,Paik PK,Bielory 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2006,65(5):564-572.
[4]Fautrel B,Zing E,Golmard JL,et al.Proposal for a new set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J].Medicine, 2002,81(3):194-200.
[5]任詠薇.成人Still病的診斷及治療新進展[J].廣西醫學,2006,28(1):8-9.
[6]張寒鈺,謝苗榮.不典型成人Still病一例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06,19(8):59-60.
(收稿日期:2008-08-11 修回日期:2008-09-08)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