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單病種;質量;管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08)06-0756-03
中圖分類號:R 197.323文獻標識碼:B
單病種質量管理是以單病種為單位進行全程醫療質量管理的新方法,是我國近年來為落實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制度問題而出臺的新舉措,是當前醫院提高醫療質量并為開展醫療保險,實施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 的一項重要工作, 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1]。它既有利于組織醫院宏觀醫療質量管理,也有利于提高醫院整體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單病種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實現醫院管理年提出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高效和費用合理的醫療服務”已成為醫院當前的熱點課題[2]。
一、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2005年,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醫院管理年活動,根據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要求,我區衛生廳制定了符合我區實際的醫院管理年活動“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3],管理年活動評價體系強調單病種質量管理必須符合要求,每個科室要對前3位病種開展質控,病種質控指標評價指數≥全區同級醫院平均值(或中位數),三級醫院每半年書面向衛生廳上報病種質控資料一次,要求數字準確,填報及時。由此可見衛生管理部門對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重視,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單病種質量管理已逐步擴展到所有病種,尤其是探討臨床路徑的單病種管理,為醫院質量管理提供一條新途徑。根據病種確定診療常規,以單病種控制醫療成本,有利于醫療費用合理性,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因此,開展對單病種質量管理探討, 具有重大意義[4]。
1.有利于客觀評價醫療質量,提高管理水平,規范診療方案 通過單病種醫療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能夠比較確切地反映科室醫療質量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檢查和不合理用藥,有利于進行臨床醫療質量反饋控制,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將醫療技術質量、服務質量和醫療成本等包含在醫療質量管理范圍之內,克服傳統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法僅限于生物醫學技術質量范疇的局限性。同時,通過制定、推行規范化的病種診療方案,以規范方案為依據進行質量監控,避免檢查中的隨意性,更能客觀有效地進行醫療質量控制,規范了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濫用藥品、過度醫療現象減少,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高,質量意識增強,醫療技術水平和科學管理程度朝著規范化方面發展[5]。
2.有利于增強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促進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 實行單病種醫療質量管理,通過強有力的規章制度,有利于促進各級醫務人員人人參與質量控制,將醫療服務中的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有機結合起來,并能夠使醫療質量評價落實到每一位醫務人員當中,成為對醫務人員進行技術水平和醫德、醫風考評的重要依據。
3.有利于減輕患者負擔,提高醫療質量 實行單病種質量管理,能有效減少病種的平均費用,最大程度限制醫療資源的浪費及節省病人開支,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縮減平均住院日,對防止醫院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并發癥發生,加強醫療質量,提高治愈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6]。我院于2005年開始實施單病種管理,制定了單病種質量限制方案,對病種的平均住院日、費用構成、治療效果等14項指標進行量化、考核和管理,成立院、科兩級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醫務部每季度對科室的單病種進行統計評分,不達標的病種科室要查找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考評的結果與年度勞務費掛鉤。通過實施三年的單病種質量管理,2007年與2005年比較各項指標控制良好,其中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4.42%,術前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3.62%,平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1.66%。
4.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單病種質量管理對醫患雙方來說是雙贏,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為醫院帶來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的要求下,單病種質量管理有利于醫院在當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勝的地位。因此研究臨床路徑在我國醫院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臨床路徑實施辦法,可提高醫院的競爭力[7]。
二、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 醫院管理層對單病種管理政策的認識和實施所持的態度,對實行單病種質量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在院內實施單病種管理,控制醫療護理質量比向社會公開實施單病種質量和限價收費而言要容易。醫院管理者擔心在具體的醫療活動中,醫療費用很難準確控制在限價水平,如果費用低于限價,會影響醫院的收入,挫傷醫生的積極性;如果費用高于限價,患者可能不愿意支付多出的費用,導致新的醫患矛盾[8]。所以,在決策時大多數持觀望的態度。而部分醫務人員對單病種質量管理仍理解為病例質量管理,更多的在病歷書寫上下功夫,但對于病歷“內涵”不夠重視,有的病史記載不詳,有的診斷、鑒別診斷依據不充分,有的治療和病情變化在病歷上反映不出來。
2.監管力度不夠 單病種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要達到預期目的必須持之以恒,狠抓落實,目前大多數醫院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單病種質量的監控管理,只是由醫務部或質控科負責,工作只是完成任務,沒有扎扎實實地把這項工作落實下去。
3.醫療費用與醫療質量之間的矛盾 作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他們最關心的是能否治好患者的病。醫療活動是一種高技術性、高風險性的具有探索性、科學性的復雜工作。醫療風險客觀存在,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同種疾病在不同個體中的臨床表現各異,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一致,即使采用非常成熟的醫療技術,也可能會因為個體不同而出現料想不到的意外。單病種的限價管理和醫療活動的高風險發生了矛盾,在對單病種實行最高限價后,醫務人員既要保證醫療質量又要考慮費用問題;加上目前醫療糾紛處理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給醫務人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壓力[8,9]。因此,面臨高風險的職業,既要考慮治療效果,又要考慮醫療費用,使醫護人員不十分情愿地接受這一行為的約束,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
