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經歷了快速成長期之后,到35歲左右便進入高原期,其中少數教師可以突破高原期,走向新的高原,而多數教師則在高原上徘徊不前,不久便開始走下坡路。這是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是教師人生價值的失落,也是教師幸福人生的打折,令人十分痛心!
那么,我們要問,從事別的智力勞動的人,如醫生、律師、大學教師等,一般都能跨越35歲這道坎,何以獨獨小學教師難以跨越35歲這道坎呢?我們不妨來探究一番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政策的失衡
醫生、律師、大學教師等,只要條件具備,就有資格評高級職稱,不僅可以評副高,還可以評正高。中學教師也可以評副高。唯獨小學教師沒有資格評高級職稱。小學教師的最高職稱是“小學高級教師”,然而這只是中級職稱,它與“中學高級教師”在名份上相差一個檔次,與“大學教授”、“主任醫生”更不可同日而語。
醫生、律師、大學教師,在35歲左右評上中級職稱以后,他們的路還很長,他們后面還有許多目標可以追求,他們必須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能評上副高,再經歷多年的努力,許多人要在50歲左右才能評上正高。職稱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息息相關,它具備強大的催人奮進的吸引力,因此,醫生、律師、大學教師一般不會在35歲左右停下腳步。可是小學教師則不然,他們一般在30歲左右就評上了小高,而評上小高之后,職稱已經到頂,再也沒有上升的空間了。小學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當然不能以追求職稱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職稱與人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的關系實在太密切了,在當今的經濟社會里,能要求所有的小學教師都置職稱于不顧嗎?
小學教師不能評高級職稱,這是政策的失衡。小學、中學、大學,在教學的知識層次上雖然有區別,然而從重要性來說,基礎與頂層,恐怕基礎更重要;從教學藝術來說,恐怕對小學教師要求更高;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小學教師雖然不一定掌握很深的專門學問,然而他必須什么都懂。教小學與教中學、教大學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豈能在職稱上人為地把他們分為三、六、九等。醫療單位也有大醫院、小醫院之分,也有成人科醫生、小兒科醫生之別,似乎沒有聽說小醫院的醫生、兒科醫生就不能評高級職稱,為什么偏偏要給小學教師這樣一個限制呢?這顯然有失公允。
小學教師,也有評特級、評中高的,可那不是一種普適性的政策,而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一種象征,絕大多數小學教師只能望而興嘆。
因此,職稱評定的政策失衡,是造成小學教師難以跨越35歲這道坎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管理上的失當
對小學教師的管理,有過分依賴年輕教師的傾向,相對說來,對40歲以上的教師,則缺少更多的關愛、栽培與重視。
在教學管理方面,領導層比較關注年輕教師,聽課、評課、賽課,大都以年輕教師為對象,為他們提供比較多的平臺與機會。相對說來,對40歲以上的教師,則關注甚少。平日里,領導層極少走進這些教師的課堂聽課、評課,研究這些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育部門組織教學競賽,一般都提倡年輕教師參加,如果超過40歲的教師還去參賽,那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年紀偏大的教師缺少一個繼續展示、錘煉自己的平臺。加上觀摩課、競賽課過分講究“表演”、“作秀”,使不少年紀偏大的教師望而卻步。曾有有識之士提出:可否專設一個40歲以上教師參賽的平臺?這種設想不無道理。
在進修管理方面,領導層愿意為年輕教師提供較多的學習、觀摩、參觀的機會,以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相對說來,年紀偏大的教師則參與機會不多,從而導致一些年紀偏大的教師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法單調,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革新。一些領導認為,年紀偏大的教師比較成熟,沒有必要再花力氣去培訓。這種認識與教師需要終身學習、與實施新課程需要教師人人參與學習的理念相去甚遠,對教師成長不利。
在教研管理方面,領導層同樣較少關注年紀偏大的教師。40歲以上的教師,很少有參與做課題研究的。他們最有經驗,也最有能力,然而他們卻很少研究,只是年復一年地重復昨天的故事。有的學校雖然有部分年紀偏大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但往往是“教師做事,領導得獎”,因為課題主持人掛名的是學校領導,這樣,辛辛苦苦做研究的教師難以評獎,而僅僅掛個虛名的領導卻獎狀滿堂,從而造成了教師心理的不平衡。
總之,管理上的失當,挫傷了年紀偏大的教師追求卓越的積極性。
第三個原因,是職業教育的失誤
教師是從事教育職業的專門人才,教師自己是否需要教育?不言而喻,教師自己也需要教育,而且需要終身教育。教師不僅業務上需要吸收營養,精神上也需要不斷提升,因此,職業教育應伴隨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
對教師進行職業教育,應以熱愛學生、甘為學生奉獻自己的一生為核心。師愛,是辦好教育的動力之源,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動力之源。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學校,理所當然地應該在師愛教育方面多花力氣。然而我們的職業教育卻存在重才輕德的傾向,許多地方和學校只重視對教師的業務培訓,而置職業的理想與追求于不顧,師愛教育十分薄弱。組織普通老師學名師,大都停留在一招一式的簡單模仿上,而極少深究學習名師的精神內涵。這就導致一些教師精神視界不高,長期在山腳下徘徊不前,難以跨越35歲這道坎。
政策失衡,管理失當,職業教育失誤,這些都是小學教師難跨35歲這道坎的客觀原因。當然,人的長成與主觀因素的關系更為密切。主觀上有強烈要求,任何不利的客觀因素都阻擋不了教師前進的步伐!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