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諒
中國作協會員,上海作協會員,經濟學博士,在某機關任職,啃書與碼字為一生嗜愛,偶著短文,乃忙中啜飲咖啡,過把癮也。
每次到廈門鼓浪嶼,都被這海上花園的知性和美麗所感動。自從朦朧詩代表舒婷名聲鵲起,這寶島又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舒婷曾問她的外婆,他們怎么生活在這個島上?外婆回答,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太寵愛這個小島了,太寵愛這不足2萬的居民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面積僅有約1.9平方千米的小島,卻擁有一大批精致獨特的近代建筑,精彩紛呈,精華集萃,堪稱萬國建筑博物館。
鼓浪嶼的這些建筑,大概可謂中西結合,相得益彰。早在鴉片戰爭之后,列強侵入,廈門就成為他們眼里的一顆奇美的翡翠,而鼓浪嶼這精美的小島,就自然大興土木起來,西方各式建筑的樣式直接移入這寶島,這份洋氣改變了小島舊日的平靜。哥特式建筑當仁不讓地居于島間,彌漫著一種洋氣。當然,更主要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華僑回到廈門,報效祖國和家鄉,興建了一批建筑,有的完全秉承中國建筑特色,不失中華建筑韻味,也有的直接帶來了國外各式建筑,使寶島建筑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出現了將中國建筑與國外建筑設計相揉合,相結合,從而平添了許多生氣和特色的建筑。加上,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世代生息,鼓浪嶼與整個閩南地區一樣,受中原文化影響頗深,一些民居,包括清代民居至今依舊坐落于鼓浪嶼。先說海天堂構,名字就不俗,筆者曾細細瀏覽,心有所觸。因為一小小建筑群,就充分體現了鼓浪嶼建筑的中西相融的特色。建筑典雅豪華,嚴謹細巧,堪稱近代建筑的代表作。海天堂構實際上是由五幢獨立的別墅組成??傮w突出的是歐洲建筑的風格,柱式、窗框、裝飾,無不凸現西洋特色。然而,門樓式樣和墻角雕飾,又有中國韻味,特別是中樓,中西結合特點十分明顯。這幢樓據說是由莆田的工匠所建。外觀形狀是中國宮殿式建筑,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頂樣式,亭子四角翹起。而建筑主體則是西式的,廊柱、窗門及其布飾都盡可能西化。這種“中頂西身”的建筑,天下少有,因此也就顯得更加別致可貴。有人說,這是一種情感宣泄,似有道理。無論如何,建筑在內的每一種藝術品,均是與內心情緒有關系的。這五幢以中軸對稱格局建造的海天堂構別墅,據介紹是黃秀烺所建,此人為福建晉江人,經商謀生,也到過菲律賓,經商成功后,回鼓浪嶼定居,興建此樓,大約1921年建成。
自然,國外建筑特點在廈門還是值得重彩濃墨的。特別是諸多領事館和萬國俱樂部等,既在鼓浪嶼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印記,也給這座美島增添了異國建筑風光。
現已為廈門有關部門改建為旅游酒店的昔日美國領事館,是一幢不失高貴和莊嚴的別墅,頗具西方建筑風姿,兩層大三角圓柱歐式的樓房,占地不多,但館前辟建了公園,面向美麗的鷺江。這幢建筑,整個的色彩、線條都流暢明快,采用了古希臘科林斯柱式,又保留了歐洲建筑的穩重之態,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建筑作品。而距離不遠的原荷蘭領事館,則歐式風格相當濃郁,正道院,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最為明顯,正廳、廊間、山墻,包括室內裝飾也都凸現西歐建筑的特色。曾經毀而重建的原英國領事館,是兩棟單層的建筑,最早建于1870年,室內飾有壁爐,地板也是拼木的,原先的室內物品也十分豪華。在樹木掩映之下,這兩幢西式小樓倒也頗有另一種韻致,樓前留一個影,歷史和現實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深思。
緊鄰英國領事館的兩幢典型的日本現代建筑,毫無疑問這是日本人的杰作。當年日本在此建造領事館,先建單幢辦公樓一棟,面積不大,兩層結構,后又建兩棟紅磚樓,分別為警署和宿舍。如今這些都歸國有。小樓門前寬敞、幽靜,據說也已作為廈門大學的科研人員宿舍。我在門前逗留,欣喜這一建筑得以保存,自有特色,也遺憾經過風雨剝蝕,墻面剝落,門窗陳舊。
西班牙風格的建筑在鼓浪嶼是一種特色。其中筆者尤推白宅建筑,這白氏住宅白墻紅頂,由兩幢組合而成,長廊、拱窗、柳條小門均引人注目,樓前的小花園更是絢麗多姿。建造此樓的是白氏華人,據介紹,至今這樓仍屬于白氏后人。
以中式為主,或帶有中西合璧建筑的除上述記述的海天堂構外,位于鹿礁河上的旅菲華僑所建的美園、許家園等也不可忽視。安海路上的忠婆樓等也是不可多得的中西結合的建筑佳品。至于解放之后興建的鋼琴碼頭,是帶有現代抽象派的建筑小品,半拱頂,看上去輕盈,簡練,是鼓浪嶼的一個好景點。
鼓浪嶼又多中國文化名人在此居住,其中著名現代文學家林語堂就曾在此居住和讀書。鼓浪嶼的建筑和文氣一脈相承,互有融合,也是鼓浪嶼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