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齡;肺炎;臨床特點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5-0593-02中圖分類號:R 563.1文獻標識碼:B
老齡社會的到來,高齡肺炎的發病率亦有所增加。為探討高齡肺炎在新時期是否會表現出新的特征和特點,筆者將我院近五年來收治的高齡肺炎患者30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加深對高齡肺炎的了解,進一步提高診治水平。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高齡肺炎患者306例,男性179例,女性127例。年齡60~96歲,其中60~69歲111例,70~79歲117例,80~89歲66例,90~96歲12例。306例肺炎者中,單純肺炎者69例,合并或伴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者237例。入院即診斷肺炎者224例,其它疾病入院后胸部X線或CT檢查發現肺炎者82例。入院即診斷肺炎者中,發病癥狀出現至入院5天以內者72例,5天以上者152例。
2.癥狀及體征 由于年齡大和基礎疾病的存在,高齡肺炎患者的發病癥狀常不典型,各年齡組有差異。具體情況見表1。本組患者肺部體征變化較大,典型大葉肺炎體征已無法見到,大多可聞及局部呼吸音增粗或減弱,有濕羅音者74例,有干羅音及/或哮鳴音者43例。另有心動過速79例,下肢浮腫81例。在詢問既往血壓情況后,查血壓較前下降30 mmHg以上者32例,有休克表現者12例,血壓低于90/60 mmHg有休克表現者9例。
3.實驗室檢查 本組患者入院均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大于正常者108例,小于正常者51例,白細胞總數正常而中性分類高于正常者33例,血紅蛋白低于正常者45例。血培養138例次,有細菌生長6份,痰培養212例次,有致病菌生長81份。血氣分析92例,動脈血氧分壓低于正常者61例。查血電解質294例,低血鈉者57例,低血鉀者72例。
4.影像學檢查 全部病例均作胸部X線攝片和/或胸部CT檢查,其中右側肺炎141例,左側肺炎127例,雙側肺炎38例。病灶分布以肺段以下多見,表現為片絮狀、點片狀、斑點狀或小團塊狀的有302例,大片及蜂窩狀陰影的僅4例。同時合并小~中等量胸腔積液23例,一側肺不張9例,合并周圍或中央型肺癌6例。
5.治療及轉歸 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器械檢查,并據患者基礎體質和合并癥情況,在積極抗感染的同時分別對患者予以吸氧、止咳、祛痰、平喘、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休克、改善心肺功能等對癥及支持治療,督促翻身拍背。抗生素的使用,在入院初期依據經驗用藥選擇合適抗生素,以后根據血、痰培養藥敏及病情變化特點選擇敏感和有效抗生素,主要為β-內酰胺類、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及抗厭氧菌藥物等。本組中使用一種抗生素僅8例,二種抗生素合用的252例,同時三種抗生素聯用的為46例。有288例患者在入院治療10天至出院的時間段內進行了胸部X線或CT的復查,病灶完全吸收的104例,大部分病灶吸收的101例,小部分吸收的57例,26例病灶無明顯變化。根據出院時臨床表現及肺部病灶吸收情況,本組治愈者104例,好轉者183例,自動出院16例,死亡3例。住院天數,最短4天,最長32天,平均住院13天。
討論
老年人肺炎既往多有報道[1],癥狀常不典型,合并癥、并發癥多,病情大多較嚴重,治療比較復雜,預后差等等,筆者在以往的臨床工作中也有類似看法。但通過近年對高齡肺炎的治療及收集本組資料后發現,新時期的高齡肺炎亦有其臨床異同特點,值得共視。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器官系統的老化,免疫能力低下而遲緩,氣道、肺和神經中樞的敏感反應性降低,加之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等基礎疾病、合并癥的影響,使高齡肺炎的發病癥狀來得緩慢或隱蔽,急性起病較少,以往肺炎的發病誘因已變得不典型,呼吸系統癥狀也變得不典型或被掩蓋,而乏力、食欲不振、神志改變等全身癥狀多,臨床常誤診或誤治。本組306例病人的發病情況體現了以上特點,且年齡越大,該特點越明顯。本組發病在3~5天內住院的72例,占23.5%,發病超過5天入院的152例,占49.7%,另有82例是因其他疾病住院后檢查發現肺炎的,占26.8%。有明確受涼、勞累、嗆咳等致病誘因的65例,占21.2%,無明確誘因的241例,占78.8%。在癥狀上,有發熱體溫在38.0℃以上者僅47例,有胸痛者49例,而咳嗽、咳痰仍較多,有269例,占87.9%,但咳嗽程度減輕,咳泡沫黏痰或無痰者多。本組食欲不振者154例,占50.3%,嗜睡、淡漠者129例,占42.2%,乏力者149例,占48.7%,尿失禁者46例,占15%。所以,對高齡患者以此類表現就診者應注意給予胸部X線等檢查,以免肺炎的延誤診治。
過去肺炎的發生多因生活條件差、營養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而發病,故消瘦、營養不良多見。如今,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代謝性疾病比比皆是,高齡肺炎是免疫力低下、嗆咳等多種原因所致,所以肥胖、超重者多見。本組中有消瘦、營養不良者43例,占14.1%,而有超重、肥胖、脂肪肝等196例,占64.1%,此特點對高齡肺炎治療用藥有參考價值。有文獻報道[2],因有基礎疾病老年人肺炎很難控制,易感染導致中毒性休克。本組血壓低于90/60 mmHg或血壓較前明顯下降并有休克表現者21例,占6.9%,大多經積極抗感染、補液支持治療后好轉。本組統計亦顯示,同時有氣促、胸悶、陣發呼吸困難、浮腫、心動過速等心功能不全表現者126例,占41.2%,經擴血管、利尿、強心等治療后恢復。心功能不全的多見,與老年人心肺代償能力差、合并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適應力差及患肺炎后增加心肺負擔有關,所以在高齡肺炎臨床觀察治療時應多加注意。
曾有人報道[3],老年人肺炎住院天數,短者2周,長者60天,平均住院38天,認為老年人肺炎患者體質差,合并基礎疾病多,內環境紊亂,治療用藥見效慢,治療過程理應延長。但本組住院天數最短4天,最長32天,平均13天,顯然低于報道組。我們認為,現在的老年人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改善,營養不良少見,合并的基礎疾病大多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肺炎患者入院后迅速得到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及優良對癥支持措施的執行,除少數極危重者外,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迅速改善,一般情況明顯好轉,如若病情顯著好轉,可以早日(7~14天)出院回家鞏固、康復治療。本組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間復攝胸部X線或胸部CT檢查的288例,肺炎病灶完全吸收的104例,占36.11%,部分吸收的158例,占54.86%,病灶無明顯變化的26例,占9.03%。患者高齡免疫能力低下,細菌侵入肺部后反應緩慢而持久,大片病灶少見,呈現散在、分布不規則的不典型病灶,加之局部血液循環不充分,有時排痰不暢,細菌耐藥等,使肺部病灶吸收緩慢或持久,與臨床癥狀改善比較其消散時間變得相對較長[4]。總之,從本組34%的治愈率和59.8%的好轉率來看,只要觀察仔細,思維周到,用藥全面有效,對高齡肺炎是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
參考文獻
[1]蔡柏薔.呼吸內科分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56-171.
[2]葉任高.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31.
[3]崔寅午.老年人肺炎臨床特點的探討[J].吉林醫學,1981,2(1):9.
[4]孫鐵英.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11):1051.
(收稿日期:2008-06-24 修回日期:2008-08-2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