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教育》2006年第3A期專題報道了我校以“一三四模式”為主要形式的教師校本研修特色。關于我校以“一三四模式”開展教師校本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這里作一些具體介紹。
在一些校長的觀念中,教師是辦學的主要力量,他對待教師,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管理、使用的問題;雖然也考慮到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的問題,但往往流于一般號召、一般形式,沒有收到扎實的效果。現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教育的目的是讓參與教育活動的個體包括學生和教師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像過去宣傳的那樣教師是蠟燭,其使命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幸福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幸福。我贊同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這種說法,我認為這個人才搖籃不單指培養學生,也包括培養教師。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他們在教育學生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成長。教師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在照亮著自己,“以其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提出“通過學習來發展教師,通過發展教師來發展學生,通過發展師生來發展學校”的辦學理念,提出了“構建具有豐厚文化內涵的學習型學校”的辦學構想。
如何發展教師,讓教師成長呢?我們在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服務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服務。給每個教師辦公室都配備了電腦,建立了數字圖書館和信息資源庫,購置了大批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為教師上網、學習提供了優越的平臺。凡是上級給培訓、觀摩、學習、比賽的機會,我們都安排教師參加。請知名教授、專家來校講學,對教師進行切實有效的培訓。學校制訂了教師學習計劃和考評獎勵制度;組織指導教師認真讀書,熟讀背誦教育理論名篇名著中的名言警句,積累好的教法,撰寫教學后記,開展課例評析,逐步摸索總結出教師校本教研培訓一體化“一三四模式”:即構建一個網絡學習平臺,整合專家引領、個人自學研修、小組合作交流三種學習方式,從輯錄“名言警句”、積累“教法集錦”、撰寫“教學后記”、開展“課例課析”四方面檢驗培訓效果。“一三四模式”成為了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這項辦學措施經過了自治區教育專家的論證,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肯定。可以說,“一三四模式”是我校為教師成長構筑的堅實道路。請看下列幾組數據:
教師近幾年參加教育科研課題實驗研究情況:參與人數100%,已結題14項,其中全國課題3項、省級課題9項、地級課題2項;出版教材、論文集省級1部、地級1部;發表論文在國家級報刊5篇,省級報刊30篇,地級報刊4篇;獲獎論文獲全國獎52篇、省級獎464篇、地級獎44篇;教學比賽獲全國獎7人次、省級獎12人次、地級獎7人次;獲省級課題研究先進個人67人。
教師學術水平情況:被評為特級教師和全國千名中小學骨干校長培養對象1人。地級學科帶頭人1人,地級骨干教師3人,縣級骨干教師10人;享受地級政府特殊津貼3人;省級普通話測試員2人;縣級教師繼續教育講師團講師5人;還有一批教師被定為地、縣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在全體教師進步提高的同時,青年教師進步提高更快。如近幾年被提拔擔任學校教導主任、副主任的3名青年女教師,都是獲得地級骨干教師、地級政府特殊津貼、省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導師資格的優秀教師,她們既是管理能手,又是業務骨干。還有一位青年女教師,主動要求擔任一項省級科研課題主持人,她不負眾望,帶領課題組按時結題并獲得一等獎,她也從普通教師成長為業務尖子。許多青年教師滿懷深情地說:“是城西小學給我鋪就了成長之路,我愛城西小學,我愿意為城西小學的興旺發展貢獻青春!”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