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要求是“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才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才會有探索和創造的欲望,因此,數學教學的真正智慧不是你能教給學生多少數學知識,而在于你能讓學生喜歡數學。
一、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喜歡數學
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生活點滴,都和數學有著聯系。因此,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了解數學的價值,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想進一步探究數學的奧秘。楊利偉乘神舟五號環游太空,世界矚目。讓國人驕傲。我引導學生了解神五飛天的故事,這是許許多多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數學家。如果沒有數學家的智慧,飛船上天就不可能實現。近來學校的綜合樓正在動工,我讓學生了解建一座樓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動工之前要先預算,算一平方米需要多少水泥、沙石、鋼筋,多少工錢;每層多少平方,建幾層,一共多少平方;還要計算地基需要多深、多寬才能承載整幢樓房的重量,需要多少外墻磚,一平方的外墻磚多少錢;還有水龍頭需要幾個,一個多少錢;水管需要多長,一米水管多少錢等等。他們不由自主的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位學生剛轉到我們班不久,就在日記中寫到:“數學,我為你著迷!”剛接班時全班只有十幾個同學喜歡數學,現在幾乎全班同學都喜歡數學。
二、展示數學的美,讓學生迷戀數學
伽利略宣稱:自然這本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的美源于它的和諧、條理、對稱、簡潔、奇異,數學的樂趣也在于此。在教學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去體驗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如定義、公式、算式、規律等的語言表述具有高度濃縮性。如練習冊有一道題:一項工程,甲獨做8天完成,乙獨做6天完成,丙獨做12天完成,要想在4天內完成有幾種施工方案?要求說明理由。有的學生用語言文字說明,洋洋灑灑一大段,我告訴他們用算式表示就可以了,這就是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它用最少量、最明確的語言傳達最大量、最準確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語言傳達普遍存在的規律。因為數學語言很簡潔,現代科技界認為:一門學科使用數學語言越多表示這門學科越成熟。
此外,可以在數學活動課上讓學生學習幻方等,體驗數學的奇異美,體驗圖形的對稱美等。小學數學充滿著對稱、和諧、簡潔、奇異等美的因素,引導學生發現、鑒賞,進而創造美,這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三、展示數學培養能力的魅力,讓學生喜歡數學
很多數學老師為考試而教,考什么教什么,其實這種做法錯了。“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如,簡便運算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洞察數字的能力;幾何證明可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應用題便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數學老師應該把培養學生數學能力貫穿在日常教學中,布置一些思考題,課本上帶“*”的題目、練習冊中的“露一手”,以及相關奧數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養成了喜歡思考的好習慣。如:從一個圓中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米,求圓的面積。很多學生看到正方形的面積想到的是邊長乘邊長,結果做不出來。我引導學生:從邊長人手求不出來,就想想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半徑)到哪找半徑?學生一看,連接對角線不就找到半徑了嗎?半徑和正方形面積有何關系?知道半徑不就可以求圓的面積了嗎?引導學生學會了采用“迂回戰術”分析思考問題。這樣不但講解了解題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們分析推理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領進數學的大門,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