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風
年齡:37歲/居住地:河北邯鄲/職業:市直機關公務員/最想去的地方:很多。如果可能會走到肯尼亞及其周邊幾個國家看看。
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每一次。
旅途原則:做個不入流的行走者,用心收獲風景。
馭風是南方人,后因讀書、就業而扎根北方。據他說,他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流動的。所謂的流動,便是在不確定的中國的南北兩個基點上往返。
這也許是成就他日后流動心性的一個小因素吧。
我問起他喜歡旅行的原因,他溫和一笑,似是而非般回答:人生,不該靜止。
我又問,那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呢?
他說,每次出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也算做收獲吧,總體上是關于美好與幸福的。看我疑惑,他又補充了一句,心靈的顫音恰好可以與足底的摩擦生成和諧的小樂曲。馭風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得益于他的文字功底,但他沒有堅持寫字,他說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攝影。是的,我見過他的相機,被他整年整月挎在肩膀上的黑色的閃亮的數碼寶貝。
其實他是很普通的一個人,同樣也是很執著的一個人。他去過許多地方,短短幾年里,利用假期休息日走遍了幾乎大半個中國。雖然說在都市里,工作是緊張的,生活也是快節奏的,但這些絲毫都不能成為消減他外出行走熱情的理由。他也總能調整好心態,擠時間,壓時間,以輕松的姿勢背起背包、背起相機,在任何一個有可能的清晨出發。
他說他的女兒小名叫丫丫,很乖巧的一個女孩兒。如果是近途旅行,他會考慮帶上她,當然他會首先征求孩子的同意。他說起有一次帶丫丫去河北貧困山區的事,目睹當地孩子們的生活現狀,感受他們樂觀的精神與堅韌的品質,丫丫很是感動。同樣,這也讓馭風感到欣慰。從這個角度來看,馭風的行走,也對女兒良好品格的行成起到了引導作用。
但很多時候馭風還是一個人上路了。他從不主張跟隨旅游團,他說那樣會白白浪費了時間,消耗了感情。他要的是出發,行走與感受,而非單純的觀光游覽。他認為大自然的風景不在擁擠的人群里,更不會出現在潮熱的膠片里。當然,也有很多時候,他會約兩三個相契合的同伴,出發,朝向一些不被畫在旅游社地圖上的風景線。
我問他最難忘的旅行是哪一次。他回答:記不得了,因為每次都很精彩哦,可以說經過的地方都很美,經過的人也都很善良。
稍后,他與我講起黔東南之行。他介紹說,那次有幸參加到一場愅家族婚宴。愅家是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散居在凱里西北魚洞、龍場各鄉,僅1萬多人口,服飾、風俗也很有特色。關鍵是這些人的熱情。他說,走在寨子里,你會滿心地感動,每個與你相遇的族人都會微笑相待。這對出行在外的人來說,真是好生溫暖。我笑了,我問他,后來你們又是怎么參加了當地人的婚宴呢?他說:我們是隨著寨子里的人尋到新郎家的。我們見每個客人都手捧一斗米送給主家,另有禮金若干,當然還有濃濃的祝福。此情此景下,我們自然也不好意思做空手客,米是沒有的,便想著隨一份禮金吧。可對于禮金的多少我們不太清楚,為了不失禮節,我們曾反復詢問過寨子里的人,但大家的回答卻是驚人的相似:隨意即可,即使不拿一分錢,辦喜事的人家也一樣會把來者待若上賓。事實就是這樣,在整個婚宴中,我們被主家貴賓一般地招待著。
他還告訴我,這只是一個例子罷了,其實在路上會有太多的感動,從出發的那一分鐘開始。一直繼續。延伸,回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