4.阻礙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 新藥品、新技術、新療法在醫學科學的發展中不斷涌現,其運用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增加醫療費用。因此,新藥品、新技術、新療法與單病種管理為目的降低醫療費用產生新的矛盾,這個矛盾不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和推廣。
5.病種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相吻合 目前采用的單病種管理僅以診斷為依據,未能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區分開,有些疾病本身存在著嚴重程度不同,如心肌梗死,其梗死的部位、范圍、有無并發癥等對住院后的搶救、治療、預后判斷、療程長短、住院費用等有明顯的影響。輕者療程短,住院時間少,療效佳,費用低,重者則相反。因此,用同一判定標準評價該疾病治療很難體現出個體差異,
6.群眾認知不一 雖然近幾年呼吁按病種付費要求越來越高,但是作為一名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治愈疾病,其次是費用。病人和醫生的理解尺度是不同的, 群眾中有歡迎的也有懷疑的,他們擔心價格的降低無法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擔心醫院為了降低價格,將可做可不做的檢查都不做了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醫療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
三、對策
筆者針對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我院在單病種質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1.領導重視、健全管理機構是落實單病種質量管理的關鍵 領導要充分認識單病種質量管理是我國醫療衛生政策,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醫院領導要用科學發展觀去看待單病種質量管理,把限制醫療費用增長作為醫療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健全管理機構,醫院要成立單病種管理辦公室,明確責任。管理辦公室負責對醫院單病種醫療質量和費用進行專題研究,做好按病種收費的測算工作,組織本院專家開展單病種管理辦法和病種臨床路徑的研究,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將醫療費用降下來。
2.規范醫療行為,遵守診療常規 臨床醫護人員,嚴格遵守診療常規, 按照單病種臨床路徑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規范檢查的項目和次數。
3.強化團隊精神 加強醫、護、技之間的協作,對納入臨床路徑治療的患者進行單病種身份的標識,使醫療、護理和輔助科室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患者信息,密切配合,形成“綠色通道”的運作流程,縮短住院天數。同時與信息科合作將單病種的臨時和長期醫囑打包做為相應科室的醫囑組套中,以防遺漏,既保證患者的利益,同時也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4.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行政、設備、總務、藥劑科和供應室等管理和保障部門必須增強為臨床一線服務的意識,行政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下臨床為臨床科室解決問題,設備科、總務科和藥劑科供應室要做好臨床各類物資、商品和藥品的采購供應工作,保證各種物資和藥品供給不斷線。同時強化設備科、總務科、藥劑科和供應室做好下收下送工作,滿足臨床需要,為臨床科室解決后顧之憂。
5.加強宣傳解釋工作 要讓病人相信單病種質量管理是國家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制度問題而出臺的新舉措,更要讓醫務人員認識到單病種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醫生需嚴格按照臨床路徑對疾病進行診治,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向患者提供相應的臨床路徑,使病人及家屬了解整個住院流程和診治方案,增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讓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信任和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以增強合作共同應對疾病。
6.建立健全獎懲機制 醫院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對實施病種質量管理好的科室和醫療小組,在人、財、物上給予支持,在獎金分配給予加獎;對于在病種質量管理中不按照臨床路徑對疾病進行診治,費用超標的科室,醫院在獎金分配給予處罰。加強日常檢查管理工作,特別是做好單病種醫療質量監控和醫療費用結算管理,使單病種質量管理朝著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總之,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特別是以臨床路徑的病種質量管理開展,將有助于醫療資源合理利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更高級的控制系統。醫療實踐的不斷總結促進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提高,使其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劉萬東,郭齊祥.38所綜合醫院病種質量管理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1998,18(6):24.
[2]胡平玲,楊云濱,田 柯.開展病種病例分型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5):322-324.
[3]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關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評價辦法與評價標準[Z].2005:05.
[4]王 珩,江 震.淺議單病種質量管理[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1,21(6):27-29.
[5]陳貽平.單病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1998,18(4):212.
[6]齊夢霽.對單病種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國病案,2005,6(5):27-28.
[7]麻新梅,張云蓮.單病種管理-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良藥”[J].衛生軟科學,2008,22(1):76.
[8]趙 媚.單病種管理現狀及思考[J].中國病案,2007,8(11):28.
[9]陳 麗,蘭迎春.單病種限價收費: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新舉措[J].改革熱點. 衛生經濟研究,2006,7:30.
[10]王 敏.單病種最高限價對醫療消費中醫患關系的積極影響[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219(9):531.
(收稿日期:2008-09-26 修回日期:2008-11-20)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