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利培酮與奮乃靜對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68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以利培酮或奮乃靜治療8周;兩組均在治療前和治療后2、4、8周末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及不良反應(yīng)癥狀量表(TESS)[1]評定療效及不良反應(yīng)。結(jié)果 利培酮組有效率為82.4%,奮乃靜組有效率為76.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利培酮組在治療后第8周末的陰性癥狀分明顯低于奮乃靜組,不良反應(yīng)比奮乃靜組少而輕。結(jié)論 利培酮與奮乃靜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相當(dāng),但利培酮對陰性癥狀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優(yōu)于奮乃靜。
【關(guān)鍵詞】 利培酮;奮乃靜;老年期;精神分裂癥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5-0556-02中圖分類號:R 749.3文獻標(biāo)識碼:A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陽性及陰性癥狀均具有治療作用,且藥物不良
反應(yīng)小,在精神疾病治療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以奮乃靜作為對照, 比較利培酮對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全部病例來源于我院2007年1月~12月的門診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biāo)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biāo)準,年齡≥60歲,性別不限,入組前1周未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PANSS總分≥60分,排除嚴重軀體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及藥物過敏者。本文共入組68例,隨機分為:①利培酮組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3±9.9歲,病程2~24個月,平均11.3±9.7個月,入組前PANSS總分為71.2±16.3分,陰性癥狀分為20.5±7.6分;②奮乃靜組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齡60~73歲,平均年齡65.8±9.6歲,病程1~23個月,平均10.2±12.3個月,入組前PANSS總分為70.8±15.8分,陰性癥狀分為19.8±7.2分。兩組上述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利培酮組初始劑量0.5 mg/d,根據(jù)療效和不良反應(yīng)調(diào)整劑量,最大劑量為4 mg/d,分兩次口服,平均(2.3±1.9)mg/d;奮乃靜組初始劑量為1 mg/d,根據(jù)療效和不良反應(yīng)調(diào)整劑量,最大劑量為16 mg/d,分兩次口服,平均(8.6±7.3)mg/d。療程8周,治療中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可根據(jù)病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或抗膽堿能藥物對癥處理。采用PANSS及TESS于治療前和治療后2、4、8周末評定療效及不良反應(yīng)。以PANSS減分率≥75%為臨床痊愈,減分率50%~74%為顯著進步,減分率25%~49%為好轉(zhuǎn),減分率<25%為無效。入組前和治療結(jié)束時進行實驗室等輔助檢查,包括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及心電圖。
3.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有關(guān)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jié)果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利培酮組臨床痊愈8例,顯著進步13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82.4%;奮乃靜組分別為7、10、9、8例和76.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患者從治療后第2周起PANSS總分明顯降低(P<0.05),第4周起顯著下降(P<0.01)。在第8周末利培酮組的陰性癥狀分明顯低于奮乃靜組(P<0.05),表明利培酮組改善陰性癥狀優(yōu)于奮乃靜組。見表1。
2.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兩組TESS評分比較,治療后各周均以利培酮組不良反應(yīng)較少,兩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均<0.01)。見表2。其中利培酮組有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5例,失眠、體重增加、口干、便秘4例,視物模糊、出汗、唾液增加3例,頭痛、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竇性心動過速2例;奮乃靜組有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10例,鎮(zhèn)靜、口干8例,失眠、興奮激越、頭昏頭暈、便秘、體重增加6例,頭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竇性心動過速5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等輔助檢查各項目均在正常范圍。
討論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具有拮抗多巴胺及5-羥色胺受體的作用,對精神分裂癥陽性及陰性癥狀均有療效,且克服了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的高發(fā)生率,在國外已被列為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一線藥物。本組資料顯示,利培酮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起效時間在第2周,而充分療效則在第4周,這與國內(nèi)其他研究基本一致[2]。利培酮和奮乃靜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相當(dāng),但利培酮改善陰性癥狀方面更為明顯[3]。
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自身體質(zhì)的特殊性,對于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作用較為敏感,往往不能耐受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yīng)、抗膽堿能作用及過度鎮(zhèn)靜等不良反應(yīng)。利培酮屬于具有雙重阻滯作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拮抗腦中多巴胺和5-羥色胺受體,起到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錐體外系副反應(yīng)等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亦較低[4]。本組資料顯示,利培酮組的不良反應(yīng)明顯少于奮乃靜組,提示利培酮比奮乃靜更適合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參考文獻
[1]張作記.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J].中國行為醫(yī)學(xué)雜志,2001,10(特刊):143-148.
[2]于 欣,侯也之,舒 良,等.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開放性臨床驗證[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7,30(1):79-81.
[3]黃永祥,王 皓,朱秀花.利培酮維持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臨床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2,12(5):292.
[4]王澤鑒,杜興水,王俊蘭.利培酮治療老年期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5,15(5):289-290.
(收稿日期:2008-04-28 修回日期:2008-09-27)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