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嬰兒巨細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療效。
方法 將住院的64例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隨機分成兩組:應用更昔洛韋抗病毒、常規保肝退黃疸治療33例為對照組,在常規基礎上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1例為治療組,療程均為兩周,對比觀察兩組療效及生化指標的變化。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6%(P<0.05),治療組的生化指標改善情況也顯著好于對照組(P<0.01)。結論 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可保護肝細胞,提高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6-0690-02中圖分類號:R 725.7文獻標識碼:A
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發病率較高,占嬰兒肝炎綜合征的50%[1],是嬰兒肝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不能及時救治,可能導致肝硬化及功能衰竭,并有可能導致病人死亡。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以甘草甜素為主要成分的強力肝細胞膜保護劑,有降酶退黃,抗肝纖維化,抑制病毒增殖的療效。本院治療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64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我院兒科收治的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2],經血或尿PCRDNA檢測或血清CMVIGM檢測,證實為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CMV病毒性肝炎)共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1~6個月。以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升高為主,伴肝臟腫大等表現。將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1例,男16例,女15例,中位年齡3.5個月,平均病程8.5天;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中位年齡3.2個月,平均病程8.1天。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選擇 入選條件:臨床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嬰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2],經血或尿PCRDNA檢測,或血清CMVIGM檢測確診為CMV病毒性感染,同時表現為肝損害、黃疸、肝大、肝酶升高,均為首發病例。排除標準: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者,不配合治療者,合并有其他癥狀者。
3.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更昔洛韋抗病毒5 mg/(kg#8226;d),q12 h一次抗病毒治療。對照組給予能量合劑,大劑量VitC,茵梔黃注射液1~2 ml/kg+5%葡萄糖適量靜脈滴注,1次/天。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 ml/kg+5%葡萄糖適量靜脈滴注,1次/天,一周為一療程。均治療兩個療程。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黃疸程度、肝臟大小及肝功能恢復情況。
4.療效判斷標準 ①顯效:黃疸消退,肝臟回縮至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膽紅素降至正常;②有效:黃疸較入院時明顯減輕,肝臟大小較入院時回縮但未恢復正常,肝功能、膽紅素各項指標降到治療前50%;③無效:黃疸、肝臟大小、肝功能、膽紅素無明顯變化。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5.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
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較好。見表1。
2.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2周兩組各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2周比較,治療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討論
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由巨細胞病毒感染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黃疸、低熱、嘔吐、腹脹、尿色深、大便稀、食欲減低等消化道癥狀。查體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其主要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的多核巨細胞形成,膽汁淤積肝間質和門脈區由炎癥細胞浸潤。現今多推薦應用更昔洛韋治療嬰兒先天性CMV感染。更昔洛韋能抑制病毒復制,終止病毒對肝臟損傷,但對病毒已經引起的膽汁排泄異常、肝纖維化無明顯治療作用,也無免疫調節作用。除抗病毒外,保肝治療療程長,起效慢。
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日本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生產,深圳健安醫藥有限公司經銷)為新型保肝褪黃疸藥物,是以甘草酸苷為主要成分,輔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強力肝細胞保護劑,其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階段的代謝水平對肝細胞膜起保護作用,減少向肝硬化發展,能夠有效降低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其中轉氨酶呈快速明顯的改善,降酶效果已被確認[3]。復方甘草酸苷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甘草酸在體內經葡萄糖醛酸酶作用而生成的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對肝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4],還具有保護細胞膜、抑制免疫調節細胞毒性作用,并有抑制病毒增殖、對病毒有滅活作用及類固醇樣作用[5],還可以抑制補體經典途徑的激活而發揮抗炎活性。復方甘草酸苷成分中還含有甘氨酸和半胱氨酸,兩者除能減輕甘草酸引起的偽醛固酮癥的副作用以外,甘氨酸還有抗肝細胞凋亡活性,而半胱氨酸亦有預防肝纖維化以及免疫調節和類固醇樣作用,對肝組織損傷也有抑制作用。傳統的保肝退黃藥物主要是能量合劑、大劑量VitC和茵梔黃,其療程長,起效慢。在傳統治療上加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治療兩個療程后血清總膽紅素明顯下降,ALT下降比對照組更明顯,肝功能好轉,肝臟縮小,黃疸減退,降酶效果明顯,在延緩組織細胞膜的老化和損傷,通過對肝細胞膜的保護,抑制細胞外基質的產生和沉積,抗肝纖維化[6],改善肝功能及臨床癥狀等方面有良好效果,沒有明顯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雜志(上冊)[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16-821.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2):121.
[3]劉 艷,宋方聞,胡毅夫,等.復方甘草甜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02,13(7):24.
[4]宋方聞,李學俊,江元森.復方甘草甜素(SNMC)對肝病理改變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1,11(11):24.
[5]日本Kgoto地方醫院第三內科學系.甘草酸苷對肝細胞糖皮質激素信號通道的影響[J].Digestive Disoase and sciermes,2002,47(8):1775-1781.
[6]覃后繼,覃雪英,何延專.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苦參堿治療慢性乙肝的臨床觀察[J].右江醫學,2008,36(2):124-126.
(收稿日期:2008-10-31 修回日期:2008-11-2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