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商流與物流的關系出發,指出電子商務技術在商流中廣泛應用后,物流領域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各種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條件和創新措施,通過提升物流,縮短物流與商流的差距,促進兩者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從而實現物流成本最低,整體效益最優,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長遠目標。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定制物流 精益物流 品牌物流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中國加入WTO給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帶來了結構性沖擊和整體挑戰。眾所周知,在經濟流通領域,商流和物流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兩條腿”。傳統經濟模式下,這兩條腿就像步行走路一樣,基本上均衡,滿足當時社會流通的需求;但是這樣的速度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走不了多遠。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廣泛應用,“商流腿”就好像裝上了“風火輪”,行動一下子迅速起來,既方便又快捷;而“物流腿”仍然像老牛一樣保持原速行走。這樣原本平衡的兩條腿就變成了一長一短“瘸子”。商流與物流的不平衡發展,使電子商務也難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嚴重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如何給“步行的”物流也安裝上與電子商務相匹配的“風火輪”,以提高整個流通領域的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一、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流起步雖然早,但發展卻不理想。因為流通的“兩條腿”一直是步行走路,效率不高,發展空間有限。電子商務的應用使商流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而物流卻依然保持著傳統的觀念、步伐和運作模式,這些都與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極不相符,嚴重制約我國新經濟的發展。表現在:
1.物流管理分散,整體效益差。我國物流行業一直沿襲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等管理模式,造成物流管理分散混亂,物流資源極大浪費,物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嚴重阻礙了物流整體效益的發揮,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2.物流專業化程度低,整體規劃不夠理想。我國物流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普遍,產供銷一體化和專業化操作程度不高,物流條塊分割現象嚴重,直接導致物流作業成本較高而效率較低;由于物流涉及面廣、環節復雜,整體規劃程度不高,很難制定出合理高效的物流方案,提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整合性精益物流。
3.物流企業規模小,服務水平低。我國物流企業規模小,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難以實現物流社會化的規模經濟效益;物流專業人才缺乏,提供的服務水平低,響應速度慢,很難滿足現代社會消費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
4.物流總成本高,競爭力低下。一般經濟發達國家的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而我國2003年的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1.4%,比發達國家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無怪乎國外物流界將物流領域稱之為“黑色大陸”或“第三利潤源”。物流活動整體規劃不足,作業環節銜接不緊密,操作不規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成本升高,直接削弱了物流競爭力,降低了物流的整體效益。
5、物流基礎設施不配套,自動化、網絡化程度低。傳統物流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不足,缺乏戰略眼光,自動化信息程度低。在物流各環節上仍以手工作業為主,不能優化調度和有效配置,對客戶不能提供查詢、跟蹤等高效服務,經常出現斷貨、響應不及時等問題,造成物流成本高而效率低,客戶滿意度差,盈利水平低等不良結果,嚴重影響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
二、物流發展的前提條件
鑒于商流與物流之間存在的特殊關系,我們要給物流裝上與電子商務相匹配的“風火輪”,就必須明確以下幾個前提條件:
1.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一致,只是物流對基礎設施,尤其是機械化的設施依賴程度更高一些,而商流對基礎設施的依賴程度就相對較低。所以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物流發展的基礎,也是商流發展的基礎,沒有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和商流“兩條腿”根本難以取得長足發展。
2.商流與物流有著不同的地位、運動形式和規律。先有商流才有物流,商流制約著物流,物流服務于商流,是商流實現的保證。因此,在建立現代化物流體系時,必須考慮商流的規模和特征,并嚴格依照物流的運動規律進行操作。
3.商流和物流是涉及全社會的活動,必須有國家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它們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行業的戰略規劃和長遠發展都會造成關鍵性影響,而這些就是物流和商流充足發展的外部條件。
三、物流競爭的創新舉措
隨著電子商務技術在商流中的廣泛應用,如何給物流這條“腿” 也裝上與“商流腿”相匹配的“風火輪”,讓“兩條腿”均衡發展,為流通領域提供快速、準確、經濟、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便利化的增值性服務,以促進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轉變物流管理理念,打造供應鏈管理優勢。由傳統物流“大而全”的思想轉變為“小而精”的現代物流思想。傳統物流講究“大而全”的思想,其實質就是“我什么都做”。這種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我什么都做,但做的結果都不怎么樣,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卻微乎其微,最終結果是物流整體效益不佳。“小而精”的物流思想是放眼未來,根據物流企業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戰略需要,將物流企業打造成供應鏈上特有的、不可或缺的專業性物流實體,提供高質量的精益物流服務。這些“小而精”的物流實體在供應鏈上的相互協作和有機集成,將會打造出一條精簡高效、剛柔并濟、無與倫比的供應鏈條,這將成為物流競爭必勝的法寶。
2.進行管理創新,提供特色物流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信息化、網絡化趨勢非常明顯,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更加依賴數據庫和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和決策,競爭愈顯得激烈。只有在管理模式上不斷進行創新,提供特色服務的物流企業才會在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定制物流(Customized Logistics)和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就是實現物流服務模式創新的主要途徑。定制物流是根據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為其專門設計的物流服務模式,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物流模式。精益物流是追求消滅包括庫存在內的一切費用,并圍繞此目標而發展的一系列具體方法,其核心就是以越來越少的投入——較少的人力、較少的設備、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場地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為客戶提供確實需要的東西,保證價值流的順暢流動。特色物流服務的宗旨就是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專”的難以模仿的高質量物流服務。
3.提高整體規劃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物流倉庫的使用率僅為40%,公路貨運的空駛率高達47%,每年因包裝、運輸損壞的商品價值達人民幣500億,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在物流總體規劃、設施布局、地址選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水平還亟待提高。通過采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模擬管理等先進技術,提高物流系統的整體規劃水平和物流資源利用率,降低物流各環節的損耗和費用,盡可能以最低成本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使物流真正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利潤源”。
4.重視物流服務品質,打造知名品牌物流(Well-known Logistics)。眾所周知,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同樣,物流服務品質也是物流企業的生命線。物流作為一種服務性行業,其提供的產品就是服務,所以服務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顧客就是上帝”體現了服務行業的真諦。在競爭激烈的物流領域,如何吸引“上帝”,讓“上帝”關注你,喜歡你,關鍵在于你為“上帝”提供的物流服務是否優質?是否能夠滿足“上帝”的需求?是否超出“上帝”的期望?這就要求我們注重物流服務品質的培養,在準時、準點、準質、準量等方面打出特色,建造一流的物流服務品牌,切實維護上帝利益,讓上帝永遠喜歡你,忠誠于你!
5.鑄造物流競爭力,保持永久發展動力。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外一些知名的物流企業紛踏而至,都想在這塊“肥碩蛋糕”上,攫取更多的“油脂和奶酪”。中國物流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如何在激烈的物流競爭中獲取自己的“一勺之羹”,就在于你能否抓住機遇,利用自身優勢,鑄造出自己特有的競爭能力,以便與國外物流企業進行聯合或抗衡,從而保持自身蓬勃發展的永久動力。物流企業的競爭力表現在諸多方面,例如物流服務的速度、服務的精準性、服務的及時性、服務的文化理念等等。關鍵是你鑄造的競爭力是什么?它給你帶來了什么優勢?怎樣才能讓這些優勢發揮更強大的威力?解決了這些問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形成了,企業發展也有了充足的動力,有助于企業服務特色和知名品牌的建立。
參考文獻:
[1]盧國志董興林編著:新編電子商務與物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張文杰: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3]吳曉波耿帥: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
[4]黃中鼎:現代物流管理學.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