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悟人物內心情感;通過學習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了解英子前后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來到我們清湖鎮中心小學三(1)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嗎?(暗示學生鼓掌)。
師:看到這么多老師來聽課,我心里好緊張,同學們能不能鼓勵鼓勵我?(再次暗示學生鼓掌)
師:同學們的掌聲給了我信心和力量,伴隨大家的掌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掌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讀準兩個翹舌音)
[設計意圖:課題與導人的內容有直接的關系,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教師掌聲,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出示閱讀金鑰匙:想想課文一共寫了幾次掌聲?每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邊讀邊用記號標出。
2.學生匯報自讀課文情況。(課文一共寫了二次掌聲,第一次掌聲是在講故事前,第二次掌聲是在講完故事后)
3.課件出示兩次描寫掌聲的句子:
①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②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引讀兩個句子,初步了解兩次掌聲)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總體了解,培養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體悟掌聲內涵
(一)感受第一次掌聲
1.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讓學生想想英子的表現。
2.反饋,并找出有關重點句子。課件展示句子:“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3.理解“猶豫”,體會英子的感受。
4.抓住重點詞“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通過評析,理解體會英子的膽怯、痛苦、無助、無奈。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6.教師引導:“多憂郁的女孩啊!此時此刻,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怎么做?”
7.教師啟發:“看著無奈的英子,全班同學們都注視她。從全班同學“注視”的目光中你讀得了什么?(目光中包含:鼓勵、關心、同情、信任、支持)”
8.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重點句:“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驟然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9.感情朗讀,讀出掌聲的“熱烈、持久”。
10.通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從詞語“熱烈、持久”中體會掌聲所表達的激動、興奮的心情,領悟課文中同學們的掌聲包含的鼓勵、支持、信任。(板書:鼓勵)
(二)感受第二次掌聲
1.課件展示課文情景圖,讓學生們仔細觀察,結合課文說說圖意。
2.在英子講完故事后,課文又是怎樣描寫同學們的掌聲的?教師讓學生找出有關的重點句讀一讀。
3.引導學生從重點句“班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中體悟同學們對英子的贊賞和肯定。板書:贊賞
(指導學生讀出掌聲的“熱烈”)
4.“得到掌聲之后英子怎樣做?”教師引導學生從“鞠了一躬”中體會英子對同學們的感謝。
5.教師啟發:“此時英子一定有很多的話要說,假如你是英子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么?同學們又會怎樣回應呢?”(角色對話,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進行品詞、品句、品讀的訓練,讀中理解,讀中悟情——體悟英子的內心情感;挖掘文本空白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豐富掌聲內涵,把前后兩次掌聲有機結合起來。]
四、研讀課文,體會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1.讀第四自然段,并結合前面所學內容,讓學生思考掌聲給英子帶來那些變化,找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讀一讀并體會。
2.教師出示語句:“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與前面所學內容巧作對比,體會英子的前后變化。
3.課件出示相關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英子從憂郁自卑到開朗自信情感的變化過程。
[設計意圖: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前后對比,從英子情感變化中領悟“掌聲”的重要。]
五、品讀來信,感悟掌聲魅力
1.教師引入:“同學們,英子來信了!一起讀讀好嗎?”(課件出示來信)
2.教師啟發:“從英子的信中你讀懂什么了?”
3.學生交流,談對掌聲的認識。
[設計意圖:入境讀文,拉近了讀者與主人公的情感距離,交流對掌聲的認識,感受掌聲的魅力——能使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力量]
六、拓展延伸 升華情感
1.教師引言:“掌聲使英子由自卑變得自信,掌聲的力量多么神奇、偉大!同學們,你們得到過掌聲嗎?什么時候?什么心情?你們又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什么心情?”
2.教師總結:“對!得到掌聲和給人掌聲都是快樂的。讓我們一起把我們愛的掌聲奉獻給需要的人吧!”
3.播放音樂《掌聲響起》和一些弱勢群體的資料圖片,全體起立鼓掌,結束課堂。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不僅能調動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與積累的詞語,而且將語文課堂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使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同時,教師在學生激情飛揚時,不失時機地讓他們說話,注重學生主觀感受的表達和內心情感的流露,順乎學情,合乎童心。最后用動情的歌聲結課,并將暖暖的愛意融入到學生心中,升華了情感。這一環節,把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結合。]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