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6-0754-02
中圖分類號:R 642.423文獻標識碼:B
醫學生物化學是醫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對醫學生學好后繼課程(如病理生理學等)非常重要。而實驗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它不但可以驗證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鞏固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基本實驗技能熟練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具備一定的理科素質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1]。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觀察、思維及創新能力,筆者近年對醫學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醫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1.內容多,課時少 這是很多醫學院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而目前《醫用生物化學》的內容包括了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免疫學等知識,各種知識相互滲透,體系龐大、復雜。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各院校都不同程度縮減課時,而實驗課更是首當其沖。這對于三年制的高職高專專業來說,要在三年的時間內完成五年制的課程,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在教學中顯得更為突出。
2.實驗教學內容與醫學聯系少,學生缺乏興趣 目前,醫學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只需按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即可得出結果,而很少注重實驗過程,忽視了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不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無法體會到生物化學對醫學的實用價值,因此,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程缺乏興趣,覺得學習化學成為負擔,學習它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
3.醫學生動手機會少,基本操作技能較差 由于實驗課時少,為了保證授課內容,對于較為復雜的操作,教師往往在實驗前就把設備、儀器等實驗用品準備好,或安裝調試好,學生實驗中僅進行簡單操作即可得出實驗結果,且課后實驗室很少開放,這樣學生實踐動手機會就很少,其基本操作技能差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
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 生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實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并自如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改革了實驗教材,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注重基本操作規范化訓練和基本技能訓練,基本操作規范化訓練包括一般玻璃儀器及容量儀器訓練,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計、離心機使用等內容;基本技能訓練包括溶液轉移,固體溶解、溶液配制、陰陽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離、標準曲線制作、數據記錄和處理等。二是加強學生綜合實驗和自行設計實驗[1]。自行設計實驗的具體做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每個小組3~5人,由每個小組自行設計一個實驗,制定實驗目的、材料儀器、實驗步驟以及需要得出的實驗結果等,上交教師審查通過后在教師的指導監督下做好實驗前各項準備及進行實驗,然后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這樣的自行設計實驗不僅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綜合實驗能力。
2.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作用 傳統教學以講授為主,結合板書、實物和模型展示進行,課堂上“滿堂灌”,占用了大部分時間,而學生自學、討論的時間非常少,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通過聲、像、動畫和動態圖像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使枯燥的生物化學知識變得活潑,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容易理解。因此,我們在實驗前進行多媒體教學,再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首先進行基本操作訓練,再逐步加強各種實驗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等,最后完成教學大綱內容。這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3.開放實驗室,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 動手機會少是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在課外時間(如晚上或周末)有計劃開放實驗室,提供學生動手訓練的機會,在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及次數,以對學生進行考核前強化訓練。同時,在開放實驗室時均安排一名教師隨堂進行指導,這樣可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4.改革實驗報告形式,培養學生科研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十分必要,影響著學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興趣。傳統的實驗報告僅僅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簡單歸納、分析。我們則要求學生按科研小論文的形式完成實驗報告,格式包括文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前言、資料、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等[3],評價實驗報告時要從格式、內容、實驗結果、歸納分析等去審查,結果要求如實反映實驗結果,得不到預期結果的不可隨意改動實驗數據,討論應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樣學生不僅掌握論文書寫格式,還知道科學研究必須以科學實驗為依據,要有嚴謹、求實、客觀的態度。
5.改革實驗考核辦法 將生物化學期末考試成績分為兩部分,一是理論考試成績占60%,二是實驗考核成績占40%。實驗考核又根據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分:①考勤(10分),根據學生缺課及遲到情況、學習態度情況進行評分;②基本技能(40)分,根據隨堂提問回答情況、隨堂小測驗完成情況、書面作業完成情況及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評分;③綜合實驗能力(50分),其中實驗設計占15分,操作考試占35分,操作考試前兩周由教師選定考試范圍及要求,同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動手訓練機會。教師按考題難易程度進行分組,各組難易程度相當,然后再進行分組編號備用。考試時由學生自己抽簽,按所抽到題號發題,學生根據考題內容準備儀器、藥品等材料,獨立完成操作,考試完成后當場評分。
通過以上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操作能力大大增強,科研意識得到提高,成績也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雪華,邱 莉,黃燕軍,等.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6:52-54.
[2]王曉勇.醫學生物化學教材改革勢在必行[J].西北醫學教育,2000,8(1):32-34.
[3]劉海林,楊金香,宋建榮.醫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1,9(3):178-179.
(收稿日期:2008-09-23 修回日期:2008-11-13)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