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4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體會到班主任實在不好當:學生年齡小,個性特征、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每日每時都有這樣那樣的事發生,所有大事小事都得班主任處理。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只有用“心”才能為學生架設成長的立交橋。
一、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
教師教育學生,就是用為師之愛教育學生的過程。師愛作為愛學生的行為,是貫穿教師全部工作的始終。在如下情況,學生更需要愛的“及時雨”:學生思想有疙瘩時;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學生遇到困難時;學生受挫折、犯錯誤時。如我班學生劉某,有一天上課打不起精神,我就找他談心,可他沉默不語。在我的耐心開導下,她只說了一句:“我不想讀書了?”于是我通過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她的情況,知道她是一個超生女孩,父母扔下她不管,所以她一直住在外公外婆家。目前小舅舅要結婚,要用她的房間做新房,她沒有了住處,所以心事重重。于是我及時家訪,做好他外公及家人的工作,把問題解決后,小劉又高高興興來上學了。又如,學生梁歆剛從獅溪小學轉入我班,我發現他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寫作水平也不錯,但對班級集體漠不關心,課堂偶爾被我提問時,要么紅著臉回答幾句,要么索性站著一言不發,這么好的苗子我豈能漠然視之?我首先從培養他的膽量入手,可這“小家伙”居然不領情!一次回家路上,我與他邊走邊聊我小時候的一些事。他挺愛聽的,還會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以后,他便成了我的“路伴”。而每次我說的一些鼓勵性語言如“謝謝你的建議!”“沒想到你的口才也是一流的啊!”就像一股神奇的力量震撼他的心。現在,他發言積極了,集體榮譽增強了,還被學校評為“進步之星”“文明之星”“三好學生”。
二、用“信心”使學生揚眉吐氣
后進生常常出現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只有真誠地激勵學生,讓其產生自信,才能促使其努力向上。我班學生馮智慧剛從我鎮最偏遠的村小學轉來,說話總是怯生生的。課間十分,我望著她孤單單玩耍的身影和冷漠的眼神,心中有說不出的難過。于是,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喚醒她那顆天真活潑的心,一定要讓她熱情開朗地加入到快樂的班集體中來。為此,我首先細心觀察,有意接近她,讓她體會到教師不但沒冷落她,反而很關心她。其次,在上課時,我讓她大膽地在同學面前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我還有意讓她擔任小組長,讓同學們羨慕。一段時間下來,她變得自信多了,臉上逐漸有了笑容。
三、用“專心”使學生聚精會神
后進生落后就落后在學習態度上,尤其表現為精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對這類學生,我采用如下方法:1.表揚暗示法。早讀課上,如第四組的幾個學生精力分散,思想開小差,我就表揚第一、二、三組的學生是如何認真,用間接的方式達到了暗示第四組幾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作用。2.興趣引路法。教師上課時,盡量做到語言幽默、風趣,教法靈活多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專心聽講的目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后進生也不例外。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并不失時機地鼓勵和幫助他們,才會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專心學習的內動力。
四、用“恒心”來激發學生的意志
現今小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承受挫折、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都很薄弱。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就放棄,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不愿做作業,曠課、逃學、上網吧,尋求安樂與享受。他們承受不起教師的批評,動輒與教師發生激烈的沖突,怯懦的從此灰心喪氣,一蹶不振。
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我讓學生知道人生之路非一馬平川,坎坷不平則是人生真正的旅程。因此,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是個人終生受用的能力。我利用班隊活動、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身處逆境自強不息的精神。
其次,幫助學生從挫折感中擺脫出來。挫折給學生帶來緊張的心情,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教師應主動幫助學生解除思想顧慮,多加關心,還要防止和消除輿論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壓力。
最后,目標激勵法。我設計一張“培優輔差表”發給科任教師,要求科任教師找每個學生談心,面對面確定一個學習目標,同時要求每個學生訂一份“比、學、趕、幫、超”的計劃。這樣,優秀生和后進生兼顧,讓每個學生在班集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通過發揮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競爭又相互制約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
“教海無涯苦作舟。”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辛勤耕耘播種的園丁,離開了他,花木將會枯萎,桃李也會凋謝,用“心”去架設學生成長的橋梁,幫他們揚起騰飛的風帆,使他們有信心、有勇氣去學習和創造,走向成功。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