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感覺,開始就是結束。
有一天鷺鷥問我,現實生活中,你相信有安在天這樣的男人嗎?

她的話讓我很泄氣,浪漫如她,都不相信有這樣的男人,那么活在現實中的我還有什么理由相信有這種男人存在呢?如果女人也會有性幻想的話,那么安在天這樣的男人一定是我這一路女人的幻想對象,但必然是一場虛空。他那樣的成熟高貴,又那樣的智慧內斂,連他對黃依依感情上的拒絕或克制都帶有別樣的美感。這樣的男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有。有也不會遇到。多數是遇到的人有幾分形似,然后把自己的幻想加諸于他,傾注于他,把他定義為“他”。然后修正,失望,幻滅,不是他不夠好,而是他不是“他”。
安在天在回顧與黃依依的情感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和她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沒有光密,我們終生不會相遇,但也是因為光密,我們卻在相遇之后又各自而去。”
《暗算》中引起爭議最多的是安在天和黃依依之間的情感。兩個字:曖昧。可見人類的感情不是只有一種、兩種。第四種、第五種情感都是有可能的。
曖昧是愛情最好的狀態,一旦落實了就失去了。如果同樣要失去,在曖昧的紀元失去,比在愛過了失去,讓人對此番感情的價值認定有更高的等級。
很多人一生經歷的情感可能只有親人、朋友、愛人這樣單一,而有些人之間的情感則復雜得多。
就比如有一天深夜,她突發喟嘆,拿起手機給某藍顏發了條短信,“選擇了畫畫,是否內心必須與寂寞為鄰。”
第二天,她收到回復,“寂寞常來串門。”
她保存了這條信息。她要的不是回復,是偶爾深夜感慨時可以發短信的對象,這個對象的接招不會是很傻很迂的長篇大論。如果她摸著鍵盤,無人可發,那才是真的寂寞。
婚姻解決不了寂寞,甚至愛也解決不了寂寞。愛、婚姻、寂寞,完全是不同領域的事情,不能機械地互為因果。結婚是一咬牙一跺腳的勇氣,有人說,二十多歲時結婚多數是為了父母,三十多歲結婚多數是為了社會,四十歲以后結婚才是為了自己。
天時、地利、人和,加上一咬牙一閉眼一跺腳的勇氣,對于作女和作男來說,婚姻的閘門就開了。
我的女友W來找我訴苦,她終日不安,沒有安全感,她總覺得男朋友會離開她。W屬于那種不漂亮也不難看的女孩,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很平穩很本分,沒有特別出彩之處,綜合分卻不低。照理這樣的女孩結婚運不會差,放在家里做老婆體面也安全。但她的男朋友她抓不住。
我說,安全感來自于那個男人愛你的程度,但他有多愛你,還是取決于你有多愛自己。如果你站在男人面前很自信,你就會覺得男人是不會走的,這時你就有了安全感。當然安全感不等于安全。緣分將盡時,千萬別死命拽住。愛走了,就撒手吧,自尊留下。回味依舊是有質地的。
當然,我也明白,等熬成“回味”,一定已經用刀在心上一遍遍刻過字了,血肉模糊,支離破碎。但人一定要深深為難過自己,才會長大。出來混都是要交學費的。
而且愛從來都是分波段的,不會永遠在顛峰,但若是牢靠的情感,一定會有在谷底等待回升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