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高滲糖配伍胰島素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療效果。
方法 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 50例, 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27例以高滲糖配伍胰島素局部治療,對照組23例常規(guī)換藥早期擠壓排液。2組均輔以紅外線燈局部照射切口。 結果 50例全部治愈。實驗組平均治愈時間為4.30±0.51 d,對照組為 8.52±0.91 d,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高滲糖配伍胰島素局部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明顯縮短愈合時間。
【關鍵詞】 高滲葡萄糖溶液;胰島素;脂肪液化壞死;紅外線燈局部照射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6-0678-02中圖分類號:R 619+.9 文獻標識碼:A
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術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脂肪液化治療時間長,如處理不當,則出現傷口遷延不愈或形成瘺道,手術切口不能按期愈合,既延長住院時間,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增加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痛苦,并影響醫(yī)院的病床周轉率。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采用高滲糖配伍胰島素局部治療輔以紅外線燈局部照射切口的方法處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我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50例,年齡18~44歲,中位年齡29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7例,對照組23例。兩組年齡、手術類別、患者自身健康狀況等大體相似。
2.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 對于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一般認為有以下表現者可診斷為切口脂肪液化:①術后3~5 d切口出現多量黃色或粉紅色滲出液,病人無特殊不適;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滲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混有大量脂肪滴。③切口邊緣整齊,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體溫、血常規(guī)正常。④滲液涂片鏡檢見紅細胞和大量脂肪滴,標本連續(xù)3次送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1]。兩組病例均符合上述標準。
3.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發(fā)現切口有多量黃色或粉紅色滲液, 常規(guī)消毒切口周圍皮膚, 用探針查明未愈組織的范圍, 如為表皮假性愈合則間隔拆除縫線,暴露液化切口,每日換藥1次,換藥時反復擠壓切口排出滲液直至擠不到滲液時,用一層無菌紗布覆蓋切口,紅外線照射切口30 min。每日兩次。當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新鮮時用蝶形膠布固定,直至傷口愈合。
②實驗組: 常規(guī)消毒切口周圍皮膚, 用探針查明未愈組織的范圍,如為表皮假性愈合則無需拆除縫線,先將空腔內液體擠凈,再用20 ml注射器以胰島素∶葡萄糖等比例(1 U∶4 g)抽取50%葡萄糖注射液18 ml和胰島素2~3 U,向切口及空腔周圍皮下浸潤注射, 余液沖洗殘腔, 停留5 min 后擠凈殘余液體, 以蝶形膠布拉攏、固定切口,關閉死腔,蝶形膠布保留3 d后每日換藥觀察, 繼續(xù)用蝶形膠布固定。輔以紅外線照射切口30 min。如此每日兩次,直至傷口愈合。紅外線照射起始時間與局部注射高滲糖配伍胰島素時間相差2小時以上。
4.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 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包,作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50例患者全部治愈,兩組的治愈率均為100.0%。實驗組平均治愈時間為4.30±0.51 d,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8.52±0.91 d,兩組平均治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615,P< 0.01)。實驗組切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討論
1.脂肪液化的發(fā)生原因 脂肪液化是脂肪組織壞死的表現形式。切口脂肪液化其原因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①切口受到污染引發(fā)炎癥;②術中用電刀切割皮下組織,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性燒傷,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fā)生變性,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于熱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障礙,術后脂肪組織發(fā)生無菌性壞死, 形成較多滲液,影響切口愈合[3]。③切口暴露時間較長,脂肪組織表面干燥損傷壞死,或在擠壓、鉗夾等機械作用下極易發(fā)生脂肪組織創(chuàng)傷性壞死,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 使脂肪組織發(fā)生液化;④病人體形過于肥胖[3];⑤切口縫合不夠嚴密,留有死腔; ⑥病人的年老體弱、低蛋白血癥、免疫力低下是造成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⑦術后病人劇烈咳嗽,造成切口組織被縫線切割損傷。
兒茶酚胺、前列腺素、促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高血糖素等都屬于促脂肪分解的激素。在創(chuàng)傷急性期上述激素血液濃度可增高,它們通過作用于脂肪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通過第二信使cAMP致使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磷酸化而激活,加強脂肪水解。
胰島素是控制脂肪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及從糖合成脂肪的主要生理因素,是促脂肪生成激素。胰島素通過抑制 cAMP-敏感性脂酶活性,而表現很強的抗脂解作用。50%葡萄糖為高滲性,可抑制細菌生長,防止肉芽水腫,刺激肉芽生長,同時胰島素與周圍組織細胞膜受體結合后, 能增進骨骼肌和脂肪組織細胞膜對葡萄糖的通透性,二者合用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同時葡萄糖與胰島素合用還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加局部抗炎能力, 促進局部組織或切口愈合,減少皮下瘢痕形成。實驗組中無1例發(fā)生低血糖反應。但對低血糖、急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黃疸、胰腺炎和腎炎等患者應禁用或慎用。
2.脂肪液化的預防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很多,預防也要從多方面著手:①加強外科基本操作,減少切口污染;②縫合時不留死腔,妥善止血。必要時置橡皮片引流。24 h~48 h后視具體情況拔除;③慎用電刀,對肥胖患者需用電刀時,應將電刀的強度調到以恰好能切割組織為佳, 切勿圖快以高強度的電流切割組織,同時應盡量縮短電刀與脂肪組織接觸時間,避免反復切割大塊組織電凝止血;④術中以生理鹽水紗布保護脂肪層,以免脂肪組織擦傷和干燥;⑤手術完畢或縫合腹膜后可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將已壞死的脂肪組織沖洗干凈,以減少術后壞死組織的量。忌反復搓擦脂肪組織;⑥使用消毒液浸泡過的縫線要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脂肪組織被化學腐蝕形成脂肪壞死滴;⑦對肥胖患者術后用紅外線照射切口,酒精濕敷,均有利于切口的干燥, 預防切口脂肪液化。需要合理的掌握時機及照射深度及時間;⑧對于低蛋白血癥和營養(yǎng)不良的病人,術前的糾正和術后加強營養(yǎng)是不可缺少的;⑨咳嗽時要注意保護好切口較長的腹部切口,常規(guī)用腹帶加壓包扎,防止因劇烈咳嗽引起縫線切割損傷切口組織;⑩糖尿病病人術前術后嚴格控制血糖。
參考文獻
[1]蘇明寶,王一平,王旭飛.切口脂肪液化20例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3):144.
[2]紀光偉,吳達志,王 旭.高頻電刀對腹部切口愈合影響實驗和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17):1199-1202.
[3]葛自銀,楊樹清.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51例[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2,3(3):170-171.
(收稿日期:2008-09-2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